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作为社区服务的主体之一.社会组织起着承接政府剥离到社区的社会服务、为社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资源等功能。由于存在参与社区服务的能力局限、空间制约和机构桎梏,云南社会组织的社会服务参与和提供还远不能满足社区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拓展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空间,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于燕燕 《前线》2014,(8):100-102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北京社区服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单一的政府管理向多元的社区治理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北京正在形成一套比较有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即“社区复合治理”模式。这个模式有“四位一体”的主体基础,即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社会组织壮大及参与、社区居委会自治能力提高与发展、社区服务站规范建设与应用、社区居民参与。  相似文献   

3.
拓展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的宗旨,绵阳市涪城区把社区服务由政府推动拓展到社区联动,由资源分割拓展到共建共享,由服务个体拓展到面向社区全体成员,建立了全方位的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4.
<正>如何把法治思想用在社区治理上,推动社区治理向更高层次发展?我讲三个问题。一、从社区管理转变为社区治理我们以往讲的是社区管理,由管理转变为治理,绝非简单的字变了,而是含义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主体上由一个到多元;二是过程上由控制到协商民主;三是组织结构上从纵向的科层设置到横向的网络互动;四是导向上由权力导向到问题导向;五是方向上由单一的、自上而下到多向度的、上下互动。  相似文献   

5.
马立 《理论文萃》2008,(5):18-25
“社区服务”在有的国家又称为“社区照顾”。国际社会并没有专门定义的社区服务概念,而是等同于“立足于社区的社会服务”。我国的社区服务是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是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和扶持下,依托政府相关部门及其派出机构、民间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等多元主体,动员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直接为各类社区成员(包括社区居民和社区内单位等)提供福利性、公益性服务和便民利民的生活服务,以不断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区建设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当前,社区建设在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的同时,也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积极发展趋向,即:社区发展将呈现渐次推进的梯度格局,政府将由直接参与、推动转向为引导、协助社区建设,社区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能力和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社区居民将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治理与服务方式将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社区服务将进入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主的内涵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沈阳市皇姑区北陵社区党委通过拓宽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以高质量的社区服务推动社区向五星级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区建设经历了前奏、点试验、全面推进以及建设和谐社区四个发展阶段。当前,我国社区建设在取得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面临重重困难,并呈现出六个方面的发展趋向,即:社区发展渐次推进的梯度格局,政府将由直接参与、推动转向引导、协助社区建设,社区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能力和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社区居民将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治理与服务方式将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社区服务将进入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主的内涵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1986年,民政部率先倡导在城市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第一次把社区概念引入到政府的实际工作中来。此后,社区服务工作迅速在全国展开,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范围不断拓展。1991年5月,民政部又提出在城市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开展社区建设的工作思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区:现代社区发展的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社区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或者说由自然产业型向社会分层型的转变。对于这两种类型的社区,我们应更好地建立起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每个社区成员的切身利益;二是提倡健康、文明、和善的生活方式;三是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增进社区成员之间互帮互助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建设和谐的社区环境和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5,(5)
<正>他们的工作理念由原有的"管理社区"向"服务社区"转变近年来,为化解社区居民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与社区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准格尔旗积极探索推行"一核四社"联动服务模式,以社区联合党组织为核心,统筹社区服务、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社会志愿服务、社区居民自治服务,形成了"社区工作社会统筹,百姓家事居民自治"的新常态。干部甘为螺丝钉,亲力亲为解民忧把服务工作做实做好,首先要在理念上突破。准格尔旗  相似文献   

12.
在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中,前郭县以社区居民满意为目标,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居民群众水平为手段,大力推进幸福社区建设,推动了"五有一创"工程向纵深推进。创新服务模式,贴近群众"零距离"。协调社会组织及驻区单位,将社区服务职能划分为10大类35个子项,推行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为依托、民生服务中心为平台的"五位一体"服务模式,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一站式”办公服务和打造“一刻钟”服务圈,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行动,确保了社区党组织服务人无遗漏、时无盲点。。共接收居民提议229件,解决群众难题357个,协调再就业岗位126个。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农村养老服务根据供给资源的不同,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主要以家庭保障和集体保障为主,建立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计划型养老服务模式。改革开放以来至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提出,农村养老服务模式经历了逐步探索以居家为基础的社区服务发展阶段。自2006年免征农业税以来,辽宁省开始探索构建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同时,逐步引入市场力量,经历了由家庭向社会发展的延伸,由服务"机构化"向"社区化"转变的新阶段,进一步增强了辽宁省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4,(12)
<正>积极创新社区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服务的有效供给,是创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是践行党的宗旨、贯彻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基层民主自治、加强社区建设的永恒主题,是落实民生优先、满足居民现实需求的具体体现。民政部门作为指导社区建设、加强社区服务的政府职能部门,如何从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入手拓展社区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手段,强化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机制,不断提升社区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是急需研究和探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雅丽 《求实》2016,(3):60-66
社区服务的效果取决于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与整合水平。从"财务方面的互动"和"服务供给方面的沟通"两个维度进行考察,我国社区服务发展中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呈现出以"整合依附型"为主、兼具"分离自主型"关系的格局。目前社区服务多元主体互动仍存在政府部门过度介入、非营利部门沟通能力欠缺、商业部门互动意愿薄弱、非正式部门缺乏支援等问题。应对之策包括政府理性介入社区服务发展、增强非营利部门沟通能力、激励商业部门参与公益性社区服务、完善非正式部门的支援服务等。  相似文献   

16.
社区是构建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多元共治管理格局的微观基础,也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础平台。银川市社区服务管理工作以服务居民、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为重点,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星级社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社区建设工作有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很快,但仍存在着服务形式化严重,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医疗保健和护理设施不健全,精神文化生活、社交娱乐不够丰富等诸多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政府立法规范、引导和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实现管理、人才和服务的专业化,完善社区服务内容等多方面措施进一步健全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以此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更舒适的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区服务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大中城市展开,已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拓展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主要是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困难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民政部在《意见》中要求社区服务坚持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并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对发展社区服务的多项扶持政策,统筹规划,规范行业管理。国外社区…  相似文献   

19.
《前线》2010,(Z2):34-34
<正>朝阳区朝外街道按照市、区有关文件精神以及打造为民办实事工程要求,以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通过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整合地区社会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网络等措施,让居民在步行15分钟内享受到快捷、便利的基本生活服务,初步实现"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的目标,使社区老百姓在家门口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相似文献   

20.
从"社队"到"社区":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的三次变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项继权 《理论学刊》2007,(11):85-89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经历了从社队制、村组制到社区制三次重大改革。目前,国家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是从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转变,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组织和管理体制;农村服务从农民自我服务为主向社会发展服务为主转变;农村社会从静止、封闭向开放和流动转变;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从"村民自治"向"居民自治"转变;农村社区从生产和行政共同体向社会生活共同体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