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说:“目前在航天技术方面,美国、俄罗斯是第一梯队,在太空中的800多颗卫星中,美国占了一半,中国有34颗。在载人航天方面。世界上已有960人次进入过太空,杨利伟是第413位进入太空的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可以说,在国际探(登)月领域,中国、欧盟、日本是第二梯队。”那么,世界各国的最新探月计划是怎样的?准备得如何呢?  相似文献   

2.
正1958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筹建期间,朱德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望远镜捐赠给了军事博物馆。望远镜与手枪一样是军事指挥员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指挥员们亲切地称它为"千里眼"。在战争年代,得到一具好的望远镜必定会视如珍宝。1935年8月,正值红军长征到了人迹罕至的草地。一天,李井泉来到朱德总司令身旁,将自己喜爱的一具小巧的望远镜送给了他。这具望远镜的体积只有10.2  相似文献   

3.
正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存放着一架刘少奇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外出视察工作、调查研究时使用过的望远镜。望远镜上宽11.2厘米,下宽21.5厘米,高18厘米,重690克。左右镜筒上及连杆轴上均刻印英文"JAPAN"制造的标记,镜筒呈黑色。镜套为猪腰形状背式棕色牛皮盒,盒内壁为深绿色平绒布料装饰。这架望远镜1994年11月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1961年,广州会议结束后,年  相似文献   

4.
闵恩泽,男,1924年2月出生,教授级高工,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为资深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  相似文献   

5.
2003年,南街村集团自称与航天育种研究中心合作,使用"神舟"号飞船携载的太空种子进行大豆育种试验。这一大豆品种名叫"航天2号",据称是"经返回式航天器载入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多种宇宙射线等  相似文献   

6.
收入有多少? 铁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并不介意“晒”出他的收入。他1995年当选院士,当时每月的“院士津贴”是200元,几年后上调至每月1000元。迄今为止,1000元仍是全体两院院士享受的月度津贴标准。80岁以后的两院院士成为“资深院士”,不再拥有院士选举的投票权,但另外领取“资深院士津贴”,每年1万元。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航天技术,还是进入太空宇航员的数量,美国和俄罗斯都是太空中绝对的领跑者。据统计,全世界迄今共有400多名宇航员完成了太空飞行,其中一大半来自美国和俄罗斯(包括原苏联)。 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进入太空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他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了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就在加加林成功进入太空3周后,美国宇航员阿兰·谢泼德  相似文献   

8.
一、12月1日,由英、美、中、日等国216位科学家组成的人体基因组计划联合研究小组正式宣布他们已经完整破译出人类第22对染色体的遗传密码。 二、俄罗斯科学家首次研制出通用流感疫苗,各种流感有了共同“克星”。 三、美国科研人员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宇宙中一个距地球130亿光年的古老星系,这是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年代最久远的天体。 四、美国“火星极地着陆者”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失败。 五、美英科学家宣布在太阳系外又发现六颗行星,使  相似文献   

9.
这是加拿大1945年生产的6倍双简军用望远镜,金属框架,黑色的电解胶纸包皮,性能良好,至今仍清晰可用。这架望远镜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指挥作战时随身携带的物品。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国民党吹嘘得神乎其神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全军覆灭,张灵甫被击毙。这架望远镜作为“声名赫赫”的张灵甫及其整编第七十四师覆灭的见证物,被陈列在“全国解放战争馆”。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6,(7)
正2015年1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6岁。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家辉教授在挽联中所写"学界泰斗,人生楷模",从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院士,到2015年去世,刘筠用从未停歇的勤奋攀登和高尚的人格风范走过了20年院士人生路。  相似文献   

11.
相凡  王彪 《党建文汇》2009,(1):37-37
美国犰狳航空航天公司一贯以开发大胆前卫的太空探险项目令人瞩目。日前,该公司又宣布推出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大胆计划:在2009年研制一艘完全透明的球形“鱼缸太空船”。让前往太空旅游的乘客可以在这个“太空鱼缸”中欣赏到360度全方位的壮观太空景色。  相似文献   

12.
正头条号"人民日报"11月26日刊文说,两年一次的院士增选后,我国的院士人数超过1700人。新增选的院士,平均年龄不到57岁,最年轻的42岁。院士队伍整体上变年轻了,让院士到年龄光荣退休也理应成自然。长期以来,院士退休并非易事。秦伯益院士晚年希望"到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太空竞争逐渐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围绕和平利用太空、太空非军事化和防止太空军备竞赛等问题,世界主要大国和国际社会之间展开了博弈,对太空秩序产生重要影响。例如今年2月20日,美国通过太平洋  相似文献   

14.
●太空是当今高科技的聚集点,太空还是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点●就像鹰是食物链中的最高端一样,太空也是战争"食物链"中的最高端●谁失去了太空,谁就失去了未来  相似文献   

15.
浩瀚的太空令人神往。人类在熟悉陆地、征服海洋、走向天空以后,进一步把目光投向太空这个“第四活动区域”。太空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极大的军事价值,而且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适应人类走向太空的需要,一门新兴学科———空间天气学应运而生。一、背景1957年人造卫星上天,开辟了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新纪元。广袤无垠的宇宙,取之不尽的太空资源,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广阔的舞台,为人类文明带来无止境的发展机会。地球空间已经成为人类在太空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开发利用以及国家安全的重要活动区域。俄罗斯已于200…  相似文献   

16.
《前线》2017,(12)
太空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家安全的先决条件。太空环境的特殊性和航天技术的独特性,使太空行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军事强国正展开对太空主导权的争夺,其结果将对未来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应建立共同安全的太空安全观,防止太空武器化和军备竞赛,共同创造和平安全的太空环境,为全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17.
李代刚  周科际 《湘潮》2004,(5):43-46
2003年11月24日,一个喜讯从北京传到长沙:凭借顽强毅力已经在轮椅上坚持教学科研工作6年的中南大学金展鹏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当年度我国中科院新增院士中唯一的湖南院士。11月26日,湖南省副省长许云昭、甘霖等先后前往医院看望金展鹏教授,为他当选中科院院士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8.
加加林,幸运 全世界第一个太空人及第一只太空狗都来自苏联;第一个在太空漫步的也是苏联人;第一个上太空的记者来自日本,但是日本花钱请苏联送上去的。最倒霉的太空人则算是苏联的柯里卡留夫,当他还在天上时,“苏联”这个国家就不见了,独联体彼此推卸责任的结果,让他在太空上多呆了7个月多。 1961年4月12日,27岁的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爬进世界第一艘载人太空船“东方一号”,成为第一个顺利进入太空的太空人,在地球轨道上停留了108分钟。这个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3,(24):103-105
动物进入太空,可并非想象中的太空漫步,它们代替人类进行太空实验,很多因此而丧命,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太空先驱。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0月12日,又一个 举国振奋的日子。这一天,继神州 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之后, 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又获成 功。经过5昼夜的太空之旅,10 月17日凌晨,神州六号胜利返回, 并成功地在太空中创造了一项又一 项纪录:第一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 飞行试验;第一次实施对地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