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本公民馆是战后日本新创建的一种社会教育设施,公民馆的创设对战后日本的社会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日本的社会教育决不能离开公民馆的存在。公民馆无论在战后日本经济恢复时期,还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对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和繁荣社区居民文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日本公民馆的发展及其特点,在提倡“以德治国”和把我国全面建设为“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对我国的社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战后恢复生产与日本公民馆的创建战后初期,日本经济衰退,社会生活混乱,广大日本民众处于极度的迷惘之中。…  相似文献   

2.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十分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二战以后特别是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后,日本历届政府都把教育列为“经济活动的一环”,亦即国际经济竞争的关键一环,积极扩大教育投资,开发人力资源,以培养能为经济增长服务的人才。由此优化了劳动力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正如日本前首相福田纠夫所言:“作为资源小国的我国,经历了诸多考验,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建成今天的日本,其原因在于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的普及”。本文试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人力资源开发特点进行剖析,希冀对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开发有所…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是从明治维新以后开始建立的。日本近百年来的发展史,是一部经济迅速发展史,同时也伴随着教育改革迫动。日本近百年来有三个关键性发展时期:明治维新(1868-1915)、战后发展(1945-1971)和现代发展(197年以后),教育改革也同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历次教育改革都适应了政治、经济改革后的新形势,为日本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日本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三次教育改革的特点将对我国目前进行的教育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第一次教育改革特点日本明治政府为了追赶欧美先进国家,于18…  相似文献   

4.
日本农业发展一直以高关税、高补贴著称,尽管政权更迭,这一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但是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其农业政策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修正和补充。近年来,日本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业劳动力减少,加之耕地面积降低,以及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TPP)协议对农业影响的不确定性,日本农业政策亟需调整。2015年日本出台了新的《食品、农业与农村地区基本规划》,对今后5~10年的农业发展进行了规划。文章将以此为基础分析日本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并简要介绍日本新的农业政策。  相似文献   

5.
日本工业化时期农业政策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政策是明治新政府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农业政策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不过,我国学术界对之研究甚少,因此加强对日本工业化时期的农业政策的研究仍有必要,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清末日本教育考察看日本人的教育普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普及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教育所追求的首要目标。日本在明治维新时,受西方普及教育思潮的影响,意识到教育普及的重要性,并从国家发展中切实体会到教育普及是强国富民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日本金融制度最主要特征就是间接金融占主导地位,而在日本的间接金融制度中,主银行制度一直扮演着中心角色。主银行制度在日本高速经济增长期所发挥的作用,近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金融制度,已成为当前经济改革最重要的课题。名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日本主银行制度的深入剖析,对我国金融制度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内容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以钢铁、造船等为主的大企业设备投资意识怔盛,对资金需求极为强烈,而当时日本企业自有…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日本、韩国相继实现经济起飞,与此同时韩日也实现了农业的高速发展。在韩日农业发展中,其农村金融体系功不可没。韩日两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属于发展型金融,将政府、社会与市场相结合,在推动农村再组织化的同时充分运用金融资源,并且借助包括成立相关金融机构、提供借贷、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等金融手段,促进了其农村金融与农业的发展。韩日两国的农村金融体现了发展型国家的理念,是发展型金融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9.
日本农业经营以家庭经营为基本单位。这种经营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统一核算所有收入。这种计算方式下无法确定个人对收入的贡献,也没有明确的收入分配制度,由此产生了女性劳动得不到评价的问题。在概观日本家庭农业经营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女性对日本农业的贡献,从家庭经济地位的角度阐明日本农业女性实际所处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经济增长与农户兼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对于日本农户的兼业化问题,人们历来多是看到其对农业再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多数文献认为农户兼业导致了日本农业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影响了日本农业再生产经营的基础,但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见《日本问题研究》2003年第4期)日本农业兼业化与农业外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农业兼业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产物,日本农户兼业化的比例长期居  相似文献   

