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柱 《党课》2011,(1):121-122
杜润生,原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中顾委委员。他的名字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场战役——农村包产到户密不可分。他主持起草的“75号文件”和五个“一号文件”,为饱受争议的包产到户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中国农村进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王建柱 《先锋队》2012,(19):42-44
他的名字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场战役——农村包产到户联系在一起的,他所主持起草的"75号文件"和五个"一号文件",为饱受争议的包产到户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中国农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牢固的基石。30多年后的今天,这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农业进程的老人,尤其不该被人们遗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的起点是以包产到户为标志的农村改革。而在此之前,高层争论异常激烈。在势不两立的政治气氛下,杜润生试探性地提出,先在贫困地区试行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3.
《江淮》2005,(2)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2年“一号文件”与之后的连续4个中央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4.
1982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似文献   

5.
《支部生活》2005,(3):14-14
一,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二,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三,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四,1985年1月,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农民的衣食有了保证3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位农民冒着坐牢的风险在“大包干”的契约上摁下了十八个鲜红的指印,从此中国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的先行者是农民,实验场是农村,其目标就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填饱肚子。1979年到1984年我国的改革重点是农村改革,也是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阶段。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84年1月1日,第三个“一号文件”《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正式发出,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7,(4):42-44
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对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特殊重要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领导者极其重视“三农”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能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政策,由此也诞生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名词一“一号文件”。回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历次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央在农村改革和发展方面的政策轨迹。  相似文献   

8.
五个“中央一号文件”,是1982年至1986年中共中央(有的与国务院一起)年年制订、并于每年1月1日(或2日)发布、指导农村工作的文件,因其编号恰为中央每年的第一号文件,故称。在我国农村改革的20年历程中,前半期,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取得了农村改革的历史性突破;后半期,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取得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就是指导农村改革取得突破的历史文献;1990年前后以来,中央每年继续发布的农村工作文件同样是指导深化农村改革的历史文献。五个“中央一号文件”指导农…  相似文献   

9.
“包产到户”对于中国人尤其中国农民来说,是一个包含了极为复杂内容的字眼。因为,第一,在政治层面上,“包产到户”有着长期受批判的政治厄运,它几乎涉及到中国最高领导层几十年政治分野的方方面面。支持与反对,激烈争论的结果,总是以最大的政治代价作收场。第二,在经济层面上,“包产到户”是建国后党内争论时间最长的问题之一,而由此产生的尖锐分歧和政治高压所造成的是农村经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9亿农民,农民是国民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此,农民不富,中国不足;农村不稳,中国不安;农业不盛,中国不强。如果说,20年前的“一号文件”,使凋敝的农村走向繁荣,那么,今天的“一号文件”,则是在全面分析了农业新阶段的内涵和特征后,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实现历史性  相似文献   

11.
博采之窗     
改革开放后关于“三农”问题的六个“一号文件” 始于1978年的农村改革,至今已经历了26年风雨。针对改革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和阻力,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6个“一号文件”,其中,从1982年至1986年,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这5个“一号文件”的出台,曾使农民长期被压抑的生产积极性如火山般喷涌而出,农业生产迅猛增长,这5个一号文件分别是: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七次聚焦“三农”,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新举措,今年湖北省委“一号文件”提出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全省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新举措.湖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要全面贯彻和落实中央和省委的“一号文件”.不可避免地面临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13.
包产到户的伟大胜利不等于“三农”问题已经解决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改革。一是由1978年开始,从安徽农村自发地兴起的包产到户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是近两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中国的粮食问题可以说基本上解决了。但是,在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普遍不高,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包产到户的潜力已经发挥得差不多了。邓小平同志早在11年前就讲:“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  相似文献   

14.
农村费改税,被称之为自包产到户以来中国农村最大的一次改革行动。当年的包产到户,解开了捆绑八亿农民手脚的制度之“绳”,而今的费改税,则是给九亿农民穿上了一套法律之“甲”;“解绳”是把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积极性释放出来,“穿甲”则是保护农民日益临近的幸福生活不被伤害。 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手里有了几十余钱,囤里有了隔年之粮,满以为土地到手就“天下太平”了,可是不然,他们舒展了没几年的眉头又皱起来了:接蹲而来的乱收费,弄得他们穷于应付,甚至到了以死抗争的地步!他们的口袋被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给盯上了。 向农民…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工作,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题,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着力点,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在保持农村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基础上,一号文件对今年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政策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提起中国农村改革,人们都知道是万里出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大胆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在全国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不太知道也担任过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曾希圣,早在 1961年就胆大包天地在江淮大地上搞了名叫“责任田”的包产到户责任制。  曾希圣,这位曾经引起安徽人以至全国不少人争论不休的领导者的真实形象,随着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渐渐远去却变得清晰了…… 建国初期,他刚刚主持安徽工作,被人戏称为“乞丐头子”。“一五”期间,安徽农民年均收入超过全国…  相似文献   

17.
(一)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这是他多年来深思熟虑,尊重群众意愿、升华群众创造形成的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大思路、大政策,是他在农业方面思想的高度概括。早在1962年,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三年困难的经验教训时就提出,要“调整基层的生产关系”,“从体制问题上来解决”农业问题。他还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些包产到户的,要使他们合法化”。1980年邓小平在肯定包产到户时又明府指出,“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  相似文献   

18.
改革的逻辑是什么呢?从我1980年代参与改革研究到现往,所谓改革就是两个东西:一是民间基层自发的活动,碰到困难,碰到不适应的地方总要把它“拱”开。比如包产到户,最早并不是北京有谁写了一个文件就包产到户了,而是农民觉得以前那个办法不合适,吃“大锅饭”多劳不多得,  相似文献   

19.
新华社1月31日受权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7年制定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既着眼于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更着眼于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发展。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像春风一样,温暖着亿万农民的心。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此前新世纪连续6个中央一号文件,年年有新政策,年年送“大礼包”,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惠农成效不断扩大,开创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局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新亮点?“三农”工作有哪些新举措?本刊摘编了部分专家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热点、亮点的解读,以加深广大基层干部、党员对文件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