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小抒 《创造》2015,(4):72-73
<正>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的昭通,其地域优势、文化资源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的昭通是云南连通中原的门户,更是"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这里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凝聚着中国西部人文和自然环境古旧、苍凉、雄沉的特色。在杳杳远去的岁月吱嘎声中,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留下的马蹄足印依然透着昔日繁华。袁滋摩崖石刻、汉孟孝琚碑、东晋霍承嗣壁画墓、古堂琅  相似文献   

2.
可顺祥 《创造》2013,(8):44-47
这是著名南方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因此,它悠远厚重. 这是滚滚金沙江里流淌出的一块土地,因此,它灵动磅礴. 昭通——云南北大门,秦汉文化的沉积,(焚)人悬棺的神秘,唐袁滋摩崖的传奇,在这块古老大地上书写着久远的文明.这块奇特的土地上,有过秦时明月的浪漫,有过汉时烽烟的迷茫,有过马蹄声声踏碎的长安月光,有过朱提白银摆渡历史的疯狂,还有过无数风流英雄的豪壮……1935年随中国工农红军的匆匆脚步走进历史,以一种惊心动魄来抒怀中国革命前景,以一种气魄来预言历史的走向,以一种虔诚来凭吊风起云涌的岁月,扎西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典藏.  相似文献   

3.
版图上的昭通,位于滇东北部,楔入川、黔交界地。西北、东南分别与四川凉山和贵州毕节两个彝族聚居区为邻。境内气候温和,然冬季酷冷。历史上这里曾是彝族聚居的地方。全区现有彝族14.2万,属于区内主体民族之一。四川凉山彝族传说,昭通是其祖先的居住地,彝语称“滋滋扑窝”。是否彝族为昭通最早的民族?民国《昭通县志稿·种族》记:“昭之为地本属荒服,地广人稀。旧《志》所载,最古者莫如徭人,其次曰夷(彝)曰苗曰回等0……,徭人又号曰马湖子。其俗穴地而居,或处山岭。均另筑高堆,下留一门以为出入。今四乡多有之,或名梁王堆…  相似文献   

4.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支系众多的民族,其服饰种类之多、内涵之丰富,在西南各民族中堪称首位。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生动载体,它经历了一系列既有传承又具变异性的历史蜕变。本文尝试从服饰形式、质地、色彩等方面对彝族服饰的传承进行初步探讨。一、服饰形式的传承彝族传统服饰形式之特色突出地体现在头饰、背饰和尾饰。(一)头饰传承。头饰是一个民族的服饰中最醒目的标记,头饰传承具有神圣的含义。彝族的头饰继承了古老的传统,保留了较多的民族特色。彝族男子头饰由来已久。1963年发现的云南昭通后海子东晋“霍氏墓壁画”,彝族男子…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省、龙岩市政协开展了《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名镇名村》等专题协作,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她无声地向社会呼吁,文物是历史发展的文脉,是前人留下的财富,是精神文明的宝藏,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我们必须重视它、珍爱它、保护它。  相似文献   

6.
彝族历史悠久,是西南众多少数民族中具有本民族文字的仅有的几个民族之一。卷帙浩繁的彝文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库的组成部份。云南彝族有三百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占全国彝族总人口的五分之三。除德宏、西双版纳两州的边缘几县外,全省一百多个县,均有彝族人民居住。红河州、楚雄州、大理州、曲靖及昭通专区,是彝族人民集中分布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彝文金石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文金石始于先秦 ,及至明清而达顶峰。分为丹书、铭文和摩崖碑刻。先秦至明初为单纯的彝文 ;明清时期基本为彝汉文合壁 ,且以墓碑为最多。彝文金石的价值 ,首先是研究彝族文字的第一手资料。其次 ,彝文金石内容的含盖面很广 ,是古代彝族的一部百科全书。第三 ,彝文金石的文化内函非常丰厚 ,是研究古代彝族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 ,物态文化 ,制度文化 ,社会心理 ,低层意识形态 ,高层意识形态等文化层次结构 ,特别是研究古代彝族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8.
起云金 《今日民族》2005,(10):42-43
在每年农历2月初8的大姚昙华“插花节”上有一个重要仪式,祭马樱花。祭台的中央放一棵美丽鲜红的马樱花,树旁蹲一个美丽的小姑娘,一位头戴法帽,身穿法衣,手拿法器的毕摩端一碗净水,口诵经文,向东西南北中进行祭祀,这个神圣的祭祀仪式,主角就是这个德高望重,口念经文的毕摩。毕摩在昙华彝族人民中有着崇高地位并起着重要作用,现在昙华仅有两位毕摩。毕摩是彝族文化的传承者和载体。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彝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哲学、医学、道德、伦理、科技、风俗、礼仪等方面。毕摩在彝族生活中的地位很高…  相似文献   

