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不曾想要谋个一官半职的他,竟忽儿给戴了个副科长的乌纱帽儿,像梦……哦,也许是前不久为公司像模像样谈好了两宗可观的生意,最近又协助公司监察室执法如山查处了两起贪污受贿案,就……“小王!”谁?还在“梦”中的他抬眼一看,精瘦干巴的顶头上司张经理已到跟前,笑嗬嗬的嘴角上挂着几丝诡秘。“走,赴宴去!悄悄地,不要……”他愣愣怔怔。赴宴去?以前他可是没少咒骂过某些官们公款大吃大喝,没成想如今要轮到自己了。不过,张经理一向是公私分明正正经经的呀,难道现在也被不正之风染坏了,还“悄悄地”呢。他眨了眨眼,用不易察…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穆棱镇岭前村的郭奶奶已经86岁了,她年轻守寡,含辛茹苦地拉扯着两儿两女过日子,其中二儿子还是个聋哑人。尽管日子很苦很累,但刚强的郭奶奶没有流过泪,独自一人将儿女们拉扯大,还给大儿子成了家,两个女儿也都分别嫁了人,  相似文献   

3.
局长在此     
阿亮在卧室卫生间的马桶盖上贴了一张局长的照片. 这样,他每次方便前,一翻起马桶盖,就会看到局长那张胖乎乎的笑脸. 他冲着局长方便,觉得过瘾得很. 在单位,他受局长的气,回到家,他便能通过这种方式解恨. 有一天,副科长到阿亮家打牌. 平时,副科长在局长面前就像个太监似的,是个出名的马屁精.  相似文献   

4.
刘兵 《公民与法治》2013,(13):47-47
刚来局里那会,我听说夏局长是科班出身,他不仅是在名牌大学修的专业,说话引经据典,条理清晰,还写得一手的好字,说来惭愧,我虽然是一所普通院校的佼佼行,但好几次写的报告都被夏局长打了板子,他不仅浓缩了文稿中的那些大话和废话,还细心修改了儿处词不达意的地方。但时间一久,我发现夏局长虽然淡起专业很在行,但在局里的威信并不高。我侧面向老主任讨教过,他说,咱夏局长什么都好,可大伙儿都说他不像个领导。  相似文献   

5.
年仅3岁的四川小朋友周子礴,因脖子上长了三四个像湿疹样的小红点,他的家人便带他来到自称专治小儿感冒、湿疹和产妇风湿、头痛等病症的田婆婆洗灸堂进行洗浴。可万万没想到,  相似文献   

6.
王开林 《政府法制》2013,(23):13-13
"坑爹"这个词是近年才出现的网络新词,但"坑爹"之举古已有之.客观地说,父子之间,并非只有单方面的儿坑爹,还有另一方面的爹坑儿.只不过坑法各有各的巧拙,也各有各的轻重. "有其父必有其子",这话确实包含了几分朴素的哲理,但结论过于绝对化.从古至今,虎父偏生犬子的事不断发生.清代诗雄龚自珍的儿子龚橙就是典型,他没能继承父亲的天才,却遗传了父亲的狂妄.尤其可笑的是,他阅读老爸的文章,身边总离不开两件道具,一是龚自珍的神主牌(灵位牌),二是木棍,每当他读到自己不认同的地方,就用木棍敲打神主牌,厉声斥责道:"老鬼,你又错了!"像龚橙这样的犬子是绝对不会把虎父放在眼里的.然而某些虎父也很容易出现误判,耳根子硬时听不进儿子的忠告,耳根子软时却将儿子的歪主意照单全收.我们审视历史,爹坑儿,儿坑爹,正反两面的例子比比皆是,就像狗咬尾巴一样团团转.  相似文献   

7.
一条围巾     
《江淮法治》2009,(24):30-31
弗里曼夫人是一位律师的遗孀,人们传说她很有钱,但谁也不知道她究竟有多少钱。 一个早晨,送牛奶的工人发现弗里曼夫人家两天的奶瓶仍然放在台阶上,觉得很奇怪,当他朝屋子里张望时,只看到一只旅行箱,箱边有一只女式拖鞋,拖鞋边有一串钥匙。  相似文献   

