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吕坪 《广东党史》2005,(3):48-52
“虹虹歌咏团”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3个年代,她也培育了3“代”人:从1939年2月9日成立起到1941年12月25日日军攻占香港止,被人称为抗日战争年代的“虹虹”;从1946年抗战胜利后在香港恢复活动起,到1950年被港英当局无理禁止活动止,被人称为解放战争年代的“虹虹”;从1984年6月在广州恢复话动起到现在,被人称为社会主义建设年代的“虹虹”(简称当代“虹虹”)。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知道,彩虹是雨后天晴的时候才出现的。可是1939年在南海之滨、香港太平山下出现的一道彩虹;多年来,不论是风起云涌的年代,乍暖还寒的时刻,还是朝霞漫天的日子,她总是悬挂在祖国的南天上,保持着绚丽的色彩。她就是当年在香港名震一时,现在还活跃在广州的“虹虹”合唱团。讲起“虹虹”来,还有一串串故事。  相似文献   

3.
吕坪 《广东党史》2005,(1):30-36
1945焦8月14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浴血苦战了8年的抗击侵略军的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1946年至1947年,“虹虹”的团员原在香港被日军攻陷后,在当地从事地下工作或打游击的、转入内地从事地下工作或参加武装斗争的,有许多人先后回到了百业萧条的香港。  相似文献   

4.
吕坪 《广东党史》2004,(5):17-24,16
我们都知道,彩虹是雨后天晴的时候才出现的。可是1939年在南海之滨、香港太平山下出现的一道彩虹,多年来,不论是风起云涌的年代,乍暖还寒的时刻,还是朝霞漫天的日子,她总是悬挂在祖国的南天上,保持着绚丽的色彩。她就是当年在香港名震一时,现在还活跃在广州的“虹虹”合唱团。讲起“虹虹”来,还有一串串故事。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彩虹     
纪实文学《南天有一道不褪色的彩虹》,用文学形式描述了“虹虹合唱团”65年的奋斗历史。她的前身是1939年在香港成立的“虹虹歌咏团”。当时正是祖国大地硝烟四起,日本侵略军已攻占了广州,香港的救亡运动正在蓬勃发展。面对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一群热血青年怀着深深的忧患意识,决心用响  相似文献   

6.
王耀峰 《党史文汇》2013,(10):55-56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平顺县五区的下庄村,有个农民办的“修理所”即“小工厂”,曾为支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因此,被人们亲切地誉为“为八路军服务的小工厂”。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在香港即将回到祖国怀抱的前夕,笔者访问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香港市委委员兼青年部长、党的“七大”候补代表、解放战争时期香港分局城委副书记,建国后曾任广州市委书记处书记、副市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顾委副主任等职的钟明同志。年届耄耋(近80岁)之年的钟老,身体还好、精神矍铄,抚今追  相似文献   

8.
聂红琴 《世纪风采》2007,(11):37-39
浦熙修,江苏嘉定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是中国有名的进步记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在重庆和南京任《新民报》记者、采访部主任。在周恩来等人的影响下,为宣传中共坚持抗战和揭露国民党反动面目,浦熙修写了大量的新闻和特写,被称为后方新闻界的“四大名旦”之一。  相似文献   

9.
香港同胞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始终与祖国人民共荣辱心连心。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历次革命运动中,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人利用香港的特殊环境,开展了有声有色的革命活动,使香港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一个特殊战略基地,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  相似文献   

