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泽民国家利益观的形成和发展,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其基本内容包括: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解决人民的切实利益;维护国家的全局利益,必须注意利益的综合发展;顺应世界的多样发展,必须寻求利益的合作共赢;打破传统的冷战思维,必须确立新的安全利益观.江泽民的国家利益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观,是承前启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利益观.  相似文献   

2.
利益是人类活动目的的真实内容和实质,也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诸多问题,从深层次说首要的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理应是我们各项工作必须关注的根本问题。因而,重温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主要观点,把握我党对利益观的新认识、新发展,十分必要。本文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核心内容、主要要素及其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并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是邓小平在继承传统和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的基础上,总结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所形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作为我党处理各种利益问题的指导思想,曾起到伟大的历史作用。当前形势下,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依然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是我党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思想宝库和理论来源。因此.新形势下重温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也便具有了重要的价值。文章拟从利益主体观、利益创造观、利益分配观等几个版块,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的国家利益观是在冷战后,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动以及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江泽民从多维的视角考察影响国家利益变动的因素和国家利益内容,推动了人们对中国国家利益认知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推进和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与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益观是人们对利益的看法和观念,它是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下,在一定的利益理论和利益原则指导下,看待和处理利益问题的价值取向、功利态度,以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准则、标准和观念。党员要树立的正确的利益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利益观。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最为独特之处在于,总是从社会的观点来观察利益问题,在阶级社会则总是从阶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国家利益观的形成和发展,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其基本内容包括:国家利益至上,不以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划线;主权利益第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人民利益为重,切实解决人民切身利益问题;经济利益为核,综合各种利益平衡协调发展;长远利益为本,局部、全部,目标、速度高度统一;世界利益为辐,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有机结合。邓小平国家利益观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观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和光辉典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利益观的基础理论和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7.
李贵成 《实事求是》2006,1(2):13-16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在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观的一般理论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在实践中形成并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利益思想。研究和把握三代领导人的人民利益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列宁的国家利益观不仅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利益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利益的相互渗透;是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彼此交织;是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的紧密结合;是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的有机统一;是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协调会同.研究列宁的国家利益观,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利益观以唯物史观为出发点,深刻地说明了利益的本质特点,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利益理论,蕴涵着协调利益关系的理论构想。马克思恩格斯的利益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实践性和目的性的统一,是利益冲突和利益协调的统一。回顾马克思恩格斯对利益问题的思想,可以为消解我国社会利益冲突问题,防止和消除特殊利益集团的危害,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改革分配制度,提供现实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党建文汇》2002,(15):7-7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并突出就权力观的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认真学习、自觉践行江泽民同志的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是摆在每一位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和长期任务,对于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来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义利之辨是古往今来一切伦理学家为寻求正确的价值观所开展的伦理思维活动。邓小平的义利统一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柏春 《理论学刊》2007,1(10):56-61
十九世纪中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如火如荼,马克思说明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利润是剩余价值,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为唤起劳动人民进行剥夺剥夺者的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但是,今日社会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了,大家都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如果这时候经济学家们照搬马克思的工资、利润和利息范畴怎么可能客观反映今日社会的现实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创新。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对工资、利润和利息范畴做出全新的理论概括,这样才能客观反映今日社会的现实。我们的基本结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利润是经营收入,利息收入具有劳动收入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农民权益是“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宁夏农民权益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有许多创新之举,但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对农民实行经济和社会控制的一系列旧观念、旧体制、旧做法还在影响农民权益的实现。如何进一步保护好农民权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民主宪政的背景下,经济法的基本理念为“社会公共利益本位、发展经济民主”,当其运用于指导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法的建设时,便可得出少数民族经济法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为“民族地方利益本位,国家保障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充满了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对“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作了最新概括;第一次科学地总结了十三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十条新经验;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升为一个新概念;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新概括;把发展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两上“毫不动摇”,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新阶段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首次提出了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论述有了重大突破;提出了新的价值观和分配观;破天荒地提出了“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对“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作出了新的具体解释;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具体要求;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高度重视化产业,为繁荣和发展中国先进化拓宽了新途径;突出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对台政策又有新意,全面反映了新时期党的治军思想;反腐败的决心更大;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了新的表述;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思路。利益格局变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制度不完善,是影响党内和谐的主要原因。实现党内和谐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利益整合、推进制度创新、加强理论武装和完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改变,中国企业面,临劳动力短缺与利润率提升的压力。效率工资理论为企业的工资决定与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企业要改变过去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取发展的旧模式,通过高工资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兴的学科:公共管理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但公共管理伦理学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治理的一种新形式,包含人类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关系。公共管理伦理学正是适应这种新型伦理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公共管理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依然是人们之闸的利益关系,但与一般伦理学所探讨的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不同,它的研究对象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闻的关系。通过对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解决公共管理中各种矛盾的伦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思想的深化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进程和国际国内实际情况的新变化而确定的,也是能够实现的。我们应从经济、改治、文化、生态四个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善与恶是道德领域中的特殊矛盾,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它们的内涵也随之改变。善恶的依据来自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而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善的底限是:追求自利,保证他利;善有底善、常善、至善的层次之分。扬善抑恶需要法律的强力支持,需要加强教育、奖励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