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马尼亚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员马赫列尔(FredMahler)关于青年本质的研究,是其著作《青年问题与青年学》的理论基础,是确立青年学研究对象的基础,研究马赫列尔的青年本质观,对于我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学是有益的。青年的本质是研究和考察青年的本体状态,它要回答这样一个基本问题:青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青年如何发生,它在社会存在中具有怎样的结构?青年的本质问题(本体论)就是要揭示青年存在的整  相似文献   

2.
搞清楚某学科的准确定义,大概是最难的事之一。记得刚进大学时,对什么是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自认为十分明白。因为教科书的绪言或导论都白纸黑字的一目了然。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对诸多定义却日益糊涂,至今仍不甚清楚。对青年学等也是如此。但不解之余,又不时地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予以反省,便发现,学科的定义似乎与认识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于是,便有了对青年学与青年社会学之争的一点感触,以求教于诸同仁。诚然,邝海春先生《青年学还是青年社会学——批判与思考》一文(以下简称邝文)对青年学的由来、发展及国内外诸家定义的说明,以及就它与青年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同一性所  相似文献   

3.
我国青年社会化研究评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青年社会化是青年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总结了二十年来国内青年社会化研究的状况 ;在此基础上 ,从七个方面探讨了青年社会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最后 ,提出青年社会化研究中值得改进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年发展历来被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进程。近年来,随着青年学研究逐步走上科学化以及整个世界范围内青年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一种被称之为“青年发展的社会检测指标体系”的新的概念与方法,正在开始兴起。这是应用数学工具对青年发展问题所做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它反映和描述了青年发展的状态和水平,为我们宏观、精确地把握青年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这一新的潮流,无疑是青年学研究走向科学化、精确化、操作化的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一) 早在80年代之始,也就是青年研究进入科学研究阶段之初,便有拓荒者发出建立“青年学”的呼吁,期望建立从整体出发的、综合性研究青年的“科学群”,并对这一科学群作了分支众多、多姿多采的描述。到80年代后期,这种理想在耕耘者的辛勤努力下变成了现实,青年科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片繁荣:青年研究机构与学会相继建立,研究刊物不断涌现,研究队伍日益壮大,单学科青年学及其分支学科、相关学科相继建立,青年科学研究达到了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6.
关于构建青年学科群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青年学业已由一门具体学科繁衍成为由多门青年学科所构成的学科群,青年学已成为有关青年理论知识体系的总称。青年学科的蓬勃发展,为青年学作为学科群的总称的地位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青年学科的不断诞生,青年学科群的构建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试图通过对青年学科群的归类来研究青年学内在的发展逻辑及未来的趋势,以便在更高的理论层次上指导青年学科、课程的建设。在此,笔者就构建青年学科群若干问题的思考提出来,祈盼对此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在我国,青年研究作为科学的研究,大致只有七、八年的时间。前几年,因为时代与政治的因素推动青年研究的发展,研究的对象与方向也主要侧重于社会现实及实际生活中所提出的急需解决的种种课题——诸如:劳动就业问题、升学问题、犯罪问题、恋爱婚姻问题,等等。近些年来,不少从事青年研究及青年理论教学的同志,都深感到建立一门独立的研究青年的理论体系——青年学已势在必行,对青年研究的学科化也进行了各种可贵的和有价值的探索。青年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体系,青年学的范畴与原理等,也逐步成为青年研究领域的重要方面。与此同时,“青年学的构架与范畴”、“青年学的对象与体系”等文章,青年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青年科学(指的是青年科学系列,包括青年生理学、青年心理学、青年教育学、青年社会学以及正在建立起来的试图包罗万象的青年学,它们的理论体系以及他们的所有研究成果)在中国这个青年人口比例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里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的青年科学工作者们撰写的第一批青年社会学、青年学的专著,几十家青年学术理论刊物争鸣斗艳,各个不同学科、不同角度研究青年的科学成果与日俱增。本文这里提出一个似乎不为人们注意的问题:青  相似文献   

9.
青年研究正式迈入社会科学领域已有10个年头了。很多学者对青年研究的对象,方法论问题提出了尖锐的质疑,能否对青年作“整体”的研究在理论界远未取得一致的意见。笔者无意于从方法论角度提出个人的想法,只是试图对青年研究中的学风问题进行批评。我认为,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缺乏特有的方法论固然使“青年学”等学科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但是,没有埋头苦干、严谨求实、锐意进取的学风,青年研究不但会失去其科学价值,而且还会声名狼藉。为了使青年研究由“丑小鸭”成长为“白天鹅”,我们每一个青年  相似文献   

10.
从六十年代起,青年就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題。在这30年间,青年研究从理论到方法都有了十分显著的进展。同时也还有许多带有共同性的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认识这些问題,对于青年研究在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关于青年学的建立科学的发展是理论与实践的辯证运动。青年研究工作的进展,使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人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青年研究在理论上不探索自己的道路,缺乏自  相似文献   