8.
鞠躬     
金光 《中国监察》2009,(15):64-64
老莫病得很重,妻子说咱去看看他吧,他对咱家有恩。去之前,我和妻子很费了番脑筋:带点什么呢?带营养品吧,他癌症晚期,手术后基本靠输高蛋白维持;送个康乃馨花篮儿吧,虽说时髦些可不实惠。想来想去没个主意,最后还是妻子说了一句话:“老莫手术花了上万元,干脆带两千元现金,也算凑个急。”  相似文献   

9.
王娜 《法人》2006,(3):42-47
1994年,他是壮着胆搞方便面厂的大胆年轻人;2000年,他是让企业商标家喻户晓的民营企业家;2003年,他是向国家建言献策的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他是带领企业走国际路线的“引路人”;2006年,他是领导集团多元化发展的风云人物。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成功,总是有其内在深刻的道理,而这份道理也总是在时光的流逝中变得清晰起来。 他是范现国,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拥有着”华龙”和”今麦郎”两大知名品牌。 范现国很喜欢龙,在他眼里龙是顶礼膜拜的精神图腾。因此.他给企业取名为”华龙”,并将龙的标识运用在生产的产品上。他说,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像一条中华龙一样,腾飞在世界上空。于是人们看到,这个纯熟地驾驭着”华龙”和”今麦郎”两大品牌的人奔跑在产业最前沿,成为了出发最快的一名斗士。  相似文献   

10.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是,湖北省谷城县南河镇马官施一家永远不会忘记一位女共产党员的恩情。她,就是谷城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卢宝丽。她为这户特困家庭倾注了无私的爱。(一)1996年6月16日,这是一个让南河镇大笋峪村四组特困户马官施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天气出奇的热,不到上午10点,大地就变得像个热饼铛,烤得人心焦。正愁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马官施刚要出门,远远地就看到半山坡上村支书杨有学和两个干部模样的人向他家走来。深山老洼,孤门独户,谁会到我这个穷家来呢?老马一边看心里一边嘀咕…  相似文献   

11.
方菲  刘丹 《方圆》2021,(7):46-48
2020年11月底,才刚满20岁的田雨开始了服刑生涯。很多人都为他可惜。仅仅是一年前,他还是个令人羡慕的留学生,家境优渥,在国外读书,小小年纪还很有经商头脑,一边上学一边还能赚到不少钱。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一场跨国恋情,让他毁掉了美好前程,犯下了大错。让人揪心的跨国恋情田雨的老家在辽宁,2019年5月初,他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市留学时,通过玩一款游戏与一个叫杨妮的女孩认识,两人很快成为线上好友。杨妮也是个中国留学生,家在湖北省十堰市,当时正在英国留学。此后,两人就一直以好友的身份通过网络进行联络,聊得很不错。  相似文献   

12.
好小伙一下变成罪犯杜家卫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里.在他两岁多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从那之后.杜家卫就与父亲相依为命。杜家工5岁那年.父亲曾往家领回过一个女人.但没过多长时间。又把她撵走了,原因是那女人虐待家卫。从此,父亲再未动过再婚的念头。儿子成了他生命的全部牵系。杜家卫很争气.从幼儿国到高中,用他的懂事和勤勉,为父亲送去了许多安慰。他一直在努力地做个好儿子。但却怎么也没有想到.有那一天他会成为一个囚犯。杜家卫与邻家姑娘齐梅是青梅竹马的朋友.日久生情,两人坠入了爱河。但杜家卫渐渐发现齐梅对他开始冷淡,…  相似文献   

