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政务诚信是企业、社会诚信的基石和表率 政府是国家信用的代表,没有诚信政府,就不会有诚信的社会。政务诚信乃治国理政之本,商务诚信、社会诚信惟政务诚信是瞻。政府遵守承诺,企业才会履行契约,民众才会“不令而行”;政务没有公信力,信用体系缺少支撑环境,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便举步维艰,民众、企业难免“虽令不从”。  相似文献   

2.
论“诚信政务”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必须以诚信为本 ,诚信社会建设必须以诚信政务为中心。诚信政务即政府在进行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中要诚实守信。诚信政务具有自身的特点 ,主要表现为政府的可信度和公信力。诚信社会建设要实行“一体两翼”的战略 ,即以诚信政务为主体 ,以诚信商务和诚信民务为两翼。在这种基础上政府的诚信政务建设要以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参与型政府和发展型政府作为目标选择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山西政报》2007,(5):38-38
2006年7月3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政府系统干部大会,部署了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专项整治和全面建设工作。会议之后,我局遵照省市局和当地区委、政府的安排部署,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使我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效率意识明显增强。政务环境有了进一步优化。税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来说,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诚信政府,要强化宗旨意识、诚信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廉政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5.
管曙光  朱鹏程 《群众》2007,(6):52-53
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增强政府公信力,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赋予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政府诚信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根本的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近年来,淮安市坚持以“政务诚信”为先导,以依法行政、诚信为民为抓手,努力建设一个更具公信力的政府,带动和促进“诚信淮安”建设,为全市的科学发展创造了德政生态。  相似文献   

6.
以政务诚信为先导,强化诚信建设的公信力。大力加强以取信于民、服务社会、依法行政为主要内容的政务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机关的表率和先导作用,这是加快诚信城市建设步伐的关键之举。为此,我们以政务诚信建设为切入点,努力建设为民亲商的“服务政府”、实干有为的“责任政府”、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和公正廉洁的“阳光政府”。  相似文献   

7.
李艳 《求索》2014,(5):22-25
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础和政府政治合法性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政务诚信建设务求实效,其实现路径在于:建设道德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而建设道德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既是政务诚信建设的目标,又是取信于民、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手段,是政务诚信建设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正>津政发[2017]29号各区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现将《天津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2017年8月21日天津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的必然要求。为加快推进我市政务诚信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和引领作用,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  相似文献   

9.
治事先治政,治政先治官,治官先治心。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服务是政务环境的核心,是有效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力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执行力的政府,是软弱涣散、难有作为的政府;没有公信力的政府,是失去诚信、人民唾弃的政府;没有良好服务的政府,是不称职、不合格的政府。  相似文献   

10.
<正>国务院文件国发[2016]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提出以下意见。一、重要意义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信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张家港市紧密结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新特点,以诚信建设为切入点,大力营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社会新风尚,着力打造“诚信张家港”品牌,通过构筑诚信平台,提升城市文明形象,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以政务诚信为先导,强化诚信建设的公信力。大力加强以取信于民、服务社会、依法行政为主要内容的政务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机关的表率和先导作用,这是加快诚信城市建设步伐的关键之举。为此,我们以政务诚信建设为切入点,努力建设为民亲商的“服务政府”、实干有为的“责任政府”、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2.
正川府发[2018]7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76号),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效能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强化公务员法律和诚信意识,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结合我省实际,现提  相似文献   

13.
刘涛  杨琳瑜 《电子政务》2012,(11):68-75
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是风险社会与虚拟社会相交织背景下巩固政府合法性的必然要求。利益冲突是社会转型期引发社会风险的根本因素,虚拟社会为利益冲突的产生提供了新的动力和运作空间;制度化风险与风险的制度化、"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和信任危机导致的风险经过虚拟社会的传播而扩散;虚拟社会中风险弥漫致使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流失;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要着力破解现实社会中的各种深层问题,为此应构建面向风险社会治理的政府公信力实现机制,提高虚拟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  相似文献   

14.
政务必须以诚信为本,社会诚信建设应该以政务诚信建设为核心。政务诚信的主体是党委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强调党委政府在行使公权力过程中如何进行政务诚信建设,进而维护党委政府在公众中的公信力,做到"取信于民"。制度层面、文化传统层面、社会心理层面和行政技术水平层面等多因素合力的叠加共同导致了今天政务诚信的缺失。当下应该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既要大力推广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升政府行政科学化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政务工作队伍,建立健全政府诚信的考核、监督、制约和惩治机制,逐步培育民主政治的土壤,从根本上解决政务不诚信现象。  相似文献   

15.
正宁政办发[2018]75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引领、示范和表率作用,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确保完成《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年—2020年)》确定的目标任务,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09,(3):92-92
陈景云在《理论探讨》2008年第6期撰文认为,政府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它直接影响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进程,决定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政府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先导和表率作用,认真研究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措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康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莉 《人大论坛》2011,(3):42-42
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摘要之八:完善行政问责,建节约型政府。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推进网络问政常态化、制度化。健全完善行政问责制,强化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2月221B《广州日报》)广州市将“网络问政”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既是政府公民意识深化的体现,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进步,值得赞赏。  相似文献   

18.
赵晓勇 《世纪行》2013,(3):11-11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节约政务资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优化政务环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推进社会主义现化代建设必须树立现代化政务意识与行为,并大力提升政府效能。为此,提出四点建议:一、精官简政。对于党的十八大的政治风气,国内外好评如潮。英国《卫报》撰文称,现在中共常委从9人减少到7人,将使中国的政治决策更加有效率:街头巷尾,普通民众评价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人民与责任放在第一位,出台“八项规定”,掀起改进工作作风之风,亲民重责之举深受人民群众欢迎,为提升政府效能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山西政报》2006,(20):30-30
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决定》,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提高行政效能,规范办事程序,结合科工办机关的实际,省国防科工办向社会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2月20日)沪府发[2017]9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关于本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关于本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政务诚信建设,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建立健全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