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蟋蟀大辞典     
一张 《瞭望》1993,(38)
国外有人年年编纂世界名人大辞典、杰出人物大辞典,我国也有不少人看出此中门道,在编层出不穷的名人辞典。这种现象说明了天下名人之多和喜欢出名的人之多,而名是值钱的,一旦入典,得到  相似文献   

2.
冯骥才 《民主》2010,(12):3-4
我们必需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3.
悼念赵朴老     
朴老涅槃,我心实悲。我曾在什么地方看过一幅壁画,画的是如来佛涅槃时的情景。如来佛右胁在下侧卧在那里,身旁围了一大群弟子,大多数是痛哭流涕,悲哀难抑。独有一位弟子站在那里,凝然无动于衷。他大概是已经参透了人生奥秘,领悟了无常是生命的正道。他也许正是这一幅壁画的核心人物,他是众生的楷模,他是众生的楷模。我个人一个凡夫俗子,远远没有参透人生的奥秘,我宁愿归属痛哭的众僧之列。提到赵朴老,我真是早已久仰久仰了。他是著名的身体力行的佛教居士,中国佛协的领导人,造诣高深的佛学理论家;他又是蜚声书坛的书法家;他还是有悠久革命经历的国务活动家。赵朴老真正是口碑载道,誉满中外,成为人们景仰的对象。可就是这样一位名人,一位大人物,却丝毫没有名人的架子,大人物的派头,同他一接触,就会被他那慈祥的笑容所感动,使人们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我个人  相似文献   

4.
明洪武九年(1376年),刑部主事茹太素向朱元璋进献了一篇万言书,朱元璋当廷让中书郎王敏读给他听。读着读着,朱元璋勃然大怒,命令部属用棍棒痛打茹太素,直到皮开肉绽。朱元璋为什么杖责茹太素?有人说是因为茹的文章太空洞,读了六千字还没有听到具体意见,浪费了朱元璋的时间。(参见吴晗《朱元璋传》)  相似文献   

5.
张东亮 《侨园》2011,(7):16-17
那是她第一次出名,然而不久后她就"失踪"了.她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人物已是十年后,她唱的<忐忑>视频在网上蓦然走红.龚琳娜做梦都没想到,丈夫为她写的这首无词之曲,竟会引发包括天后王菲在内的无数网友和名人的翻唱狂潮.  相似文献   

6.
何为大人物     
翁义钦 《党政论坛》2013,(18):52-53
社会上很多人被称为“大人物”。所谓大人物者,不是地位高、学问好,更不是长得高大帅气,而是要能对世间、对人类有所贡献,让入感恩戴德,才够资格被尊称为大人物。大人物者必须具备:1.心量大。俗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佛教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因为心量大,所以才能成为佛祖、菩萨。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你的心量能容一家人,多能做家长;心量能容一县之人,就能做县长;心量能容一国之入,就能做国家领导。如果心量不能包容他人,就不够资格称为大人物。  相似文献   

7.
名人之后     
名人之后,不一定是名人。因为名人之后,要比非名人之后,更难成为名人。这是一个定律,也是无数事例证明了的真理。  相似文献   

8.
思想漫谈     
日前,从一张并不出名的报纸上读到一位并不出名的党员的事迹报道。说报纸并不出名,因为它只是一张地方行业周报;说党员并不出名,不是指他只是个副处级干部,而是他的事迹是在例行的离任审计时才被发现总结出来的。之所以对他发生兴趣,是他的“不好意思”感动了我。 时下,不少干部为了升职晋级,都想方设法找个什么学校一读,以求镀镀金拿个文凭。这机会也让这位名叫李允启的干部碰上了。可当领导把学习的指标给  相似文献   

9.
狐狸出名记     
狐狸想尝尝出名的滋味,可惜毫无特长,没有一样让别的动物认可的高超本领,它苦恼极了,整天神不守舍。有一天,狐狸从动物世界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文章说,要想出名,最好的办法是大骂其它出名的动物。这下子狐狸来了灵感。于是它从众多有名气的动物中找出三位,作为自己痛骂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名人,实在是很难做的。不但生前,就是死后,也常常成为争夺的对象。爱屋及乌,名人的家乡、名人生活过的地方、名人死后埋葬之地,总之,与名人有关的一切,也都成为引发纷争的由头。  相似文献   

