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书推荐     
书名:《榜样》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作者:姜汝祥 《榜样》为什么被中国一流企业做为管理层必读书? 当联想,海尔,方正等企业在大举突围的时候,战略专家姜汝祥博士却旗帜鲜明的指出,那是因为他们正在为过去的战略失误付代价。 只有战略才能回答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持续增长?而另一些却是昙花一现?姜汝祥博士在畅销书《差距:中国一流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在哪里》之后,又推出了《榜样:中国企业向世界级企业学什么》。 《榜样》刚出版,著名企业万科,  相似文献   

2.
<正>世界上任何大规模战争,对立双方必定都有自己的总战略,或者叫基本战略。众所周知,中国抗日战争的总战略是持久战。这个总战略,是由毛泽东提出并加以系统论证的;持久战略也确实贯穿抗日战争始终。那么,为什么毛泽东能够提出并论证抗日战争总战略?这个历史过程是怎样的?在国民党没有抗战总战略情况下毛泽东思索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发展要走自主创新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党建》2005,(10):29-30
不知不觉间,中国已经站在了十字路口。国家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几位的中国,是做资源型国家,还是做依赖型国家?是继续走技术引进之路,还是靠自主创新,实现创新立国的战略宏图?2005年,随着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被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通过,这一问题已经有了清晰而明确的答案———自主创新,打造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基调在2004年“尘埃落定”事实上,在经过热烈争论后,基调在2004年就已经“尘埃落定”。2004年年底,不到一个星期,无论是看望朱光亚、杨乐,参观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成就展览,还是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中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的重大战略论断。那么,哪些是中国的根本性问题?为什么中国在这些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就会造成"无法挽回、无法弥补"的损失?本文分别从中国道路、意识形态工作、党的建设、外交战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言论集萃     
《先锋队》2005,(23)
谈笑凯歌还飞天成功,举国欢腾。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完美着陆,再次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充分证明了中国人卓越的自主创新能力,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高了国家竞争力。科学研究无坦途,自主创新更是困难重重。人们不仅要问: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最艰辛的自主创新之路?许多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在关系国计民生与和平发展的航天领域,尖端技术、核心技术是用钱买不来的。只有自主创造高精尖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拥有持续发展、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主动。相反,如…  相似文献   

6.
正确把握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对于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教训,推动新世纪头20年战略机遇期的工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十分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的结合点是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出口导向型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由于忽视自主创新,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尖锐的矛盾。因此,在宏观调控时要善用刺激内需和扩大外需组合手段,建立快速稳定的工资增长机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这是保障内需增长的政策基石,也是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压力。  相似文献   

7.
孟铁锋 《奋斗》2006,(4):31-31
中国正在开启科技自主创新的时代。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发展之路已经是我国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60多年前的欧洲,为什么我们今天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人说中国其实是在变相地搞资本主义,我们为什么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听起来很民主,为什么我们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常有人说,西方多党制看起来很热闹,为什么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9.
《湘潮》2007,(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并明确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重大战略。党中央做出的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必将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自主创新的概念的研究以及各国在增强自主创新的上的表现,进而论证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     
《创新与修复:政治发展的中国逻辑》/作者:刘建军周建勇严海兵/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本书提出三个问题:革命为什么会成功?中国为什么没解体?中国为什么会崛起?该书试图把共产党90年的成长作一个整体的研究,从而发现一个新的历史观,或者是通向一个新的政治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布什政府上台已经一年有余,这期间应当说中美关系经受了考验。特别是布什片面放弃克林顿时期与中国建立的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框架,改称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尽管在APEC会议后又改称为“坦诚的建设性合作关系”,但种种举动仍令人生疑。同时提出了“围堵性接触战略”,即“围堵中国”的地缘战略。布什政府为什么要围堵中国呢?又是怎样围堵中国的呢? 一、遏制中国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国家利益》报告中事关最高层次的国家利益——“生命攸关的利益”有五项,其中第二项是“防止在欧洲或亚洲出现一个敌对的霸权国家”。布热津斯基认为:欧亚大陆对美国最具地缘战略重要性。这片大陆既决定着世界今后的稳定与繁荣,又是决定美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上课     
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5枚导弹,惊醒了许多善良的中国人。 美国不是自称文明国家吗?他们怎么能做出这样野蛮的事? 美国不是到处鼓吹人权至上吗?为什么他们随便杀人,不让人有活着的权利? 美国不是标榜正义和公道吗?为什么他们这样不讲理? 美国不是主张新闻自由吗?为什么他们要向世人也向国人封锁消息,掩盖真相?为什么他们要歪曲事实,造谣说中国的目的在降低进入世界经贸组织的条件? 中国人看见了: 近个世界并不太平。 美国正在到处耀武扬威,横行霸道、欺压别人。 美国正在别国领土上制造分裂,制造混乱,制造战争,  相似文献   

13.
龚政 《廉政瞭望》2004,(1):38-38
日本为什么不肯反思历史?日本右翼分子为什么敢大放厥词?少数日本人为什么会公然践踏中国人民感情?我们认为,这与日本的民族心态和历史观念有极大的关系,而少数中国人惟利是图、奴颜婢膝的丑陋行径,更是打开了民族的耻辱之门。  相似文献   

14.
《军队党的生活》2008,(5):88-8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将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那么,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对于这个问题,国际学术界已有基本共识,即把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称为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根植于中国特殊的发展问题.所谓发掘"具有普世价值的本土知识".是中国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就专业市场和地方型市场发育成长而言,为什么中国市场化和工业化初期与西方不同而出现了普遍的、大规模的专业市场现象?在改革开放之初,为什么专业市场首先是在中国农村大量涌现?专业市场又是怎样在计划经济的缝隙中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说专业市场促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为什么说专业市场是一项富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在新世纪,专业市场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和命运如何?大型专业市场如何走国际化的路子?这些都是中国学术界需要予以解答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最近十多年以来,不少学者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研究,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什么说新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机遇”在哪里?它有哪些持点?我们如何抓住和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对此,本文作以下解读: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正推动着人类社会快步进入一个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内容、以创新人才为战略资源的知识社会。构建创新型国家正成为许多国家的自觉选择,中国提出“走自主创新道路&#183;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应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即通过自主创新实现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通过自主创新实现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通过自主创新实现由技术引进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通过自主创新实现由外需拉动型向内需型转变,通过自主创新实现由倾斜型发展战略向均衡型发展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9.
李万 《前线》2016,(12):33-35
本文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非对称"赶超战略有关论述及相关研究,明确了"非对称"赶超战略的内涵特征和实施条件,提出了把握先发优势、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实现形式,并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的方向发展的新的调整时期,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了瓶颈制约。为此,必须调整思路和对策,努力推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