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的不断推进,家庭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空巢现象加剧,老年人养老问题更为凸显,养老服务的需求十分紧迫。为此,我们深入市区、南皮、献县等地,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养老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阶段的到来,老年人日益增加的生活照顾需求和家庭能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日益减少的矛盾日渐突出。可借助社会化养老服务支持老年人在家养老,而社区则是实施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最佳载体,社区养老将会成为我国养老的新选择。构建城市社区养老机制,要加强组织协调,制定优惠政策,部门通力合作;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识;拓宽养老资金渠道;加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人力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作为现在的中青年人也即未来的老年人要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起自力养老的理念,做到未“老”绸缪,尽早对几十年后的老年生活进行理性安排。要巩固家庭养老功能,确保家庭依然是老年人养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各级政府和村级组织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步考虑提高社会养老的成分,确保老年人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像萧山这种经济发达地区要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时机,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改革与创新,建立“低门槛、广覆盖、低保障”的农民新型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要通过增加和强化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机构、拓展和深化“星光计划”、探索和建立养老服务储备制度、组建和壮大“志愿者服务队”、提倡和鼓励老年群体之间开展互助服务等举措来构筑和夯实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4.
虽然泉州市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存在许多有利条件,但在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包括:农村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养老压力逐年增大;农村医疗设施落后,老人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依然存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人照料护理问题尤为突出;等等。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可采取以下措施:巩固和发展以家庭养老模式为基础的农村养老;因地制宜加大投入,逐步提高农村老人的经济保障水平;建立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料制度;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老年协会,使之成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周志文 《世纪桥》2012,(11):153-154
中国社会目前的老年养老已呈现出性别差异特征,农村老年女性晚年生活艰难,她们既是家庭经济劳动和情感的支持者,同时也是需在晚年生活中得到家庭成员和社会在经济、物质、情感方面支持的受照顾者。本文对朔州市农村老年女性在个人、家庭、社会等三个方面的养老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虽然国家和社会在农村养老问题上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是家庭养老依然占据老人养老的主要地位,只有国家和社会继续加大农村养老保障工作,坚持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间的能动性,才能提高和改善朔州农村老年女性的养老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养老文化差异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馈模式”和“接力模式”可以用来概括东西方代际文化的特征,中国具有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而西方国家则是家庭关系松散,家庭养老文化缺失。而且中西方在养老主体、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法律约束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我国,要努力弘扬“尊老敬老”的孝文化传统,形成敬老爱老、扶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机构为辅助的养老服务模式,有效利用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的养老服务资源;通过不断创新与老年人相关的就业理念和就业政策,逐步实现老年就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推广老龄社会的老年关怀。  相似文献   

7.
宁夏农村家庭养老存在依赖与弱化的相悖,老年人一方面在养老观念上依赖家庭养老,另一方面家庭的养老功能在弱化。农村空巢化,老年人缺乏收入来源,孝不能养,代际倾斜,孝道观弱化,幸福院缺乏资金保障,对养老保险认识不到位是宁夏家庭养老面临的主要困境。引导农民转变养老观念,推行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弘扬孝道美德,拓宽幸福院资金收入来源,加大养老保险的宣传和收缴力度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互助养老继承了农村互助传统,契合了熟人社会的人情特点,通过引入政府、社区、亲友邻里、老年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因素重构了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降低了因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引发的养老风险,提高了老年人汲取社会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与居家养老服务——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由于大部分中国老年人仍不能完全依赖社会养老,政府主导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为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并将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以杭州市人口老龄化为背景,论述了政府主导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意义及实践,并对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理论与现实的博弈,我国农村养老宜从坚持以家庭养老为主,适度发展社会养老;构建农村老年人养老津贴制度;建立健全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适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住院报销比例;建立敬老奖励制度,倡导农村良好社会风尚;积极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等六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八面来风     
《当代贵州》2010,(2):8-8
<正>贵阳市:清镇八项措施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一是不断提高老年人福利水平。二是深入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三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居家养老工作。四是不断深化国办养老机构建设与改革。五是不断完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六是进一步优化农村养老资源。七是制定发展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八是对困难老人实施救助。2009年,清镇市已将1564位城镇困难老人和4893位农村特困老年人分别纳入城乡低保。  相似文献   

12.
许芸  邬巧云  赵斌 《唯实》2010,(6):90-9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的需求不断增加,迫切要求把社会参与作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参与的良好环境,壮大社会参与的主体力量,形成多元参与的新格局,建立适应老人多种需求的立体式、全方位的社会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如何完善哈尔滨市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以荣市街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解决辖区老人养老问题,哈尔滨市南岗区荣市街道办事处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初步形成了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多方联动、合力共筑的居家养老工作格局。根据荣市街道办事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经验,哈尔滨市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切实从老年人的需要出发,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样性的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创新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4.
邱莉丽 《学习月刊》2014,(18):22-2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加剧以及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急剧弱化,社区养老作为养老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因其吸取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顺应了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同时又充分实现了中国老年人养老的意愿,得到了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志愿服务是社区养老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养老能否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总体来讲,我国的志愿服务正处于较低水平,在参与社区养老的过程中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发展困境,厘清志愿服务对社区养老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养老的困境和原因,才能更允分地推进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山西农村老年人口占全省老年人口总数的六成以上,因此,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至关重要。目前山西农村养老面临很多困难,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一要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打好农村养老保障的物质基础;二要强化敬老意识教育和就业培训教育,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积极作用;三要大力推进养老社会化保障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发挥养老社会化的“安全阀”作用;四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成为有效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弥补国家和家庭在养老服务方面供给不足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山西民办养老机构的实地调研以及对山西城乡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存在扶持政策未完全落实到位、政府监管有漏洞、民办养老机构人才缺乏和资金不足、老年人观念保守且支付能力较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建设的模式单一等问题。为此,要在政策落实、政府监管、人才培养、资金支持、服务新业态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福州面临严峻的养老问题,而农村养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突出。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金水平、医疗保障水平、社会化养老服务等远不如城市。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应加大对农村老龄事业的投入,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走多元化、社会化之路,全力构建以家庭为基础、互助为依托、机构为载体、志愿公益为补充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调查发现恩施和荆门两个地区的老年人的经济生活状况与精神福利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即荆门老年人的经济生活状况远远优于恩施地区,但是恩施老年人的精神福利优于荆门地区。正是恩施的家庭给予了老年人生活的意义和生活照料,才使得恩施地区的老年人过着一种经济贫困而精神相对富足的生活。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更主要的是的精神福利的问题,精神福利的决定因素在于家庭是否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家庭养老发挥着社会养老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济社会转型带来农民传统土地保障、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如何解决几亿农民的老有所养问题,成为摆在执政党面前的重要课题。农村社会化养老要突出政府责任,建立农民认同的农村社会化养老制度,以法保障农村社会化养老制度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汪超  姚德超 《求实》2016,(9):88-96
传统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人养老保障模式的合理选择,但老人留守农村却是传统家庭养老的瓶颈所在,其问题的症结点在于流动社会中的离散性家庭结构裂解了传统代际支持模式,抑制了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既然农村老人留守与养老问题源自于农村家庭离散式流动,回归家庭应是该问题解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鉴于此,应依循"多赢"思路,将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置于以人为本的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中统筹规划,在统筹兼顾与合理预期的基础之上构建起"支持家庭"的融合统一体,有效化解传统农村家庭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