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华文化是海内外同胞共同的文化根源,中华文化本身即具备强大的"统战效力",海内外中华儿女命运共同体的本质即是文化统一战线,打造海内外中华儿女命运共同体的立意是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实现民族、国家的认同。恢复确立中华文化国家主体性文化的地位,建立和完善中华文化研究组织机构,扩展中华文化研究范围和领域,在各级教育体系中加大中华文化教育的比重。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当前,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渗透力;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增强国家文化产品的竞争力等方面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哲学思辨、道德情操、审美取向、科技教育、宗教信仰等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树立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导向、垂范中华民族的思想德行与伦理规范、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等方面有巨大的社会作用。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时,文化自负与文化自卑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一种不客观的认知。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理性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以文化自信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文化兴衰关系民族存亡,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既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支撑,更是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是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充分的认知,才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也才能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具有使海内外中华儿女认同的内核与本质。文化统战工作应该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纽带作用,增强港澳台同胞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增进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中国曾以文化立国,中国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最初是从文化认同开始的。中华文化一直是维系中华民族命脉的重要因素,民族复兴的进程不能缺少文化自信的支撑。在当下所强调的"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道路自信的题中之义。增强文化自信,需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革命和改革中积淀的现代精神为动力,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其主体包括:知识分子、党和政府工作人员、普通大众等。增强文化自觉是适应文化全球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需要。文化反思和文化创建是实现文化自觉的路径。要在文化的反思中,巩固主流文化的领导地位,落实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方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反映整个中华民族的特质和风貌的总体文化,中华文化得到传承保护和发展,关键在于中国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人口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政府能够从顶层连续不断地强有力地推进、保护和发展中华文化,同时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外来国家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和创新发展,从而逐渐形成了以"大一统和合政治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当下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必须了解并认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意涵是什么,在当代有何价值,如何传承和发扬等,这对发扬中华文化的新时代意涵,促进社会主义政党协商,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对内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对外贡献中华文化所体现的治国理政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人类社会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西方国家利用其信息强势地位和网上话语霸权,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其文化渗透与扩张战略,使许多国家的文化安全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制定相应的文化安全战略,在不断增强文化创新力,建设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华新文化的同时,充分认识和利用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优势,扩大中华文化的对外宣传与交流,增强自身“软实力”,建立科学的文化安全预警机制,以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自信是对自己高度认同的坚定、是一种对别人高度包容的从容。文化自信,就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认可和总体肯,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勾画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十八大报告在文化建设方面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文化强国建设关键在于不断提升文化创造力,增强社会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一支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勇于创造的高素质文化创新队伍,不断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交流互动,提高中华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和灵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总和。吉林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地域文化之间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他们共同构成了锦绣中华灿烂文化的壮美画卷,成为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每一分子的底色,它积淀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液中。中华文化也是统一战线的文化营养。以中华文化、地域文化为载体,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作用,应是目前统战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并非起源于一时一地,而是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共同铸造的.北方各游牧民族同中原、南方各农耕民族在分进、共荣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共同凝聚组合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他们创造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是铸造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两大主源文化."表里山河"的山西是汇聚两大主体民族和两大主源文化的最主要的"地理通道",融农耕、游牧文化于一体的晋文化是联结两者的最主要的"文化纽带".杀虎口是南北民族交往和民族文化交融的通道口岸.  相似文献   

16.
宗教和顺文化是统战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的宗教文化以护国利民、崇和向善为鲜明特点,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和顺"。护国利民是宗教和顺文化的优良传统;抑恶扬善是宗教和顺文化的道德准则;崇顺尚和是宗教和顺文化的处事原则。宗教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中必将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文化经历了主体文化对多元文化的解构、重构、塑造过程,形成了多元性与一体性相统一,由诸亚文化构成的中华文化格局,成为一种在文化观念、文化价值、文化结构等方面异质同构的文化形态。自强精神、德厚精神、崇实精神、团结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构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核心价值。现代化条件下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适应社会进步进行创造性地阐释和解读,对文化的价值体系和文化构造进行改造,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容,推动中华文化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人类文明传递的精神和链条,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骨和气脉,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和内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先进文化传承和弘扬,是我们永保青春﹑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甘肃历史文化,或称之为河陇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等一起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甘肃历史文化,不仅是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文化建设要以平等与宽容的理念对待多元文化;要通过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消解多元文化的冲击,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地位;在走向世界、回归传统的基点上寻求文化主体地位;通过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树立与中国地位相适应的文化模式与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20.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文化自信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培根铸魂,这源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创新、开放包容的特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筑牢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根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深厚支撑。在实践当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路径包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继承发展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实施文化“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培养文化自信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