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亳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样品用50%甲醇溶液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同一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 ℃)下对亳菊3种成分同时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干燥条件下各成分的含量。结果 不同加工方法对亳菊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影响,对亳菊花的色泽、气味、质地有明显影响,胎菊和菊米无明显变化。结论 微波和蒸制干燥可作为亳菊规模化生产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研究烘干过程中酶对亳菊总黄酮成分的影响,为亳菊产地加工和炮制工艺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 模拟亳菊烘干过程,采用β-D-葡萄糖苷酶酶解亳菊总黄酮,以金合欢素、芹菜素、木犀草素3种黄酮苷元含量为指标,分析酶解反应对3种黄酮苷元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酶解反应后,亳菊总黄酮中木犀草素、芹菜素、金合欢素3种黄酮苷元的含量升高。结论 β-D葡萄糖苷酶可酶解亳菊中黄酮类成分,使其中黄酮苷元含量升高,β-葡萄糖苷酶水解亳菊总黄酮是烘干过程中黄酮苷元含量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菊花传统加工过程中“杀酶保苷”的炮制原理,研究在不同炮制过程中,β- D- 葡萄糖苷酶对不同药用菊花总黄酮的影响。方法 模拟抑制酶、激活酶、杀灭酶的加工炮制原理,分别与不同药用菊花总黄酮进行反应,并以乙腈- 0.2%醋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不同炮制后的药用菊花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与激活酶组相比,黄酮苷类成分木犀草苷、芹菜素苷、香叶木苷在抑制或灭活酶组所测得含量升高,其相应的次级苷元类成分木犀草素、芹菜素、香叶木素、金合欢素含量降低。结论 5种菊花总黄酮在抑制或灭活酶的条件下有利于黄酮苷的保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及比较菊花、茎、叶的绿原酸含量,为菊茎、叶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甲醇回流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流动相为0.1 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甲醇(82∶18),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8 nm.结果:不同品种的菊叶绿原酸含量均高于菊花,菊茎中含量最低.结论:应进一步利用菊的茎叶,充分实现菊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亳菊花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研究亳菊花中β-葡萄糖苷酶的基本酶学性质。方法 采用对硝基苯酚-β-D葡萄糖苷(4-nitrophenyl-β-D-glucopyranoside,pNPG)法考察亳菊花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的最佳条件及其酶学性质。结果 当0.2 mL酶液、20 mmol/L pNPG 0.2 mL、0.6 mL pH值为4.0的柠檬酸-柠檬酸三钠缓冲液在温度为50 ℃的水浴中反应45 min时,酶活性最高。在此条件下对亳菊花的粗酶液中β-葡萄糖苷酶的基本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在30~50 ℃时,随着温度升高,酶活力有上升趋势,其热稳定性较好;pH值在3.2~5.4之间时,相对酶活性均在80%以上;酶在4 ℃下的保存稳定性较好。结论 本研究所测定的亳菊花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最佳条件及酶学性质可为亳菊花炮制原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硫熏加工滁菊和微波加工滁菊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比较,为滁菊的合理加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以挥发油、总黄酮、绿原酸及二氧化硫残留量为检测指标,对两种方法加工的滁菊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硫熏滁菊中挥发油、绿原酸含量均高于微波滁菊;硫熏滁菊中总黄酮的含量略低于微波滁菊;硫熏滁菊的薄层色谱斑点数与微波滁菊...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大血藤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同时测定红景天苷和绿原酸2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C18(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15 μL;柱温:30 ℃。结果 10个产地的大血藤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达0.9以上,共标定14个共有峰,可确认红景天苷和绿原酸两个峰。红景天苷和绿原酸含量在不同产地大血藤中差异很大,以安徽产大血藤药材中含量为最高。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大血藤药材的鉴别和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炮制程度蒲黄炭颜色与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为蒲黄炭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色差仪对不同炮制程度蒲黄炭进行色度测定,依据色度值对炒炭程度进行判别分析;建立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测定生蒲黄及不同炮制程度蒲黄炭中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的含量;采用化学计量方法对有效成分与色度值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蒲黄药材指纹图谱共标定17个共有峰,并指认了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两种成分。不同炮制程度的蒲黄炭色度值具有显著差异,并且所建立的判别函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通过Fisher线性判别函数区分生品、轻炭、标炭、重炭4类。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与色度值L、b、Eab成显著正相关(P<0.05),与a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色度分析技术可用于蒲黄炭的质量评价,其通过内在、外在质量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可客观、有效地评价蒲黄炭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生菟丝子与盐菟丝子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生菟丝子和盐菟丝子的特征图谱并进行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通过层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评价不同批次菟丝子生品、盐炙饮片的质量差异,找寻质量差异性的主要成分。结果 生菟丝子、盐菟丝子的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指认出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紫云英苷、异鼠李素5个共有峰,峰面积占比>70%。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生菟丝子、盐菟丝子的相似度>0.9。聚类分析可将两者聚为2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可区分生菟丝子与盐菟丝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值>1的原则,筛选出金丝桃苷、紫云英苷、异鼠李素3种与菟丝子生品、盐炙饮片质量相关性较强的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生菟丝子、盐菟丝子中的金丝桃苷、紫云英苷、异鼠李素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显示,金丝桃苷与紫云英苷、异鼠李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基于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的生菟丝子与盐菟丝子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为菟丝子生品、盐炙饮片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 Bunge.)