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七师一二五团二连,有一个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的女能人李云风,一提起她,周围的姐妹们都会竖起大母指,是她让周围的姐妹们尝到了大胆承包、科技种植的甜头。她本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团"三八红旗手"、农七师致富带头人,2011年又被兵团评为巾帼致富带头人,她所种植的葡萄园区被评为兵团巾帼致富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2.
<正>惠瑞立是七师一二八团十九连的一名女职工,今年35岁。多年来一直耕耘在农田,依靠科技致富,家庭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家里的小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她2016年被选为乌苏市人大代表;2017年3月被评为七师劳动模范、七师巾帼致富带头人、一二八团和谐小康家庭和诚信职工的光荣称号。惠瑞立种植了160亩棉花。作为80后的她,非常懂得经营之道。她深知科技种田、增加收入致富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农村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在全区农村深入开展了“三带三比抓四户”活动。其内容是:党员带动群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致富,比贡献大小;带动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科技致富,比本领高低;带动群众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文明致富,比成果多少;在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1,(19):34-34
她是生意场上的成功者,也是百姓致富的“领头雁”,在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面对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望,她毅然选择了后者。她就是集全国农民女状元、省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科技致富能手于一身的六盘水市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余留芬。  相似文献   

5.
春暖乍寒,在邵刚镇玉泉村的"暖棚"里,我们见到了45岁的农村妇女赵银珍,个子不高,人很精神。她是青铜峡市邵刚镇科技特派员、群众科技致富的带头人。201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赵银珍1984年结婚来到邵刚镇玉泉村,婚后,她对年迈的公婆细心照顾,体贴入微,是村上有名的孝敬父母的好媳妇。1988年,赵银珍生下第二个女儿。在当时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6.
两年间她先后投资24万元安装喷灌和滴灌设施,成为团场节水农业和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她就是今年被农四师评为"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的七十二团一连职工梁新华。  相似文献   

7.
<正>王晓燕是农七师一二五团十四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她热爱兵团,热爱兵团这片热土,在承包土地的20年中相信科学,大胆实践,先富带后富,发挥了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被师、兵团评为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8.
<正>"这个阶段是棉花生长结桃的高峰期,要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比,同时要做好红蜘蛛的防治……"8月13日,在农一师十三团八连职工议事室,植棉能手杨选碧正在讲解她种植棉花的成功经验,这是该团举办"群众讲坛"活动的一个缩影。今年,这个团党委对致富职工、已离退休的党员干部、具有一技之长的"田秀  相似文献   

9.
王云萍是农五师八十三团一片区一位普通的女职工,是一位靠科技致富的带头人,翻开她致富的履历,一个个闪光的荣誉,记录了她一串串奋斗的足迹。1993年,由于家庭贫困,王云萍早早地就弃学务农,参加了连里的土地承包;刚种植棉花,手中没有一分钱,又不懂技  相似文献   

10.
田力 《党的建设》2007,(1):30-30
在范台这个华池县有名的科技示范村里,只要提起“周能人”、周技术员,每个人都能说两三件她推广科技、帮助乡亲科技致富的几件事来。  相似文献   

11.
致富之路     
科技助我上富路 白新安 今年36岁的罗华碧是农八师一四一团四连的一名职工。1986年,她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也带着对致富的希冀,离开家乡,随夫来到新疆。1994年,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单独承包了连里的80亩棉花。当年,她收获籽棉14吨,获纯利1.2万元。尝到了承包甜头的她,更坚定了种地致富的信心。 为了尽快提高科学种田的本领,她除积极参加团场举办的各种技术培训外,又自费订阅了农垦科技杂志。同时,她还虚心向技术员和有经验的承包户请教,认真总结每年  相似文献   

12.
王忠清  陶吉忠 《实践》2010,(6):30-30
提起磴口县隆盛合镇的香英,人们不禁竖起大拇指,过去只看到她在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忙碌的身影,现在在电视报纸上也经常能看到她了。作为一名年轻的农村女性,她把自己的家庭整治的有条有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是社会公认的科技致富、创新发展、邻里互动、绿色家庭的标杆,她本人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人见人夸的孝顺媳妇,被镇党委政府评为最“干净人家”和最“精巴媳妇”。  相似文献   

13.
1992年,周圣洁看准了西部这块热土的发展潜力,和丈夫不远千里来到了农十师一八四团五连当了一名农工。1998年,一八四团党委号召农工"依靠科技植棉、开辟致富之路",在连队召开的动员大会上,她看见部分职工持观望态度,犹豫不决,就第一个站起来说:"团党委鼓励我们职工致富,我就想大干一场,我给大家带个头,先承包35亩地。"当年35亩棉花单产籽棉303公斤,纯收入2.8万元。2008年周圣洁扩大了种  相似文献   

14.
糊涂的母爱     
<正>四川省红十字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文家碧今年已经64岁了,很多像她这个年纪的人正在含饴弄孙、安度幸福晚年,但是她不能。2016年4月27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文家碧贪污、受贿一案。较之一审,文家碧被减刑4年,最终获刑16年。从一名正厅级的领导干部锒铛入狱沦为阶下囚,文家碧的堕落让人叹息。"有钱能使鬼推磨"文家碧出生于1953年,四川安  相似文献   

15.
正刘朝芬是一师十一团六连的一名普通女职工,她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勤劳的双手闯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的成功之路,她热心帮助身边的同事,成为团场职工群众致富的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带头人,为团场职工勤劳致富作出了表率。1990年的春天,刘朝芬一家离开重庆老家来到新疆,那时候的生活十分艰苦,睡的床是红柳编的帘子,做饭的锅灶是三、两块土块砖垒起的,吃饭的时候全家人围着用砖支起的一块木板"桌子",凳子是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农二师二十五团以开展"科技之冬"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服务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团场女职工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本领。周丽是该团六连一名参加工作仅10年的女职工。2002年团场推行土地长期固定承包政策,她承包了连队的110亩土地,当年由于管理不善,她亏了本。年底冬闲时,她积极参加团工会举办的"科技之冬"农业技术培训班,边学边总结经验,寻找种田窍门。2003年她加  相似文献   

17.
掌声响起来了! 掌声中,主席台上赢弱瘦小、正作着报告的她禁不住又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她,就是闻名兵团和农一师的科技致富标兵、自强创业的残疾女职工秦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十二师西山农牧场职工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职均收入每年保持两位数地增长。在这其中,涌现出了一批批的致富能手,刘保明、赫东升就是其中的典型,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找到致富的答案。科技种植引领致富:刘保明是该场农二连职工,1989年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二连承包土地。他在科学种地上舍得下功  相似文献   

19.
今年47岁的冯文兰是农五师八十六团的一名养殖致富能手,七年来,她努力学习养殖知识,大胆运用新技术,靠多种养殖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她的"文兰养殖场"年饲养黑白花奶牛23头,猪300余头,短期育肥羊已累计出售3000多只,兔子200多只,平均每年盈利8万元以上.近年,她多次被农五师、兵团授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兵团百佳养殖示范户等荣誉称号.2004年,荣获"兵团再就业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20.
正1990年张红跟随丈夫从河南老家来到了农五师八十九团,她和许多职工一样,用真情和汗水为团场的建设贡献着光和热,她用执着的追求,用勤劳的双手,工作的热情,大胆运用科学管理模式,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成为团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2002年,团场实行将喷灌改为滴灌,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她在连队第一个报名,尝试新科技的推广。在品种的选择上,她每年都选新品种种植,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