1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是刺激农村消费需求、提高农村购买力、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日本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政府的大力扶持、农业经营模式的完善、全方位的科技研发推广及积极推动城乡互动发展等。从日本经验的总结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及政策倾斜;灵活运用WTO的相关规定和原则;加强农业科技开发的推广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实现城乡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日本参加TPP谈判问题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对未来内政外交走向的影响。首先,在经济方面,日本因参加TPP谈判将面临是继续保护农业还是扩展制造业出口以振兴经济的矛盾;其次,在政治方面,由于参加TPP谈判日本将面临由于各利益集团冲突引起的国内政治矛盾;第三,在外交方面,因为参加TPP谈判,日本将与美国围绕以农业为主的市场开放的程度问题进行博弈,同时也陷入如何协调美国市场与中国市场的关系的矛盾。文章认为日本将不会在短期内解决这些矛盾,而只能在国内政界重新整合与国际格局进一步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中东研究》2012,48(1):71-86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the first globalization on the late period Ottoman economy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the second globalization on the Turkish economy fo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Since the demand of Western industrial countries for Ottoman agricultural products was high, the production and export of such goods increased. Improved terms of trade had some positive short term impact on the exporting agricultural sector, but resulted in a massive deindustrialization all around the Empire. Again during the second globalization, Turkish foreign trade has increased, and a few manufacturing sectors have shown improvements because of the global competitive forces. However, Turkish agriculture has suffered, and trade and current account deficits have grown persistently, with foreign debt displaying certain similarities with the infamous Ottoman public debt.  相似文献   

14.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世界上学习日语的人数不断增多。在日语教育国际化的推广过程中,日本政府通过建立完善体制、设立推广机构、制定发展战略等举措,推动了日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日语教育国际化不仅传播了语言本身,对促进海外了解日本、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Indian state embarked upon a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economy in late 1980s, and there is more or less consensus amongst policy makers regarding liberalization. The reform process in India has not encountered much resistance from pressure groups because it has not made much headway in respect of debureaucratising and depoliticis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infrastructure and in decentralizing rural development.

It is important in this context to look at the macroeconomic policy changes and its impact on agricultural sector.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se the performance of Indian agriculture under liberalisation. We know that in the recent past Indian agriculture is being neglected. The benefits of liberalisation could not hitherto reach the rural poor because of the failure of economic reforms to penetrate into the vital agricultural sector. The article also attempts to analyse the adverse impact, if any, of free market conditions on the rural poor and suggests changes to revamp agriculture so as to make it more competitive.  相似文献   

16.
Agricultural prices in Bangladesh have had a tendency to rise at a faster rate than industrial prices since the early 1950s. The resulting rising trend in the agricultural terms of trade has been pronounced since the mid-1980s when Bangladesh introduced IMF- and World Bank-supported deregulatory economic reforms. This rising trend in the agricultural terms of trade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Prebisch-Singer thesis in the context of domestic economy, which suggests a secular deterioration in the terms of trade for primary products vis-à-vis manufactured products. It is, however, consistent with the view of classical economists who saw the possibility of an upward trend in the terms of trade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od) because of diminishing returns in agriculture. In fact, the classical idea of the rising terms of trade for primary products makes sense in a land-constrained growing economy with increasing population, such as Bangladesh, which remained semi-closed until the mid-1980s. This article reviews macroeconomic policies in Bangladesh since the 1950s, examines the time-series properties of agricultural prices, industrial prices and the agricultural terms of trade and draws inference on the issue whether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was squeezed systematically by turning the terms of trade against agriculture for industrialisation of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农业、商业、矿业、建筑业、养蚕和剿丝业等几个方面分析阮氏政权时期华侨华人对越南经济发展的贡献.中国移民移居越南,是更大范围的传统农业文明内部的人口流动、资源开发和技术传承.他们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打破或超越传统的生产方式,创造出工业文明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成就.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状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东盟开展农业合作不仅是中国国家整体外交的需要,也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和东盟农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91年俄罗斯私有化改革之后,农业进入了负增长期。其深层次原因是市场环境不利于农业发展,非均衡的通货膨胀使农产品价格相对偏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收益却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理性的农业生产主体只能选择减少生产,俄罗斯不得不依靠进口农产品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1998年金融危机改变了农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卢布汇率的大幅度贬值抑制了进口农产品对俄罗斯农业的冲击,国内市场环境也开始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转变,俄罗斯农业从此走上了复苏之路。基于这种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能够继续改变农业贸易条件和卢布汇率,因而这次金融危机仍然有利于俄罗斯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