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劣质奶粉、长霉饼干、过期罐头、回收药屡见不鲜,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层出不穷。来自工商部门的情况显示,当前农村市场依然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消费安全是农村消费的突出矛盾。在“3·15”到来之际,不少农民和有识之士强烈呼吁:政府和全社会要共同行动起来,为农村消费者撑起一片蓝天,别再让农民成为消“废”者了!  相似文献   

2.
在晋西北老区宁武、神池等县的农村调研时发现,老区农民对中央建设新农村的举措非常欢迎。但与此同时,他们认为要加快老区新农村建设步伐,首先要来一场“消废”革命。2005年,晋西北八县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5%左右,农村市场已开始成为拉动消费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农村消费环境以及广大农民消费维权意识令人堪忧。农村消费品市场几乎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倾销地,以致农村消费品市场被戏称为消“废”品市场。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已成为广大农民难以承受之痛。调查表明,农村消费变成消“废”的成因主要有五个:一是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3.
农村消费落后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海霞 《小康》2006,(8):22-30
2005年9月,时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的邱晓华一语震全国:“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只相当于1990年代初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整整落后10年。”除了消费差距过大,另一个让人关注的危险是城里无法立足的商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农村。所谓“城里不要,农村走俏”,尤其在城市消费维权运动日炽的同时,假冒伪劣商品展开“上山下乡”运动,使得农村大有成为假冒伪劣倾销地之虞。在《小康》进行的“消费小康”调查中,对农村的消费环境评估没有达到及格线。  相似文献   

4.
提到假冒伪劣商品,作为消费者,人人都恨得咬牙切齿,它使消费者防不胜防,倍受其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范围越来越大,从日用消费品到农药、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数量越来越多,有的假冒产品数量已超过真品。特别是烟酒、自行车、家用电器、医药、农业生产资料的假冒伪劣产品更是难以数计。面对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严峻形势,国家有关部门下了很大的决心打击假冒伪劣商品。1992年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但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问题依然突出。如:几乎所有的全国名酒和地方名酒都深深  相似文献   

5.
春节期间。农村消费品市场活跃,不少商家也瞅准了这个发财的时机,大量的商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农村市场,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但也给不少不法商贩提供了大举进犯农村、倾销假冒伪劣商品、大发不义之财的机会,致使尚不健全的农村市场成为假劣商品的重灾区,使农民消费者成为“消废者”,极大地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扰乱了农村市场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农民消费的城市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农民自身缺乏风险预防和自我保护知识、以及农村消费市场监管较松等因素的叠加,农村市场日益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聚集区。整治农村假货的呼吁时常见诸报端,有关部门集中治理多次,但"李鬼"产品仍在横行:康师傅被偷梁换柱成"康帅傅"或"康师博",特仑苏变成了"特仑特"……中国农村有9亿人口,消费市场、消费需求空间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7.
林憧 《小康》2006,(8):32-32
建设新农村是国家实现小康战略目标重大举措,其核心是全方位地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9亿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构建好农村消费安全环境,才能有效保护这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然而目前农村的消费环境的恶化,给新农村建设大打了折扣。换句话说,农村消费环境安全问题的显性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在民间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农民消费者戏称为农民“消废”者,从中不难看出农村“消废”市场之严重。因此,新农村要建设好,首先就要“消除”农村的“废品”,开展一场农村消“废”运动。大量的案例表明,曾经荡漾在农民脸…  相似文献   

8.
国法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倘若有人仅仅以维护地方的部门的利益出发,为某种行为护短,那便会干出违反国法的事情来。请看——企业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正宗产品厂家起诉,消费者投诉。可是,某些地方执  相似文献   

9.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摘要:农民增收难是当前农业、农村、农民中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农民增收难的原因,从理论上看,主要是农业的生产目标函数和需求目标函数发生了偏离;从现实来看,主要是农民增收的渠道受阻,体制、机制、政策、环境以及农业天然生产要素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力趋弱。要解决好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就要做到增收与减负双管齐下,着重是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管理体制的战略性改革。  相似文献   

10.
《浙江人大》2012,(11):37
《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12年11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明确了销售者的首负责任(消费者使用购买的商品出现问题,销售者应首先承担赔偿责任),加大了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查处打击力度并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为什么以前发现了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横行,但是最后很难查  相似文献   