13.
验尸     
何进 《江淮法治》2010,(18):33-33
清朝时期,江西省南昌城内有家布店,是一个浙江慈溪人所开,老板姓胡。胡老板精明又能干,虽然是携家带口地在外乡闯荡。但仗着头脑灵活、吃苦能干,倒也将布店干得有声有色,生意很是不错。此后,由于布店生意愈发兴隆,胡老板还雇了两个当地人作伙计,这两个伙计手脚勤快,办事也很不错,胡老板非常满意,对两个伙计也视同家人一样。  相似文献   

14.
8年前,农业银行海南省分行临高县支行原副行长陈建学犯下轰动全国的金融大案后潜逃,公安部将其列入B级通缉犯,悬赏10万元缉拿,500多名警察、10条警犬拉网搜山。然而,陈建学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没了消息。2011年11月8日,陈建学突然投案自首。回忆起自己8年来的"艰苦岁月",陈建学泪流满面—当他藏身深山老林,挖地道、喝溪水、睡山洞,像老鼠一样活着的时候,他的妻子因窝藏包庇罪获刑3年,他的两个儿子双双吸毒堕落,而他的父亲则思儿成痴。曾经温暖的家一败涂地,这一切都源于他对金钱的贪念。  相似文献   

15.
一个哲理故事引发的思考 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牧师6岁的儿子小约翰闹着要去迪斯尼乐园,弄得他心烦意乱。情急之下,他把一本杂志内的世界地图夹页撕碎,递给儿了,说如果儿子能重新拼起来就带他去。不到十分钟小约翰便拼好了地图,牧师很惊讶。小约翰说:“很简单呀!你撕碎的时候,我看到地图的另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  相似文献   

16.
祖先海 《法庭内外》2014,(10):53-60
正一自从报到上班以来,曹阳每天早上都是七点五十到单位。单位上班时间是八点半。曹阳这么早到单位,是想赶在同事上班之前,把办公室卫生打扫一遍。他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也很朴素,就是想给领导和同事留一个好印象。对于曹阳来说,能得到这份工作,如同天上掉馅饼。已经两个多月了,曹阳的感觉还像在做梦。也难怪曹阳有这种感觉!就他那种家庭背景和他的学历背景,没费一枪一弹谋得一份在银行上班的体面工作,确实太不可思议了。  相似文献   

17.
比喻的滑稽     
人说话有个习惯,爱用比喻,因为语言总是概括性的词儿。如说某人品质坏,就说他“吃人饭,拉狗屎”。就很形象,很具体。因为“品质”两字儿是个概念性的词儿。如果说“集体富了,个人收入就多”这句话就不如说成:“锅里有了,碗里就有。”就是一位文化水平很低的人,一听也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还特别能记得住。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述人和物时,往往给人的感觉很具体,关系交代得很清楚,因为,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的比喻,都是人所熟悉的事儿。幽默是一种语言形式,俏皮话:“阎王爷出告——鬼话连篇。”“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听来就有趣。说什么人…  相似文献   

18.
暑假前,南京行知小学的一堂公民教育课,请来了著名律师崔武先生,他首先给孩子们讲了两个故事——  相似文献   

19.
扬州香粉在我国久负盛名,素有"六朝金粉"之称。就连曹 雪芹写《红楼梦》也将扬州香粉大大地赞扬了一番。他借贾府平 儿之口说,香粉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拍在 脸上也容易白净,且能润泽,不像别的粉那样涩滞。贵为贾府的 夫人小姐,可谓用尽了天下的胭脂花粉,扬州香粉能得到他们的 青睐,足见其独到和精美之处。扬州历史上曾有过好几家著名的 香粉店,如戴春林、张书远、薛天锡、谢馥春等,都是各领风骚几  相似文献   

20.
石从省城机关被下派到一个贫困县任挂职副县长。因为是挂职.地方上也不大重视,就没有分配他具体抓什么工作。阑着没事,他就想到农村转转。石大学毕业不久,对官场上的事还不大清楚,心里也没啥想法。他听说解放村是全县最穷的一个村.就决定去看看。司机是个小青年,一听说石要去解放村,就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说:那熊地方,老远老远的,道又不好走,能把人颠散了架。但石很坚定地说:就到那里。趟远越偏僻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