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论债权出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公司法》对股东出资的形式予以放宽,但对能否以债权出资未作明确规定。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对债权出资应当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有限度允许的态度。股东以对公司(包括改制为公司前的企业)的债权出资,应当允许,以对他人之债权出资因债权实现风险较大,应加以限制,采取出资人提供出资担保等措施。立法应当规定禁止股东以对公司的债权抵销其欠缴公司的股款,但不能将此规定简单地理解为是禁止以债权出资。此外,文中对何种债权可以作为出资、何种债权不能作为出资等问题,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关于债权侵权制度能否得以确立、其具体规则又该如何,仍然存在着争议,本文将对债权侵权行为的认定、构成要件以及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关于权利担保(以指名债权为例)的两种方式,债权质押和债权让与担保,在中日两国司法实践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虽然中国和日本在民法系统中都仅对债权质押制度做了规定而未对债权让与担保设置明文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两国对于这两个担保制度的选择倾向却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将以指名债权为中心,探究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选择倾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邓璐 《法制与社会》2012,(15):274-275
租赁权债权说在“买卖不破租赁”制度下受到“物权说”和“物权化说”的强烈质疑.对租赁权性质的争议源于财产法二元架构下物权与债权的区分,应当承认民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所呈现的动态化发展趋势,典型的物权与债权之间存在着中间地带,租赁权即是其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5.
张驰 《法人》2007,(2):70-71
发生在辽宁丹东的一起担保债权争议表明,如果具有优先受偿的担保债权一再受到各种“现实因素”的干扰,那么,谁还能保障人们对法律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性质、具体形态和责任承担的法律问题,既是法学理论界争议不休的问题,也是实务界经常遇到,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探讨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法律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许晶宏 《法制与社会》2011,(27):110-111
对公证债权文书赋予其强制执行的效力,是国家强制力在公证活动中的特殊体现。它程序简便、快捷高效,有利于公证职能的充分发挥,规范民事经济活动。公证债权文书的有效执行是多渠道解决争议的方式之一,对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充分考虑我国目前公证债权文书的执行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适应我国公证债权文书执行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岩 《行政与法》2003,(6):84-85
破产债权是破产法的核心内容,2002年9月1日下发执行的破产法的司法解释对此作了较为具体、科学和操作性较强的规定。从破产债权的范围到破产债权的例外,都作了实事求是的规定,也解决了一些理论上和实践上长期困扰的问题。文章结合该司法解释,对相关问题作了论述,并提出操作上应理解和注意的问题。以期对破产立法和司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性质、具体形态和责任承担的法律问题,既是法学理论界争议不休的问题,也是实务界经常遇到,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探讨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法律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债权作为相对权,其能否和物权一样作为侵权法上的客体受到保护一直颇为争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债权日益成为社会财富表现的主要形式,越来越需要法律对其进行全面的保护。本文从各国的实践做法与我国的立法现状作分析,分析了各国将债权作为侵权法上保护客体的立法实践和我国目前债权在侵权法上的地位,论述了确认债权在我国侵权法上受保护的客体地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其构成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起源于英国法,在大陆法系国家得到发展,它以侵权行为的一般规定作为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请求权基础。在我国现行法并无明确条文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加以规定。本文认为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意味着债权人依据债权就可以向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追索,这无疑会大大破坏民法中债的相对性原则,动摇物权和债权分类的基本标准,甚至影响到整个民法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由于债权相对性理论在债权领域根深蒂固的影响,第三人侵害债权自提出之日起就颇有争议.但是随着法学理论的发展,债权在特定的条件下跟物权一样也具有涉他性,其应该受到侵权行为法的保护。基于我国司法实践的需要,在我国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行为人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致使持有的债权无法实现,该债权应否认定为经济损失,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围绕债权损失可否认定为经济损失,如何把握债权无法实现的情形、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区分、损失折抵,如何确定债权损失发生的时间等损失认定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损害债权罪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明先 《河北法学》2002,20(2):56-59
损害债权罪是主要的侵害债权的犯罪。通过对中外的一些刑法关于损害债权罪的规定的比较 ,揭示损害债权罪的犯罪构成条件。为了惩罚损害债权罪 ,保护债权 ,我国刑法应增设损害债权罪的罪名、罪状和法定刑。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交易的频繁发生,债权的双重让与已经成为债权让与实践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债权的双重让与严重影响了市场交易中债权自由转让的效率,也给交易方带来了损失,本文在论及债权的法理基础上,考察并分析各国关于债权双重让与的规定,认为要规制债权的双重让与,应规定将债权让与于双方达成合意时即生效,并以对债务人的通知或债务人承认为债权让与对抗第三人的要件。  相似文献   

16.
债权本属于契约法调整的内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债权理论被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尤其是债权的不可侵犯性原则的发展,使得债权的效力得以突破债的关系,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对世效力,并因此而受到侵权法的保护,第三人侵害债权正是以此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虽然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诞生已有一百余年,然而民法领域时这一制度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息,尤其是侵害债权法定要件的界定,这关乎债权人是否能请求损害赔偿,对于保障债权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正是《侵权责任法》乃至整个民事法律的根本责任。  相似文献   

17.
债权利用法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吕崇华 《河北法学》2004,22(5):33-35
债权利用是一种财产利用的方式 ,债权法正由“以请求权为中心”转变为“以利用权为中心”。通过考察债权利用的历史 ,我们发现债权的利用方式以债权的转让为开端 ,然后是债权的证券化 ,再就是时下正在如火如荼发展的资产证券化了  相似文献   

18.
物权与债权的概念产生于中世纪(11一13世纪),而真正将其系统化、规范化的却是德国民法典,并以此影响着大陆法系的众多国家。通过对二者各自特性的比较,引出物权与债权传统经典的理论;同时,再通过现代社会发展变化,引起众多国家的专家学者中广泛讨论的重要理论(目的性和手段性在物权和债权之间的相互转换: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和物权债权化与债权物权化理论)。通过这些理论的提出,对物权与债权的传统经典理论提出一个问题,即:现今社会,区分二者已毫无意义,甚至已没有必要了。对此,举出一个在我国实务界广泛存在、并引起讨论的案件,来深入分析。通过事实让人家明白,这些理论所反映的只是物权这一事物的本质所发生的发展变化,而并非对物权的全面否定,让我们重新认识:不论现代社会的发展让二者结合得多紧密,物权就是物权,债权就是债权;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生活情况下,在还没有重新设计权利的概念之前,区别一种权利是物权还是债权,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引入将来债权让与制度符合债法现代化的潮流,对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在制度设计中,充分发挥将来债权让与制度优势的同时,也应从限制纯粹将来债权让与的适用领域和建立将来债权让与的公示制度两方面严格控制其带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0.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源于英国的判例法,是19世纪以来通过判例、学说以及立法逐渐在两大法系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民事责任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该制度遇到了很多的阻碍,时至今日对于该制度的构建仍存有较大的争议,但由于生活中存在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情形,又不得不对其进行规制,所以各国都对其进行了谨慎的立法和判例运用.本文通过对运用该制度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进行纵向的历史分析和横向的比较法考察,以期对构建我国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做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