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季氏将伐颛臾 文学知识;《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述孔子思想言行的一部著作。体裁是语录体,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曾整理“六经”,对传播和保存古代文献有重大贡献。 课文内容:主要体现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借对话方式展开驳论,冉有三段话,先报告事实,继而推卸责任,最后为季氏辩护。孔子抓住这三点,破中有立,在反驳中立论。第一段是立论季氏不该攻伐  相似文献   

2.
曲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大学,设学于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里,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日照建有校区。建校56年来,秉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坚  相似文献   

3.
墨翟(约公元前480—公元前420年),世人尊称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曾为宋大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论衡·案书》中说:“儒家之宗孔子也,墨家之祖墨翟也。”墨子所创建的墨家学派形成于战国初期,其活动贯穿于整个战国时代,成为当时与儒家并立、在社会上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韩非子·显学》篇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所谓“显学”,就是指在社会上最有影响、最有权威的学派。墨家和儒家一样,都有极为丰富的治国安民的管理思想,但两家各有千秋。尤其是墨家所提倡的“兼相爱,交相利”的管理思想,不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绵绵长河中,一般人认为,孔子是开山人物,而孟子、荀子的学说不过是孔子学说的补充和发挥而已,儒家之道也常常以“孔孟之道”名之。然而,虽被列为儒家的第二号人物,盂轲却具有孔子所没有的文人风骨和大家气度,他  相似文献   

5.
中庸是孔子学说中最基本的范畴,是贯穿孔子思想体系的“一贯之道”,也是孔子思想精华之所在。儒家经典《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中庸观及其运用。其字里行间渗透了孔子的人生智慧:以“执两用中”的思想方法,以权变时中的理性精神,适度把握和适当处理社会人生的各种关系,致力于提升人生境界,培养“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本文试从《论语》文本入手,着力展示孔子中庸思想的几个侧面。  相似文献   

6.
《论语》记录了孔子、孔门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的言行。孔子开创了“内圣外王”和“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它有别于之前以“儒”为职业的儒家.本文侧重孔子儒家关于“内圣”和“修身”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中国文明发展史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军事思想就文化层面来讲也是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这一点有时会被忽视。本文首先从史籍记载的孔子的家世、生平活动、教育成就等方面考证孔子的军事造诣。详细论述了以“仁哉”、“慎战”、“教战”为特色的孔子军事文化遗产与后世传承。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世界文化巨人孔子2540周年诞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孔子基金会于1989年10月7日至10日在北京、曲阜举办了“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来自世界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一盛会。中央党校有几位学者应邀出席,并作了学术报告。会议收到中外学者的论文200余篇。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接见了与会的中外学者代表,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
孔子文化产业主要是对以孔子文化为主导的中国历史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利用的一种产业。它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涉及文化、教育、学术、出版、旅游、商贸等各个领域,在当前特别是我省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一、孔子文化产业的成效及特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山东不仅是孔子的故乡,而且还是子思、孟子、荀子等先秦儒学大师的出生地或从事游说、讲学、著述、布政的主要地域,历史遗迹众多,传统文化气氛浓厚,向称齐鲁海岱雄区和孔孟礼仪之邦。为充分发挥这一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0.
吸取孔子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出生在齐鲁大地上的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虽然中国社会经历了数千年风雨沧桑,但孔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长盛不衷,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并且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日益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孔子思想以《论语》为主要典籍,内容言简、辞达、意赅,无论是在哲理思想还是文学语言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孔子思想特别《论语》中的经典内容,对于当今社会和现代企业的发展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记载我国伟大思想家孔子言行思想的一部书,思想极其丰富,其中的为政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被推崇为“群经之首”,其学术思想极为渊博。若迫寻根源,《易经》原是上古时期人们卜筮的学术。但到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易经》便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后来,又经过孔子的研究和传述,而成为重要的儒家典籍。儒学十分重视道德修养,期望通过正心  相似文献   

13.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世界的文化名人。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一生中除少数时间从政外,几乎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教育事业。主要做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创办私学,实行“有教无类”教育,广招弟子,推动了文化教育下移的历史进程;二是在周游列国推行“道”受挫后,退而编纂古籍,对中国古代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进行了整理和阐释,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系统而宝贵的文化遗产。所以,孟子称他为“圣之时者也”。孔子的儒学,在当时已被称为“世之显学”;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相似文献   

14.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的范畴 ,从孔子发展至《孝经》 ,儒家孝悌思想已形成完整的系统 ,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早在两千多年前,他就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思想,并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一、孔子的和谐社会思想理论孔子的和谐思想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孔子在《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这里的“礼”指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大政方针,指的是周礼“;和”,不单纯是和气的和,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和谐之意,而是特指国家政权的和谐和社会形态的和谐。“贵”,为最好、最高之意。这一句话的意思通俗的讲,就是说国家的大政方针,贯彻落实周礼(…  相似文献   

16.
当代人欣幸世纪换百又换千的百年巧遇、千载难逢的双重良辰。回首公元第二个千年的历史 ,究竟谁是千秋百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呢?在西方颇有影响的作为英国政府广播电视机构的英国广播公司(BBC)1999年9月在信息网上举行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的投票活动 ,欢迎世界各地所有人士依照自己良知参与投票。经过整整一个月的评选 ,得票居于前列者有十位杰出思想家 ,其中名列榜首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导师卡尔·马克思。无独有偶。创办于1850年的英国最大的通讯社路透社也于同年12月邀请来自10个国家的34位投票者 ,要他们评选出自己心目…  相似文献   

17.
从儒家传统的义利观形成与发展来看,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与后来经过宋儒和近代儒家改造的“禁欲主义”的义利观是不同的。必须把二者区别开来,才能真正把握先秦义利观的本意,才能结合我国当前转型时期的实际评述其现代意义。一、先秦儒家义利观主要以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义利观为代表,准确的理解三人的义利观是正确认识先秦儒家义利观的根本。1、孔子的义利观。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义是成为君子的前提,明确提出“君子愈于义,小人愈于利”。把义利先取后取作为衡量人格的标准。他认为“君子有勇无义为乱,小人有勇无义为盗”,这就直接在人性上对君…  相似文献   

18.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说:“用道德来行使政令,执政者就象北极星一样,呆在那里不动,其它星星都会围绕在它四周,拥戴它。”儒家主张王道德政。所谓为政以德,有两个含义:一是执政者本身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能为老百姓做表率,这样才能服众;二是重教化而不重刑罚,用道德去引导和规范老百姓的言行,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然则君子之风盛于世,国之大治也。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本篇所论是“为政”,第一章即说“为政以德…  相似文献   

19.
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其思想对我国外交理念和原则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孔子思想影响当代中国外交的表现;其次提出当代中国外交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主要为“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提出;最后分析中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缘由及为此所作的努力,它的提出符合中国自身发展和世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礼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一部先秦儒家的学术论文汇编,囊括了从孔子到荀子的儒家各派学说。文中多反映先秦古制,内容庞杂。而《儒行》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篇章。全篇通过记述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从自立、容貌、备预、近人、特立、刚毅等十五个方面阐述了儒者所应具备的品行,描绘了一个立体而完美的儒者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