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蔚 《群众》2006,(9):47-48
马克思曾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现实来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中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这实际是利益的驱动问题;一个就是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问题。经济利益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构建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整体协调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经济成分、分配方式的变化,形成了多种利益群体,利益关系发生…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荣国 《求索》2005,(1):67-69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任务,但和谐社会未能建立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之上;市场经济是一种相对公平的经济机制,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使和谐社会的建立具备条件和可能。但市场经济不会自发地达到公平与社会和谐,所以必须在市场机制的条件下建立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时期。体制转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涉及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变动,如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建立各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及机制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林 《湖湘论坛》2005,18(6):16-17,23
和谐社会指的是一种人们所渴望追求的社会状态。和谐社会的内涵应该是指人们在某一个历史条件下对社会发展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文化氛围、社会结构等社会构成要件相适宜的一种预期的目标设计或追求。世界各民族在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上表现出一个共同特征:即“和”而“不同”的政治文化内涵、时代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协调性与整和性、交汇性与传统性的结合。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运行机制上,我们要从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来进行,从而更好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5.
齐卫平 《政策》2006,(9):45-4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问题是实现利益的合理和有效整合。从大的方面说,它涉及到党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利益机制的调整、社会阶层和群体心态行为的规范、国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政治权利的保障等等。因此,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关。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途径又是什么?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夯实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生产力的充分发展作为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要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就需要有效地协调我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利益矛盾,充分发挥思想导向机制在化解社会利益矛盾中的作用,才能保证从源头上化解社会利益矛盾,构建社会和谐的思想理论基础,确保化解利益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整个进程的顺畅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首要和关键的是要协调好利益关系。当前,利益关系不和谐主要表现为城乡、地区、行业和群体收入差距过大。利益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与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利益的转变,政策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关。解决利益不和谐的途径主要是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贾宾 《前沿》2007,(6):168-170
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政府行政权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依法行政能否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尺度,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  相似文献   

9.
杨玉成  孙峰 《桂海论丛》2005,21(4):28-30
经济制度伦理对于促进社会生活的健康运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要充分发挥经济制度伦理的功能作用,必须注重经济伦理的制度建设。要从制度出发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消除制度障碍,促进公平竞争环境;调整社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利益结构,建立具有均衡性的利益制度与机制,以建设一个公正、和谐、充满活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是一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实现社会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重构社会利益的合理分配机制,是我国社会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的必然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统筹社会资源“三次分配”,协调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其中尤为不可忽视的就是慈善事业。有学者把“慈善事业机制”称为“三次分配”机制。慈善公益事业是均衡财富分配、弱化收入两极分化的一种直接有效社会途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中国社会的严重分化,引发了各种形式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要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以社会协商对话为基础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在相关各方中合理分配利益。然而要建立这种机制,必须依靠弱势群体的联合,依靠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在中国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要建立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必须以社会协商对话机制为中心完善各种制度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党在社会利益协调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作用;发挥各社会团体在社会利益协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积累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法治建设则是这一系统工程的核心环节.和谐社会应当是经济繁荣、多元利益得到平衡、不同意见得到尊重的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并且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法治社会.法治的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理想的实现,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也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根据,并将对我国法治的发展及其理性定位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是高效共富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选择和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及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相适应的分配原则的一次历史性调整.标志着我国深层次经济利益关系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改革协调新阶段的到来。其中.一次分配是根本切入点:“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是治本措施:地区差异、行业垄断利益分配关系的适当调整以及权商勾结等腐败的打击.是不可或缺的直接配套措施:司法、行政、文化、医疗和教育改革的相应深化,是必不可少的综合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4.
建立改革发展成果 分享的法律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非常迫切和现实的问题,就是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问题,下面我从法制构建的角度谈一谈如何构建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的基本框架及其核心内容。改革发展成果,是指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公民和社会群体能够感受得到的一切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利益的总和。它的范围囊括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一切社会文明进步成果。就如何设计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法律制度,我们认为改革发展成果法律机制的建立,应当重点解决以下九个方面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益的公平分享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土地利益分配中存在的最突出的…  相似文献   

15.
试论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协调利益关系的机制和平台,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建立科学的协调和处理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主要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社会利益矛盾的分析,来探讨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龙香玖  周剑 《新东方》2006,(10):34-3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改革发展关键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积极统筹协调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关系。一、利益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利益是人们进行社会生产和交往的内在动因和重要目的。社会是由许许多多单个的人所组成的,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就是一个利益主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一个社会个体都在为追求和实现一定的利益而存在着。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指出,历史“不…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的利益结构及利益要求的发展变化,不断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提出新的挑战与要求。改革开放前,由于社会高度整体性的利益结构缺乏对个体利益要求的正视,在社会经济、政治体制中并没有能够引导人们进行正常利益追求与利益竞争的机制和规则,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以"大运动"、"大民主"的方式参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正视利益结构的新变化,高度重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复杂的利益变化,依然必须正视人民的利益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有效地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面临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各类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协调利益关系,尤其需要协调阶级阶层利益关系、城乡利益关系、区域利益关系、劳资利益关系、干群利益关系、行业利益关系等。协调利益关系的基本前提是建立和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根本保证是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重要途径是优化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9.
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但现阶段劳动力总量严重过剩,长期隐性失业的显性化,就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劳动力供给结构失调,人力资源开发的低水平等,都使得我国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存在巨大压力。我们必须确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林建华在《理论导刊》2008年第11期撰文认为,利益关系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没有利益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因此,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和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转型,其实质是利益的调整和分配,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系列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调节利益关系,以利益冲突向利益和谐的转化统领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