的干燥须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知母须根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菝葜皂苷元(2)、芒果苷(3)、7-hydroxy-3-(4-methoxybenzyl)-chroman(4)、3′-hydroxy-4′-methoxy-4-dehydroxynyasol(5)、5, 7-dihydroxy-3-(4-methoxybenzyl)-chroman-4-one(6)、2,4′-dihydroxy-4-methoxy benzophenone(7)、1,3-Bis(4-hydroxyphenyl)pent-4-en-1-one(8)、(+)-syringaresinol(9)、ent-16, 17-dihydroxy-kauran-19-oic acid (10)、(+)-pinoresinol (11)、对羟基苯甲酸(12)、新芒果苷(13)、丁香酸 (14)、4′,6-dihydroxy-4-methoxy- benzophenone-2-O-(2″), 3-C-(1″)-1-desoxy-α-L-fructofuranoside (15)。结论 化合物5~11、14、15为首次从知母须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整理研究菊花的药用类群。方法:产地调查、栽培观察和标本研究。结果:目前我国菊花药用类群有9个栽培变种,分别为贡菊、湖菊、小白菊、大白菊、小黄菊、滁菊、毫菊、大马牙、大怀菊。列出了分类检索表。结论:道地药材菊花来源于不同的栽培变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茯苓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的含量,为茯苓药材产地加工的产业化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茯苓不同药用部位中水不溶性多糖、茯苓酸的含量。结果 茯苓不同药用部位的水不溶性多糖含量大小依次为白茯苓、茯神、赤茯苓、茯苓皮,茯苓酸含量大小依次为赤茯苓、茯苓皮、白茯苓、茯神。结论 茯苓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茯苓酸和茯苓水不溶性多糖的含量与临床用药的选择有关联;所建立的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茯苓药材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The chromosome number of three Anhui medicinal chrysanthemum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ree tissue culture plantlets after eliminating vitus. These chrysanthemum are known by the name of Bo-chrysanthemum Ghu-chrysanthemum and Gong-chrysanthemum. The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most chromosome number of three chrysanthemum varieties including both virus-free plantlets and farm plants were tetraploid (2n=4x = 36 ) , and that a small number of Bo-chrysanthemum farm plants were perissoploid ( 2n = 45 ) and of its virus-free plantlets presented aneuploid variation(2n = 43);besides,a small number of Gong-chrysanthemum farm plants were aneuploid(2n = 28 ) , of its virus-free plantlets were perissoploid (2n = 27). Eliminating viruses made no variation on genetical stability of Anhui Chrysanthemum.  相似文献   

14.
传统及趁鲜加工工艺对荆芥饮片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荆芥药材及饮片内在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比较趁鲜加工饮片与传统加工饮片的质量差异,探讨荆芥趁鲜加工的可行性,为荆芥饮片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 以挥发油、胡薄荷酮、总黄酮和橙皮苷为指标,通过综合评分法建立荆芥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评价标准,并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比较传统加工与趁鲜加工方式对荆芥饮片质量的影响。结果 趁鲜加工制得的饮片中挥发油、胡薄荷酮、总黄酮及橙皮苷的含量均高于传统加工所得饮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挥发油是影响荆芥饮片质量最主要的成分。结论 趁鲜加工工艺在荆芥饮片生产上具有可行性,能有效提高荆芥饮片的质量,方便后续饮片加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新疆与甘肃地区甘草的性状、鉴别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研究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我国甘草主产区的药材和饮片质量,为甘草的后续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法对性状进行描述,采用显微鉴别法展现甘草粉末和切片的结构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效成分含量。结果 在性状方面,新疆甘草药材比甘肃甘草药材平均直径略大;在显微方面,两个产地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但新疆家种甘草的淀粉粒数量略多,且平均粒径也略大;在含量方面,新疆甘草中甘草酸平均含量约为甘肃甘草酸平均含量的1.5倍。结论 新疆、甘肃地区甘草的鉴别和质量评价为甘草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及甘草药材的后续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锦灯笼化学拆分组分的制备及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中药锦灯笼各化学拆分组分的抗菌活性。方法 对锦灯笼化学组分进行拆分,检测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耐药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 锦灯笼水提物组分、酸浆多糖组分、酸浆苦素组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酸浆苦素组分还能抑制和杀死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药大肠杆菌。结论 锦灯笼各拆分组分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向天果中石油醚浸提物的成分。方法 采用石油醚冷浸法提取向天果的脂肪酸类成分,甲酯化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化学成分,在wiley7n.L质谱数据库中鉴定质谱图。结果 经鉴定出16种成分,占总成分的99.70%。结论 向天果中脂肪酸的主要化学成分为9,12-十八碳二烯酸、8-十八碳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十八烷酸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制备工艺对桃红四物汤中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桃红四物汤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含量。结果 桃红四物汤A液中5种成分含量均值分别为82.9、11.1、235.7、917.3、49.3 mg/L;桃红四物汤B液中5种成分含量均值分别为126.6、13.2、187.3、1 040.4、28.6 mg/L,说明不同制备工艺使桃红四物汤中5种成分含量产生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制备工艺得到的桃红四物汤中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会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金银花绿原酸煎煮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利用正交试验法,以总浸膏得率和绿原酸含量为指标,考察粉碎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加水量对煎煮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为金银花粉末过50目筛,加水量30倍,煎煮3次,每次煎煮30 m 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