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全新的高度,开启了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法治建设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为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政府全新的治理思维要求下,需要将生态法治观念贯穿于生态保护与治理当中,为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生态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萌发于欧洲并在全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理论范式,为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的双赢,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启迪。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生态现代化实践证明生态与经济的双赢是可能实现的。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生态现代化理论,要树立"保护式开发"的理念,通过治理手段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保护性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生产方式的生态现代化,通过技术手段升级能源,通过"生态税"等管理手段保护资源,通过产业升级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加强生活方式领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居民环境素养,尽快实现绿色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中国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生态环境的现状,主要目标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福于人民。邓小平要求以加强污染治理、提高效益为重点发展生态经济;以植树造林、提高绿化为重点保护生态环境;以美观宜居、功能完善为要求建设生态城市。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要大力推进改革、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法制保护环境,坚持全民共享、全民动手的理念,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生态整体性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生态为核心的"五位一体"思想、"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治理思想、从建设美丽中国到形成美丽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种生态整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动力、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危机,公民逐渐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在增强。而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生态治理已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完成与推进,政府、社会和公民的治理共同体需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不断沟通、对话与合作。当前,公民有效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一定障碍,如制度供给的缺乏、参与平台不够丰富、理想化共识缺失等。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参与主体条件以及培养社会自治生态文化等途径,可有效提升公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大同的广博胸襟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政治经济学的“红绿”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道德命题与新发展道路相结合,实现了从此前承袭西方绿色话语“跟着讲”发展到如今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接着讲”和结合当代中国实践语境“自己讲”。作为原创性思想与变革性实践的有机统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运用系统思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统筹城乡区域陆海关系的空间环境正义以及洞悉全球生态危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阐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生性向度,为破解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为寻求人类社会永续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武器与制胜法宝。在以统筹共治为核心的治理逻辑牵引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高水平治理的辩证关系,顺利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在国家治理视阈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通过做好整体顶层设计,搭建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改进政府行政管理,完善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以打造联动互通的体制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展开;通过开展生态宣传教育,培育生态价值观,培养生态消费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以培育繁荣的生态文化,坚定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图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求,实现生态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与幸福感。但当前生态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生态治理成效欠佳,生态建设的发展也相对不平衡,这与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相矛盾。因此,要以生态知识教育为重点,筑牢生态文明理念,推行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文化与法制建设,引领实现人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9.
儒家生态观是古代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交往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主要以"仁民爱物"为核心,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儒家生态观蕴含的生态文明理念,可以为我国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启示。要继承儒家思想中生态观的智慧,立足现实,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  相似文献   

10.
云南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作为少数民族生存方式体现和生态伦理智慧结晶的生态文化,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共同体治理的重要资源和路径平台。在经济全球化与后工业文明深入拓展的新治理时代,对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进行探究,目的正在于寻找它与现代文明的转化机制。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公共治理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文化的和自然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因素,决定了以治理的多元合作模式发展以生态文化为灵魂的生态旅游业是云南民族地区新时期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生态研究溯源、生态学科发展、生态文明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等4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学科背景和科学内涵作了简要论述,并从技术层面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4项建议:恪守科学开发、坚持合理保护、强化治理恢复和酿造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2.
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巢湖综合治理与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升华。基于对巢湖生态现状客观评估以及巢湖保护治理存在问题分析,研究示范区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向,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重塑合理的生态空间格局,为大湖治理提供借鉴案例。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中共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并紧紧围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和“一屏障三基地”建设,推进美丽玉龙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玉龙县政协紧紧跟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先后开展了“全县石漠化治理、县城周边环境整治、以煤(电)代柴”等视察以及“金沙江沿岸生态屏障建设、小水电开发、生态产业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发展问题”等调研活动,以提案的方式对全县关注的小流域治理、农村垃圾处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林政管理以及耕地保护等提出了意见建议。下面,笔者就在全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江西省德兴新岗山镇垃圾处理模式为个案,探讨了社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政府与社区的协同治理路径。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从制度设计、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构建资金的长效投入机制,完善社区治理体制,综合决策科学化几个方面去推进协同治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推进黄河保护立法,构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格局,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意义。黄河保护立法要吸收古代治河的历史经验,并借鉴《长江保护法》和域外流域立法成果,坚持综合治理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总安排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黄河保护立法中,要明确法律适用的"流域"范围,完善黄河治理体制,健全流域规划制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展公众参与渠道,从整体上构建黄河流域统一监管、整体保护、系统治理、协调发展的法律体系,推动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三地覆盖空间污染比较严重,区域空间生态备受关注。实施京津冀包括雄安新区在内的生态优先国家战略,实质是党和国家对我国面临的传统农业文明同现代工业文明之间的脱节掣肘而做出的积极回应。京津冀区域生态空间协同治理能深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能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当实践载体,能使生态资源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凸显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以人为本"。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行为方式,筑守区域生态空间治理的社会基础。优化公共权力顶层设计的系统功能,强化区域生态空间协同治理的政治意蕴。完善利益互惠共享市场机制,形塑生态共融命运共同体。健全多元参与衔接机制,促进生态共享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17.
2012年7月珠海正式提出要以"蓝色珠海科学崛起"为未来发展战略主题,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珠海将从经济参与全球中高端竞争、环境宜居建设、文化建设、社会治理、法制建  相似文献   

18.
"两山"理念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要求我们从战略思维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系统思维上把"人-自然-社会"作为内在的有机体去把握,把生态治理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辩证思维上把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相互关系,在实践中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构成统一的整体,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地球村"概念。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快速崛起和高速发展时期,"地球村"理论不可避免地打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深刻烙印。在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中,"地球村"视角下的生态体系是为资本逻辑服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全球治理观,以尊重世界生态文明多样性为前提,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超越性、总体性、国际性、实践性、科学性为主要特征,根本旨趣在于树立一种世界大同的意识,各国本着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础,在事关全球各国人民切身利益的生态问题上消除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求同存异,化异为同,以平等协商合作的态度和方式共同应对全球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20.
自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乐山林业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以全面深化林业改革为总动力,围绕"生态兴产业、产业促生态"的工作思路,走"大生态、大林业、大产业"的发展道路,推进产业化、实施标准化、提高组织化,促进了乐山林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