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对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一比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2002年1月25日—24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在北京主办了“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学术研讨会。黄宗良、李凤林(北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原驻俄大使)、张汉清、林助建教授等主持了研讨会。会议特别邀请了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罗·麦德维杰夫教授、德国民社党基本价值委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一比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2002年1月25日-27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在北京主办了“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学术研讨会。黄宗良、李凤林(北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原驻俄大使)、张汉清、林勋建教授等主持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1997年7月18日,北京大学聘请我国驻美全权大使李道豫为兼职教授的仪式在北大临湖轩举行。参加仪式的有: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国家教委代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兼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袁明教授及我院部分师生。 陈佳洱校长向李大使颁发聘书。他说,在北大百年校庆之际,聘请李大使为北大兼职教授,是北大的一大幸事,欢迎李大使对北大的国际交流工作和国际问题学术研究进  相似文献   

4.
29岁的北大教授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895年人私塾,熟读四书五经。1907年夏考入刚刚创办的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夏毕业,同年底东渡日本留学。从1920年7月起,李大钊担任北大教授,兼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职务。他为北大史学系学生开设“史学思想史”、“史学要论”等课,在经济系开设“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课,在法律系开设“社会主义”课。同年9月,又与人在政治系举办“现代政治讲座”,还开设“唯物史观研究”。  相似文献   

5.
2004年10月15-19日,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学术讨论会在昆明召开.会议由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云南省社科联、省社会主义学院、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共同主办.会议受到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云南省委副书记王学仁同志就做好会议工作先后做过两次指示.来自全国各地的18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王学仁,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晏友琼,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王义明等领导同志到会祝贺并讲话.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会长、中央编译局顾问顾锦屏研究员致开幕词,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教授、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杜燕凌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宗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景治教授等作了大会发言.与会者围绕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这一主题,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当代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与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6.
第二国际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今天重新审视第二国际的历史演化和思想遗产,不仅对于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而且对于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科学地认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刊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姚顺良教授,请他就第二国际的历史地位、理论和实践贡献、内部分化和演变过程、当前研究第二国际的意义和路径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他与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7.
2000年5月26日上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北大办公楼礼堂召开大会,庆祝北大国际政治系建系40周年暨国际关系学院建院5周年,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邱恩田教授主持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钱其琛出席大会,并就当前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重点问题为全院师生及返校院友作了重要报告。  相似文献   

8.
1992年10月29日至30日,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有关学者和专家在北京大学勺园召开了"东亚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有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副系主任方连庆教授、陈峰君教授、林代昭教授、邱恩田和张锡镇副教授;国际经济系巫宁耕教授;日本学者有日本大学东亚研究会本田弘教授、浦野起央教授、加藤义喜教授、长谷川启之教授;韩国学者有庆熙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赵正源教授、朴基岸教授、姜正模教授、梁性韶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梁柱教授、国际政治系代主任潘国华教授参加会议开幕式并在会上讲了话。方连庆、本田弘和赵正源三位教授分别代表中、日、韩三国学者在开幕式上致词。有十二位学者在会议上宣读了学术论文,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意见。这次学术研讨会,对进一步推动北大国际政治系与日本大学、庆熙大学的联系与交流;对中、日、韩三国关于东亚问题的研究与深入开展具有积极意义。现将提交会议的论文原文按发言和宣读顺序刊登于后。  相似文献   

9.
正华中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聂运麟教授等编写的《新时期新探索新征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已于2014年3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聂运麟教授是国内研究世界社会主义和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知名学者,2004年以来他率领自己的团队开始重点研究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情况,并在2008年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新时期新  相似文献   

10.
所有制、产权和经济业绩: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13—14日,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和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所有制和产权: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文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经济与合作研究系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大卫.科茨教授向会议提交的论文。文章批判了私有化万能论神话,并认  相似文献   

11.
本刊学术顾问、我国著名政治学家、国际政治学家、教育家,当代中国政治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赵宝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赵宝煦教授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曾任北大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副系主任、代理系主任、系主任,亚非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我系梁守德教授与洪银娴教授合著的《国际政治学概论》一书,已由中央编译出版社于1994年11月出版。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是梁守德教授多年来从事国际政治学的教学与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1991年写成初稿后,曾在北  相似文献   

13.
<正>经济科学出版社日前出版的《新时期、新探索、新征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系华中师范大学聂运麟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终成果。通读全书,感觉该书结构纵横契合,多而不散;内容精选得体,中心突出;资料新颖丰富,引文规范,是一部在整体结构和思想内容上都有一定创新的研究世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苏东剧变以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形势怎样,是许多人关心的一大问题。2 0 0 2年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办了“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学术研讨会。根据与会者的要求和教学科研工作计划,北京大学出版社把会议的成果以教科书的形式编辑出版。该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状况和走势,包括中、越、朝、古等社会主义国家十几年来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变化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俄罗斯和中东欧各社会主义政党理论和纲领的变化及实践活动,西方国家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理论和实践的革新和调整,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世界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和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联合主办的“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5—26日在湖南娄底召开。来自全省十多所高校与科研单位的近40位专家学者与会。学会会长、湖南师大博士生导师周作翰教授等人传达了全国共运史学会年会的精神。会议主要就共产党执政国家和非共产党执政国家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等专题展开了研讨。学者们一致认为,冷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多数的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国家在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等方面更趋于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组织上和理论上分道扬镳,此后,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语境下,其理论与实践在东西方国家走过了迥异的轨迹。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作为东西方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无论是在各自的发展模式抑或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上,都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以史鉴今,以洋鉴中。在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今天,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意义。林建华教授的学术著作《比较与借鉴:东西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山东大…  相似文献   

17.
论列宁处理“两制关系”的辩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十月革命以来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列宁关于以"共处论"与"交往论"为核心内容的处理"两制关系"的辩证思想,不仅有效地指导了十月革命胜利之初苏维埃俄国的外交实践,而且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两制关系"理论和实践的新图景;特别是列宁关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前提条件、现实基础、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论认识,以及其关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相互交往的方式和方法等充满辩证法的思想,对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法国共产党在法国第五共和国时期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是当代国际共运和国际政治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法国共产党在第五共和国时期(1958—1992)不同阶段理论发展和实践活动的历史考察,全面探讨和总结法共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科技革命发展形势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德国的对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11月4日,应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和北大世界社会党研究中心的邀请,德国著名的国际政治学家、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常皮尔博士在德国大使馆文化处埃默里先生的陪同下,来到北京大学,为国际政治系的师生作了精彩的演讲,全面论述了冷战后德国对外政策的由来及其发展,受到到会师生的热情欢迎。现将常皮尔教授的演讲要点整理如下(未经本人审阅)。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论断与现实生活相距遥远,不应被用来裁定现实;应当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当代西方国家的现实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大不相同,它们在经济上实行多种所有制关系并存,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政治上实行民主宪政;因为历史发展的不可测性,对于资本主义之后的社会形态,不可能作出准确预见;作为制度的社会主义没有统一的模式,没有必要在社会主义的定义上作无谓的论证。民主社会主义与我们所称的科学社会主义本是同根同源,都信奉马克思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从社会党国际的政治实践看,它们历来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左翼政治力量,以劳动者、社会的中下层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和依靠力量。民主社会主义不失为坚持社会主义的一条道路,一种明智的选择,实践证明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