11.
景凯旋 《各界》2014,(6):30-30
历史是大人物创造的,但在大人物背后却站着千千万万小人物,他们是纳粹统治的民众基础,没有他们历史就没有体积。正是由于这一点,二战刚结束,美国记者迈耶就重返德国,在十年居住期间,他跟踪采访了10位普通德国人,了解到为什么大多数普通德国人会拥护纳粹,其答案正如他为自己的书所取的书名: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12.
毛志成 《民主》2007,(1):46-46
人在不患病时,很少去看看医院的“热闹”。一旦必须去医院看病时,才目睹了患者蜂拥在挂号室或排着长队的场面。大医院的百张千张病床都住满了,这时难免使人产生一种幻觉:好像整个世界、整个地球都病了。这时,若是有什么大人物或名人到此视察或看望,且又与患者交谈几句,说上一点宽慰之言,定会成为一道“生动的风景线”。遗憾的是,谁也没深想一个问题:世上怎么那么多病,而且与日俱增?近来我又发现,眼下比医院还“热闹”的地方是各级各地的“上访接待处”,鸣冤、鸣不平者大都成堆成串。恕我直言,有实效的微乎其微。此外还有法院各种厅的申请立…  相似文献   

13.
跳跳 《各界》2011,(4):24-24
说起民国元年的军政巨头段祺瑞,也确是一个传奇人物,作为民国年间的大人物,段祺一生不蓄私财,不徇私情,不拥兵自重。  相似文献   

14.
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王选有一段关于名人和凡人的精辟论述,让人深思:“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的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呢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从王选的名“人与凡人论”中读出他对名人与凡人的深刻诠释读,出了他的名利观。他视名利如浮云不,屑一顾。他是…  相似文献   

15.
名人应做“明人”贵州彭定肃名人,因其显赫,故举手投足都会产生所谓的“名人效应”。“名人效应”有正负之分,名人要避免负效应,就必须做个“明人”。其要素大概有三:其一,是要做个明明白白之人。名人的“名”,在一些心术不正的人看来,是颇具会金量的。凭着名人的...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36)
上虞市有着众多的名人文化旅游资源。为了发挥上虞市名人文化旅游景区的应有作用,特提出了选取有代表性的名人文化进行深度挖掘,突出名人文化景区的特色,延长名人文化旅游产业链,实行名人文化旅游景区区域合作,打造拳头产品,发挥辐射效应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话说名与实     
中国人重名。买东西要买名牌,读书要读名著,听戏要听名角,旅游要到名山大川,到了各地要吃名小吃,开会要请名人,凡此种种。以至重名到了因名废实的程度,而且还被推崇着、追捧着。比如,剪彩必请名人,仿佛能剪出好运,饭店要请名人题匾,似乎可题出财源。再比如,函授班能请到二三流名人、亚名人、准名人授课,一定要在名前加上“著名”二字,以示其名如雷贯耳。于是,《名人》、《名人传记》之类的图书、报刊便大行其道,云涌而出。“名”,最初的含义,本是实至名归。名声噪起,要靠真功夫,这叫“名副其实”。然而,名扬出去了,久而久之,名、实未必都相…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保安乡和耿车乡都是江苏省宿迁县出名的地方——耿车穷得出名,年年吃救济粮,花救济款,被人称为“要饭乡”,保安乡富得出名,是全县生产水平最高、人均产粮最多、农民生活最富的地方。可是,近几年来,这两个乡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到1985年,保安乡人均社会总产位474元,年递增率为12.9%;耿车乡已达1,231元,是保安乡的2.59倍,年递增率为40.3%。保安乡人均纯收入272元,年递增率为15.7%;耿车乡已达412元,是保安乡的1.5倍,年递增率为33.3%。  相似文献   

19.
墓地遐思     
在异国他乡,我爱瞻仰名人摇篮,更爱凭吊名人陵墓。墓,是人的归宿,它比出生地更能昭示名人的心迹。 人赤条条来到世间,或坠落宫庭,或生于茅舍,婴儿无从选择。但走完一生的路程,寻个什么  相似文献   

20.
豫北焦作,不只是出名的煤炭产地,还是我国出名的农作物高产地区之一,黄河为这里留下了大片沃土。据市长张国荣介绍,全国共有七个夏粮平均亩产达标市(325公斤),焦作就榜上有名。去年,这里325万亩耕地又获大丰收,粮食单产达676公斤,总产比前年增加了一成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