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教育家蒋南翔同志一生从事青年运动和教育工作,多数时间是同知识分子打交道。他身体力行,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可以说,他同几代知识分子的心都是相通的,他是知识分子的真挚的朋友。 1 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是我党历史上一次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它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在整风运动的后期,由于康生插手和制造  相似文献   

2.
四人帮在上海的党羽中,戴立清是个重要人物。他出身临时工,靠造反起家,投靠王洪文。四人帮形成后,他成为四人帮在上海的重要党羽。他文化程度不高,却受四人帮的安排,在上海主管科技工作。他迫害知识分子,有一套独特手法。粉碎四人帮后,他参与策划叛乱,最终获刑。  相似文献   

3.
林木 《党史博览》2012,(5):2+57-F0002,F0003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圣地延安成为进步知识青年和著名文化人士向往的地方。任弼时曾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抗战开始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有4万余人。其中,文艺工作者占相当部分。  相似文献   

4.
正戎马一生的开国上将王震,幼年家贫,只读过几年私塾和小学,自谦为"粗人",但他深谙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一直喜欢读书,终生敬重、推崇知识分子,喜欢同知识分子交朋友,给予他们真诚的礼遇和帮助,形成了一个交情深厚的知识分子"朋友圈"。本文介绍的是王震与他的几位知识分子朋友交往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一生爱好广泛,早在延安时,就对京剧比较感兴趣.由于毛泽东在国家和党内的崇高地位,他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接触了许多京剧艺术家.这使他不仅对京剧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还与一些著名京剧艺术家有了一些交往.其中,他与梅兰芳父子的交往就是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6.
正王震,人称"胡子上将",幼时家贫,只读过几年私塾和小学,自谦"粗人"。但他深谙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一直喜欢读书,终生敬重、推崇知识分子,善于同知识分子交朋友,并给予真诚的礼遇和帮助,形成了一个交情笃深的知识分子"朋友圈"。本文介绍的就是王震与他的几位知识分子朋友交往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在延安整风运动的背景下,毛泽东重新厘定党的文艺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并直接指向造就为本阶级服务的“有机知识分子”,进而夺取中国革命的“文化领导权”的政治目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整顿文艺队伍、使知识分子有机化以及确立党对文艺工作的政治领导等方面人手,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文化领导权的蓝图和操作手册。他从知识分子文艺家必须做党的事业的“工具”和“螺丝钉”的逻辑前提出发,将知识分子文艺家内心“化大众”的伟大使命转换为“大众化”的现实任务,成功地解构了他们的精英心态,消除了其内心个人主义思想的抵抗,完成了知识分子有机化的塑造过程,从而走出了建立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8.
颜梅生 《党史纵横》2010,(10):25-28
他14岁参加红军,出生入死历经无数次战斗,着力从事保卫、侦察、侦破工作。由于为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进行前期侦察工作,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延安的红军;因成功破获周恩来崂山遇险一案,他被誉为“延安的福尔摩斯”……他叫谢滋群。  相似文献   

9.
彭飞 《党史纵览》2004,(4):18-22
20世纪30年代末,延安是进步青年和左翼知识分子向往的革命圣地.各地青年和进步人士激情满怀,或孤胆上路或拖家带口,形成了奔赴延安的滚滚热潮.至1943年12月底,"抗战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4万余人,就文化程度而言,初中以上71%,其中高中以上19%、高中21%、初中31%,初中以下约30%."(任弼时语)当时延安的知识分子在地域上主要有三个来源:大后方、沦陷区和根据地.这三类知识分子被毛泽东形象而笼统地归纳为"上海亭子间的队伍和山上的队伍".  相似文献   

10.
毛胜 《湘潮》2018,(12):10-13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毛泽东与陈云共事、交往40多年。毛泽东把陈云看成自己难得的战友,称赞他是个好人,也是个能人,比较公道、能干、稳当,看问题有眼光,多次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特别是在财政经济工作中,毛泽东非常倚重陈云,在延安时期、新中国筹备和成立初期、“大跃进”运动遇挫后3次点将陈云。  相似文献   

11.
他,14岁参加红军,除出生人死历经无数次战斗外,还着力从事保卫、侦察、侦破工作。由于为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进行前期侦察工作,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延安的红军;因成功破获周恩来崂山遇险一案,他被誉为“延安的福尔摩斯”。他就是谢滋群。  相似文献   

12.
慕安 《党史博览》2013,(3):52-56
徐冰,1903年1月出生在河北省南宫县一个富农兼商人家庭,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做过翻译,从事过地下工作。抗战时期,徐冰在重庆与文化科技界和上层民主人士交往密切,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贡献。解放后长期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成绩斐然。他为人热情直率、平易近人,深得党外朋友的信赖与好评。勇于承担责任1949年7月,时任北平市副市长的徐冰接到中共中央的调令,到中央统战部任副部长,协助李维汉工作。不久,他又兼任全国政协  相似文献   

13.
散木 《党史博览》2011,(10):54-56
张中行的早年回忆 延安时期,毛泽东有一个秘书叫和培元,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够记起他了。 抗战爆发后。和培元到了延安,先在中央秘书处工作.后来调到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化思想研究室,那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和培元当时被称为“青年哲学家”,著有《论中国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陈毅素有儒将之誉。从他出任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到调中央工作,任分管科学文化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一生与知识分子相知情深。陈毅好学是闻名的。战争年代,他的随身行囊主要是书。任上海市市长后,工作之余,他常  相似文献   

15.
陈毅被称为儒将,著名诗人柳亚子有诗赞他“兼资文武此全才”,他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是豪放的诗人、儒雅的文化人。他出任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是邓小平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议的,并由毛主席征求了著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陈叔通等人的意见后定下来的。50年代后期,陈毅奉调到中央工作,兼任外交部长,是分管科学文化工作的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与知识分子交往是他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谢滋群14岁参加红军,除出生入死历经无数次战斗外,还着力从事保卫、侦察、侦破工作。由于为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进行前期侦察工作,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延安的红军;因成功破获周恩来崂山遇险一案,他被誉为“延安的福尔摩斯”。  相似文献   

17.
张春桥是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1965年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宣传文化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动后,张春桥任中共中央文化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他在上海的罪恶之一就是收罗和驱使反革命别动队—“游雪涛小组”。这个当时在上海鼎鼎大名、令人谈之色变的特务组织,  相似文献   

18.
论延安时期的社会生态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延安的社会生态中,由于农民是军队的主要来源,军民一家,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稳定后方和坚实依靠。知识分子则因为对延安的自由、民主认识产生偏差,与部队将士、工农大众产生隔膜,沦为解放区的“他者”,走上了一条与工农兵相结合的自我新生之路。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在延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这一群体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对提升中共干部队伍的知识化水平、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推动新民主主义文化以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延安整风中,中共从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延安知识分子进行改造,最终使延安知识分子实现了群体转型,成为具有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  相似文献   

20.
陈毅被称为儒将,著名诗人柳亚子有诗赞他“兼资文武此全才”。陈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是豪放的诗人、儒雅的文化人。 陈毅出任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是邓小平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议的,毛泽东征求了著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陈叔通等人的意见后决定的。50年代后期,陈毅奉调中央工作,任分管科学文化工作的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兼任外交部长。与知识分子交往交朋友是他的主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