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网络无政府主义是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相伴而出现的一种社会思潮和思维倾向,其表现形式多样,对于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对青少年德育工作形成了严峻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必须积极推进文化现代化,加强虚拟社区伦理的研究和建设,促进传统德育向公民教育延伸,充分运用社会化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给大学生学习和交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但同时也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冲击.高校应拓展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模式、优化网络文化环境、制定网络管理制度、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网络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对整个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并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互联网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因此,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进一步转变德育观念,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者的网络德育素质,实现高校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网络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对整个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并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互联网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因此,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进一步转变德育观念,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者的网络德育素质,实现高校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与现实社会的进一步紧密结合,网络论坛已经成为广大青年网民信息交流、观点交流、意识形态交锋的一个重要阵地,规范的网络论坛能够起到及时传播信息、弘扬民族正气、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无序的网络论坛会引发网络暴力、传播网络谣言、破坏社会的稳定。由于青年是网络活动的主体,因此政府应该有意识、有方法地管理网络论坛,青年工作既要面向现实中的青年,也应面向那些网络上虚拟社区的青年网民,主动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网络道德。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品德形成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它对青少年个性发展、民主平等思想观念形成、健康心理品质培养等产生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某些网络文化内容、网络交往方式等对青少年学生思想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青少年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趋利避害,更好地发挥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积极作用,减少它的消极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前网志在互联网上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最新的网络沟通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利用这一新的互动型沟通交流形式开展高校德育工作,依据高校德育工作网志设计目标、设计原则、内容选择、网络模块的构建来建立高校德育工作网志,可以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为高校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网络暴力事件频发,侵害个人权利、冲击网络秩序、影响社会和谐,是网络生活时代的突出问题之一,对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粉丝社区危害犹大,应予以足够关注和研究。网络空间的匿名性、网民从众心理、网络信息的不确定性、大众对粉丝群体的刻板印象与粉丝群体的年龄特征,是粉丝社区网络暴力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积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予以治理,以维护网络文明秩序,减少网络暴力事件发生,净化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空间,降低不良网络信息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带来了网络文化的产生。由于网络自身的一些不良因素,使网络文化的发展受到影响和制约,而且这些不良因素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加强高校网络文明建设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的推广,网络消费逐渐成为时尚。网络消费文化是一种以网络发展技术为依托的符号文化,是青少年自产自销的文化现象,同时反映出后现代主义的消费倾向。认清网络消费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和消极作用,趋利避害,可以更好地发挥网络消费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减少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