10.
慧冰 《广东党史》2004,(3):25-29,22
邓文钊是终其一生跟党走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曾任广东省副省长、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等职。1908年生于香港殷商之家,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担任过香港两家外国银行的华人经理。妻子何捷书是何香凝的侄女,亦生于显赫的富商之家。上世纪三十年代末,邓文钊在廖承志等共产党员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利用会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在香港为党做了许多工作;新中国诞生后,他毅然舍弃优裕的生活回祖国参加建设。“文革”期间,受到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不幸于1971年去世,终年62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名将如林,其中位列上将名录的杨勇、杨成武、杨得志,被毛泽东风趣地称为“三杨(羊)开泰”。杨勇原名杨世俊,1913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文南乡文家市的一个中农家庭。1930年5月,他在平江参加红军并人党,改名杨勇。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艰苦时期的磨练。半个多世纪来,杨勇驰骋沙场,战功卓著,在军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文革”爆发后,杨勇也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怀念金仲华     
仲华同志含恨辞世倏忽已过二十五个年头,他1907年出于浙江省桐乡县,被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迫害身亡于1968年4月3日,时年仅61岁,堪称英才早逝。我小他十岁,抗日战争时期“皖南事变”以后他从香港来到重庆,我们相互结识,即建立起革命友谊。1965年底我从驻瑞士大使馆工作岗  相似文献   

13.
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既有军事上的鏖战厮杀,又有经济上的殊死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经费极端匮乏,尤其是对黄金的需求特别迫切,在一定程度上黄金成为党领导革命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那么黄金来自哪里?怎么来的?数量又是多少呢?金秋九月,记者寻访素有“金都”之称的山东省烟台市招远,结合大量史料片段和知情人的讲述,以及经过反复研讨论证,基本给出了关于“黄金问号”的准确答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军民取道“渤海走廊”和“滨海通道”,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众多部队中,驻滇某部是一支有着66年光辉历程的部队。诞生于抗日烽火年代,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东南沿海对空作战、自卫还击等战斗,共击落击伤敌机510余架,是一支战功赫赫的部队。 这支部队的两位主管不仅都姓陈,部队长陈志勇、政委陈钢,而且他们俩都是贵阳人。他们搭档三年来,团结互助共同干事业,被上级首长称为“黄金搭档”,部队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部队先后被总部评为“科技练兵先进单位”、“全军兵种部队深化训练改革先进单位”,连续三年有科技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保…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麾下,名将如林,其中,上将杨勇、杨成武、杨得志,被毛泽东风趣地称为“三杨(羊)开泰”。杨勇原名杨世俊,1913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文南乡文家市的一个中农家庭。1930年5月,他在平江参加红军并入党,改名杨勇。他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艰苦时期的  相似文献   

16.
刘一斌 《湘潮》2010,(11):35-38
刘振华被誉为“泰山之子”,被视为齐鲁人的骄傲。他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戎马倥偬、南征北战,从齐鲁大地转战白山黑水,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随整体战略挥师南进,驰骋神州,荡涤敌顽,直插海南。  相似文献   

17.
吕春 《党史纵横》2014,(1):44-45
正潘振武将军(1908年4月26日~1988年9月22日)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开国将军。这位经历过北伐、秋收暴动、苏区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将军,不仅战功赫赫,而且还文武兼备,他有着宣传、政治、后勤等多项工作经历。潘振武将军的多才多艺全军闻名,而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将军的九个女儿,被称为多才多艺的"九朵金花"。  相似文献   

18.
在抗日战争前,阎锡山在关帝山开办过火柴公司.抗日战争初期,火柴公司遭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的飞机轰炸破坏,所有建筑物全部被炸成废墟.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建国前,关帝山由于木材资源丰富、品种多,成为解放军晋绥军区后勤兵工部生产军火装备的一个重要基地,为支援解放战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被誉为“支援解放战争的革命宝山”.  相似文献   

19.
娄底地区晋冀鲁豫的老同志,大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就参加了革命,他们的脑子里装满了“宝”。1984年地区晋冀鲁豫联络组成立后,积极组织发动老同志“献宝”,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来。联络组针对有些同志认为年代久,记不准,文化  相似文献   

20.
李琪,1914年10月30日出生于山西猗氏县(今临猗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长期在晋绥边区八分区敌后,曾多次被敌人追捕,但都在当地群众的巧妙的掩护下化险为夷。李琪没有死在敌人的枪口下,却死于江青的残酷迫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