11.
青年研究走过了十几年的实践和探索过程,取得了很多成果,也积累了许多十分有意义的经验。然而,在当前这个繁纷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里,我们有必要及时总结在过去研究工作中的得与失,寻找未来青年研究的出路与特色。我个人认为,当前的青年研究要理顺以下三种关系:首先,是大与小的关系。青年研究并不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所谓青年学的说法在学理的角度上讲是站不住脚的。因此我赞成在某个专门的领域里,如社会学、经济学领域里来对青年问题进行学理探讨,从这个角度讲,特殊的青年问题研究与母学科之间的关系就是小与大的关系,但情况不仅如此,如果我们把自己封闭在单一学科来看青年问题,则会“只  相似文献   

12.
青年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首先面临的任务就是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理论体系。因为学科的区分是以研究对象的矛盾特殊性而界定的,只有依据特定的研究对象,才能形成自己的学术体系和理论框架。因此,要建设青年学,就特别需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青年学如何划清与相关学科的界线?我们知道,青年并非青年学特有的研究对象,它同时也是青年心理学、青年生理学、青年社会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青年是跨世纪的一代,既对未来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实现“翻两番”目标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又对21世纪中国振兴强大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研究这一代青年怎样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应引起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思想政治工作学、青年学等学者的关注。本文以中外学者及笔者对80年代青年研究的成果为基础,结合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社会制约因素,探讨未来十年青年的转折性发展,尤其是发展前期的特点,并提出研究趋向与重点。青年特点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第一,青年的政治追求从多样化转为明确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青年研究,从严格意义上说,是青年教育事业和青年工作实践的伴生物。不过,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它基本上附属于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之中,并未成为一块独立的理论研究领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各条战线认真总结建国几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洪流,伴随着青年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青年工作实践的蓬勃兴起,我国青年研究应运而生。仅近十来年的时间,其研究机构已遍布各级团的行政机构和青年院校,其专、兼职研究队伍已发展到数万人之众,其研究领域已由单学科的青年学扩展到十多种分支学科。可以  相似文献   

15.
青年本质研究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历经对青年现象研究之后,理论界正在探求从本质论出发的青年学。然而,研究一开始便遇到了青年本质定义的多样化,需要我们作慎重的抉择。“功能说”认为,青年是整个社会中一部分最积极最少保守思想的力量;“角色说”认为,年轻人开始工作并开始建立家庭,他就不再是青年了,而不同阶层和不同类型的青年人,开始工作和成家的时间是不同的;“发展阶段说”认为,青年是由青春期向成熟期转变的时期,青年年龄的界限是客观地由其发展的某些阶段所  相似文献   

16.
论青年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研究,长期以来是作为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法学等学科的附庸面目出现的。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缺乏对研究一切青年问题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的统一认识。然而,现代科学综合发展的趋势,已使得“青年学”的独立发展成为必然。因此,探讨这门新兴学科的基础理论——青年的本质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600篇论文给青年研究的启示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吉林省青年学学会联合推出的《青年塑造未来论文文摘》第六辑,选编摘录青年问题研究论文600篇。此前,自1990年开始,该文摘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提议,作为亚太地区社科情报网络有关青年问题研究向国际信息交流中心提供的论文信息资料,已经先后出版了五辑;此后,还将继续每年编辑出版600至1000篇论文文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跨世纪的青年研究的宏大工程,其规模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8.
§1。问题的提出青年群体是社会当中普遍存在的事实。它是青年社会化最主要的表现之一。由于青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趋群的意识和结群的要求在人生的这一阶段因而表现得特别强烈和典型。探讨青年群体的发生发展过程,无疑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青年的本质及其行为特征。因此,青年群体的研究,就成为青年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青年群体的含义,不少研究者进行过一些讨论。他们借鉴社会学关于社会群体的研究成果,对青年群体加以解释,成效是明显的。但从总体上看,青年群体的界说远不甚明晰、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将青年研究纳入科学的轨道虽然在70年代末期才开始,但由于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投入的力量较可观(社科院系统、大学系统、共青团系统、各种青年研究会等),因此发展的速度较快。这可从近十年来发表的有关青年研究的论文、专著、译著之多以及许多地方都有青年研究的刊物和经常召开青年研究方面的会议得到证明。由于青年研究的发展势头大,所以青年理论研究有早熟的趋势,表现为青年理论研究已朝着学科化的方向发展。许多同志已经着手或正在着手建立《青年学》、《青年社会学》等  相似文献   

20.
青年社会学(国内也称青年学)在国际社会科学领域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而在我们这个有三亿七千万青年人口的国家,青年社会学作为独立的科学研究历史却不到国际青年社会学历程的十分之一,至今只有第一个五年的记录。这既标明了我国青年在国家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也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变迁。青年社会学在中国的地位和命运,与我国青年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