9.
彝族人居贵州历史悠久,主要聚居在毗邻滇蜀交界的黔西北乌蒙山区,世代沿袭传统的农牧经济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曾经建立过地方政权。它有自己创造的民族文字,遗留有大批的彝文典籍和金石碑刻传世,绚丽多彩的彝族传统文化,”又以毕摩文化构成为其重要的特色,精深秘奥,源远流长。在贵州高原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百花园中,彝族的毕摩文化可以说是兀立群芳而独树一帜。但是,毕摩文化仅是彝族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份,它在彝族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十分深厚,可以说不了解毕摩文化,就难以窥奥理解博大精深的彝族文化体系。(一)毕摩和…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全球化和文化多元语境下,利用网络来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是一种新兴的民族文化传播方式,也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彝族文化网站不仅是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它们具有文化的自我表述与展演、边缘族群的自我身份构建、族群文化公共空间的生成等功能,旨在弘扬彝族优秀文化,它们以汉文、彝文或彝汉双语、彝汉英三语为网页制作语言,内容主体涉及到彝族、彝区和彝族文化.彝族文化网站是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网站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兄弟民族。在历史上,彝族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珍贵的文物资料;彝族的语言和文字,一直流传使用到现在,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解放以前,对彝族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进行得很少。解放以后,对彝族语言的语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对古代彝文文献和流传的民间史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昭通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自古以来是中国内地连接南亚、东南亚的交通枢纽。勤劳智慧的昭通各族人民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随着历史的推移,今天的昭通却成为了云南偏远、贫困的典型。  相似文献   

13.
1993年秋,对于生长在山区的王玉珍等50位苗、彝、回族青年来说,做梦也没想到他们会坐在昭通师专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成为一名真正的大专学生。这是昭通行署民委、地区教委为提高昭通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干部和教师,缓解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缺乏的矛盾,促进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举措之一。从1993年秋到现在已招收了三届共150名学生,他们全部都是来自昭通地区各市县的少数民族乡村高考落榜的青年。师专校长彭文虎对办民族班很有一番感慨:如果不采取“特事特办”的措施,让他们(指民族班学生)…  相似文献   

14.
一些人,可以照亮一座城市,那就是好人;一种行为,可以塑造一座城市,那就是善举。古朴而神奇的昭通从不乏好人,也不乏善举。近年来,昭通涌现出一群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草根英雄”,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昭通好人”。好人引领道德风尚,善举凝聚向上力量。特别是2013年以来,昭通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弘扬“云南精神”、“昭通精神”,提出了打造“昭通好人”品牌,推凡人善举、奖平民英雄,全面展现“最美昭通人”风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激发了全社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提振了促进跨越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5.
《查姆》是彝族的重要史诗之一,全面展示了彝族先民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自然万物起源的看法,在阐发观点时融入了大量阴阳五行观。通过对文本及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后发现,彝族史诗《查姆》的阴阳五行观是在彝族、汉族文化理念相互交织后的结果,确立了阴阳五行观之后,被运用到彝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阴阳五行观作为彝族人民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该世界观为基础,创造了"十月太阳历"等令世人赞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研究彝族史诗《查姆》中的阴阳五行观,对全面掌握其内容及运用,提升对阴阳五行观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充分调查的前提下,着重对凉山彝族法文化中的婚姻习惯规范部分进行研究,侧重梳理民主改革后凉山彝族婚姻习惯规范的变迁,并提出凉山彝族婚姻习惯法文化与国家法文化融合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九曲溪、六曲溪北,有一峰方正如屏,这就是武夷山三十六奇峰之一的苍屏峰。在苍屏峰麓岩壁上,有一幅醒目的摩崖石刻:“打倒日寇,保我中华”。还带有几分稚气的大字虽不是出自名家手笔,却是熠熠生辉,为武夷山诸多石刻中为数不多的革命胜迹之一。它是抗日战争时期,名扬中外的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回武夷山市前身崇安县慰问宣传所留下的重要史迹。据《崇安县新志》(1942年版)载,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福建省国民党当局强行将散居在福州、漳州、泉州一带的台民4O0余人集中遣送到崇安县,编入保甲,居于文庙和民权路(现东风街)一…  相似文献   

18.
彝族是我国具有历史悠久、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它不仅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而且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创造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古籍。在这些彝文古籍中,详细记载了彝族先民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发展自己的艰苦历程,总结了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长期获得的各种知识,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和理想,反映了他们对宇宙的起源、万物的产生、人类社会的形成等的基本看法,1989年,由王子尧翻译、康健等整理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彝  相似文献   

19.
飞燕事迹看似平凡,却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铁飞燕,女,回族,共青团员,1992年8月出生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青岗岭乡大营村的一个农民家庭,2009年昭通体育运动学校毕业,现为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昭通管理处普洱收费站一名普通收费员。 铁飞燕究竟是怎样一位90后女孩?让我们来作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由云南省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发起,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中共鲁甸县委、县人民政府支持,云南红色经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红烛工程"昭通行鲁甸站捐赠仪式于2009年9月5日在鲁甸举行,鲁甸县的200多位贫困、病困师生获得了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总计10万元的资助,这是云南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红烛工程"昭通行的第一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