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涵义,从高等效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分析了当前高校应在五个方面构建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健康人格教育,强化自我塑造,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成为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教师的神圣使命。“真诚”是健康人格塑造的前提条件“真诚”是健康人格的基石,是一个人德、智、体、美等内在素质的结合点。当前“真诚”的品格已被淡化了,  相似文献   

3.
齐勇  彭萍 《世纪桥》2009,(19):123-124
塑造和优化大学生人格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本文在阐述了人格概念的内涵、健康人格的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健康的人格对于当代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并在简要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格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造成大学生人格缺陷的主要原因。据此。本文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对于塑造与优化新时期大学生人格的途径进行了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成长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任务和目标,健康人格的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高度重要、切实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成长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任务和目标,健康人格的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高度重要、切实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崔勇  葛茂林 《党史博采》2008,(4):21-21,36
根据培养大学生公民人格素质的需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培养大学生科学正确、全面辨证的历史观,在塑造大学生的"历史人格"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他们的现代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7,(3)
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黑龙江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龙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优秀品德和健康人格,促进大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  相似文献   

8.
根据培养大学生公民人格素质的需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培养大学生科学正确、全面辨证的历史观,在塑造大学生的"历史人格"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他们的现代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9.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其目标是使大学生在个人主观上具有鲜明的阶级意识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清醒的政治态度,具有辩证的阶级分析和科学的政治判断.加强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的研究,重视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培养和优化,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头脑"的教育目的,塑造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政治人格,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包广威 《世纪桥》2008,(12):109-110
当代大学生成长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任务和目标,健康人格的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高度重要、切实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利用志愿者服务活动促进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人能否成功,与其是否具有健全人格有紧密联系。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助于适应瞬息变化的社会并为社会服务。本文提出利用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方式来帮助其塑造健全人格,用志愿者活动来磨炼大学生自尊自强的人格意志,端正大学生严谨治学的人格态度,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的人格品质,并使其拥有胸怀天下的人格气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2.
培养健康人格和有个性的人才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大学生的个性人格状况如何?我们的工作切入点在哪里?笔者根据为期三年的调查与研究情况,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状况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健康人格是指大学生优良的内在健康品质和外在健康行为的统一体。网络文化在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从开展网络心理教育、重视网络伦理教育、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等五个方面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建构网络文化,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4.
张丽 《理论导报》2010,(11):43-43
<正>近几年,大学生的人格问题似乎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从云南马加爵事件到江西大学王彬事件,从大学生的跳楼事件到伤熊事件,从恶意拖欠学费到女大学生争座位狠踢孕妇肚子,等等,大学生的人格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人们都意识到这些极端事件的发生都与人格的塑造有关。人格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就像汉语中"素质"一样。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也像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实际操作难度很大。所以,在大学尤其是高职院校要进行学生人格的塑造,首先应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从心理层面认识和了解自己,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网络已对大学生行为模式产生着深刻影响,网上不文明行为、不道德行为、违法犯罪行为日益增多,这些不良的网络行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五人格测试和用网情况调查入手,建立数据库,分析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的统计规律,挖掘其网络依赖度分布特点。初步建立网络依赖度与人格特质回归模型,提取影响用网情况人格因子,提出培养健康人格,预防网络失范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通过合适的休闲伙伴、休闲类型、休闲体验,可以正确认识自我,拓展人际交往面和提高交际技巧,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通过促进大学会闲暇生活的社会化、学习化、素质化,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闲暇生活方式,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校是能够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而大学则是培养和教育高素质人才的场所。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每个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德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德育同智育、体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共同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相对于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智育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体育而言,德育关系到大学生的政治倾向、社会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等,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的大学教育,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将拥有新技术、新思想的大学生群体成功推向社会,使其成为性格成熟、人格完善的"社会人"。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这种复杂的成长环境下,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体育作为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体育锻炼对规范大学生的社会意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作用上。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5,(10)
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党中央和各地区各部门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其实效性和可行性受到了质疑。随着公民社会的到来,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公民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便成为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教育应该着重发展大学生“人性”与“人力”相统一的整体、辩证的健康人格,以应对新的社会发展目标的挑战。这种人格具体体现为自尊独立型的自我意识、自主发展型的能力倾向、合作共赢型的人际观念、知行合一型的处世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