11.
初春伊始,乍暖还寒。3月28日上午9时许,江苏省灌南县人民广场上人头攒动,"春雷行动"中查获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曝光销毁现场挤满了闻讯赶来的农民朋友,工作人员正在繁忙的解答群众的咨询。一位农民朋友看着现场热烈的场面,激动地说:"县人大和县政府这次真是为我们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啊!"  相似文献   

12.
祁小纳   《协商论坛》2007,(1):41-41
【问题一】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缺陷.监管力量和监管资源严重不足。 【问题二】农业投入品不当使用现象仍然存在.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还比较严重。 【问题三】分布在农村的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小、硬件差、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不规范。 【问题四】假冒伪劣食品从城市流向农村的趋势仍较明显.农村食品市场抽检合格率明显低于城市。 【问题五】农村一些餐饮摊点的环境和从业人员卫生状况令人担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问题六】农民群众食品安全知识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假冒伪劣食品危害。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考虑广大农村的实际,把我国农村变成一个广阔而又良性发展的、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我国近9亿人在农村,与城镇相比,农村消费能力较差,无论是各种家用电器还是IT产品,农民的使用水平都比城里人低得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使用的环境较差,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消费不起。前几年国家投资1000多亿元用于农村电网改造,基本上实现了农村和城市同网同价,刺激了农民对电器等大宗商品的消费。由此可见,只有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民消费能力增强了,农村消费标准提高了,农村市场才会得到有效扩张,生产过剩的矛盾才会大大缓解,外…  相似文献   

14.
李阔  武敌 《半月谈》2004,(23):72-73
“天旱误一季,种坏误一年”.种子的质量关系到农民一年的生计,因而历来受关注。然而,今年山西南部运城市所辖永济市的许多农民却被自称“国审”标准的假冒伪劣棉种害得血本无归.一年来的辛苦和汗水全部化为乌有。记者最近接到举报,赴山西省永济市对这起坑农事件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15.
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而且呈迅猛发展蔓延之势。目前,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范围越来越大,从日用消费品到农药、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数量越来越多,有的假冒产品数量已超过真品。特别是烟酒、自行车、家用电器、医药、农业生产资料的假冒伪劣产品更是难以数计。面对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严峻形势,国家有关部门下了很大的决心,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工作可谓是天天喊,月月抓,年年搞,1992年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但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问题仍然突出。如:几乎所有的全国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带动了整个改革和建设事业。联产承包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邓小平同志198O年5月31日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中说:有的同志担。C搞包产到户,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C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经济的主体现在也还是生产队。这些地方将来会怎么样呢?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  相似文献   

17.
社会广角     
《政策》1998,(12)
农民消费:不追热点买重点 从国家内贸局对北京、江苏等12个省份农村市场调查结果看,农村商品市场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生产性消费和非商品性消费支出增加,农民消费仍以吃、穿、用、住为主,大量购买的是中低档商品。农村市场没有集中的消费热点,但有消费重点。 据统计,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由1980年的82.96%下降到1996年的62%。全国县  相似文献   

18.
民以食为天,谷乃国之宝。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的基础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动摇。无农不稳,一语中的。然而,当我们来到农村采访时,许多农民都在诉说,现在是在提心吊胆中播种耕耘,究其原因,就在于市场上出售的现代农业所必不可少的化肥、农药及种子、农用薄膜等重要生产资料,假冒伪劣产品很多,泛滥成灾。  相似文献   

19.
“入世”对乡镇企业积极、有利的一面: 从乡镇企业的产业、产品结构看,它是国内市场必不可少的补充,同时也是国际市场有益的补充,有利于产品接轨。乡镇企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现有产品结构如出口产品中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传统工艺产品、地方特色产品。这些产品在中国入世后参与国际分工时,也是大多有利于我们的。同时,从近几年来外贸  相似文献   

20.
徐达生  刘兰 《今日浙江》2009,(20):I0004-I0004
中国电信浙江公司总经理张新建说,浙江的农村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农村宽带普及率高,农民对信息需求大。农民又是独立的经济主体,互联网是农民沟通外界信息、买卖产品非常便捷、没有边界的平台。信息化的新农村将是中国互联网第三浪出现的地方之一。浙江的信息化应用服务完全有条件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