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全球化与中国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但它对中国的经济主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政府必须在对外开放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有效地维护中国的经济主权。  相似文献   

2.
彭晶 《小康》2006,(3):38-38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将按照加入WTO规则,兑现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承诺。那么,全面开放金融业后,对中国的金融生态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而我们又将如何面对? 《小康》:金融业的开放,对我国金融生态会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莫俞乐 《桂海论丛》2001,17(1):39-41
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法律全球化。中国加入“世贸”后WTO的多边协议即对我国产生法律约束力 ,其多边协议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金融法律亦即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为了提高我国金融业入世后的综合竞争能力 ,确保我国金融市场安全运行、防范金融风险 ,我国金融法律必须要与WTO金融法律接轨。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金融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在成为世贸的组织成员后,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将大为提高。一、“入世“给我国金融业带来的机遇一是有利于商业银行体系的完善。外资银行的进入为国内银行提供参照体系和竞争对象,将促进国内银行加快改革、加强管理,提高金融中介效率。外资银行在技术、金融创新上处于领先地位,可以起到示范、激励和交流的作用,从而推动我国银行业技术改进和金融创新的进程。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体制和方式方法对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将按照加入WTO规则,兑现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承诺,那么,全面开放金融业后,对中国的金融生态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而我们又将如何面对?《小康》:金融业的开放,对我国金融生态会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刘煜辉:WTO开放之后,外资银行包括外资机构将可以不受限制地在中国开展人民币业务。同国内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银行技术、管理理念、风险意识等一系列的软、硬设施方20面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国外的金融机构采取的是完全市场化的操作,不受行政命令的干预和羁绊,不受我国广泛存在的不良金融生态的影响,可以按照自己…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的倡导者认为,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这种新经济形态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金融活动的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对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全面的挑战。因为,金融的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知识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我国金融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围绕着处理好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盘活货币存量、用好货币增量,实施贷款利率市场化,推进外资民资进入金融业,尤其是以资产利率市场化、金融业对外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汇率改革、跨境融资自由化等方面为重要改革试点的上海自由贸易区建立.不但展示出我国新的金融政策频频出台,而且更意味着金融体制改革正快马加鞭,使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一个金融新时代正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8.
潘闻闻 《群众》2014,(7):54-55
<正>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我国立足国家战略需要,顺应世界经贸发展新趋势,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主要突出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四大制度创新,将不仅促进上海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也对江苏金融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举措上海自贸试验区功能培育的核心是深化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主要目标是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  相似文献   

9.
彭爽  曲晓华 《前沿》2003,(5):38-39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的新局面 ,金融混业经营模式替代分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本文通过对国际金融业混业 -分业 -混业经营发展过程的分析 ,以及对我国现行金融模式面临挑战的剖析 ,揭示了我国金融业进行混业经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入世"20年,不仅是中国重信守诺扩大开放的20年,而且是与世界互利共赢的20年,是为经济全球化作出巨大贡献的20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继续从对外开放中获得发展动力,在对外开放中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积极扩大进口,完善进口促进配套服务体系,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