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党的十八大又再次重申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必须从社会转型、体  相似文献   

2.
魏伟 《求实》2007,1(3):71-73
实现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者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不懈的奋斗目标。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指明了前进道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本质的展开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对于动员全省上下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而团结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六中全会从理论和实践、机遇和挑战、成绩和问题等方面,深刻分析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从这样三个方面深化提高认识。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和创新的前兆。文章重点探讨三个问题:即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我们所构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积极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以文化和谐为基础,和谐社会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和谐社会文化发展的自身诉求。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七大再次重申了这一论断并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这一论断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创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共同富裕与社会和谐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共同享有"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衡量指标,更是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0.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既从理论上对一系列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上,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文件.这个文件做出了一个重要论断:"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论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下面谈谈笔者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蒋宏宾  管新华 《唯实》2007,2(10):24-28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重要特征,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过程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社会主义因促进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而诞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成功探索,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南。  相似文献   

12.
党刊文摘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冷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1期撰文指出,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并把这一本质属性明确为社会和谐,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是过去没有讲过的“新话”。它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的重大…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社会理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和实践,有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再到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党对社会和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4.
在报告中,中央党校科社部主任、教授严书翰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内容包括: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构建和谐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如何全面认识和正确  相似文献   

15.
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是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大亮点.实现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保持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们党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把社会和谐明确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6.
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大理论贡献,是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大亮点。实现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保持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们党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把社会和谐明确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7.
遗失声明     
《求贤》2006,(12):48-4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在许多方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观点、新提法。第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因为.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才能和谐,两极分化不可能和谐;社会和谐则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观点。第三,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决定》强调: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江淮》2008,(4)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一个目标——建设和谐社会。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007年,党的十七大郑重地提出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9.
曾胤 《揭阳论丛》2006,(4):35-3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20.
《支部生活》2006,(11):6-1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