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琨 《欧洲研究》2016,(4):100-116,6-7
不同类型银行业务侧重点不同、各司其职的"三支柱架构"是德国银行体系的显著根本特征。在欧洲一体化与全球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席卷下,这一传统银行体系结构的存在却阻碍了德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与效率的提高,备受诟病。然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低效"的"三支柱架构"却有力地保障了德国银行业的基本稳定,并为德国实体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德国经济的逆势稳健增长。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对越南经济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使越南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中一颗耀眼的新星,同时也使越南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本文首先分析了2007年底以来由美国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对越南经济的影响,接下来介绍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越南政府提出的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最后展望了越南的经济前景.  相似文献   

3.
东亚经济体外汇储备与国际金融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留下的遗产之一是对外汇储备作用的新认识,即外汇储备可以作为应对未来金融危机的重要工具.或许正是基于这个新认识,东亚许多经济体在那次金融危机之后都出现了外汇储备持续性大量增加的趋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这个共同的变动趋势难以简单地用经常账户平衡或汇率体制特点来解释.东亚经济体外汇储备的增长在一定意义上也可用本地区集体合作机制相对滞后来解释.然而,联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广泛影响,应当更清楚地认识到外汇储备作用的有限性和连带不利性.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失衡的角度看,东亚重要经济体可在外汇储备问题上寻求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后,"马克思现象"再一次在西方世界生成,西方人每每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这一次也不例外。"马克思现象"的生成不是偶然的,有其必然性,它说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情势还没有被超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剖析、对世界发展趋势的预测还依然有效,马克思提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永恒的...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东欧国家经济走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7年,中东欧国家的经济总体上呈平稳快速发展的趋势,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东欧转轨国家经济形势迅速恶化.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欧国家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与这些国家转型后形成的制度基础和经济发展模式有关.本文就国际金融危机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冲击,从多个侧面分析相关原因,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金融危机使美国和西方国家陷入了罕见的团局,但它并没有暴露出资本主义衰亡的迹象: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在应对危机中表现良好,但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尚未获得世人认同的优势;非执政共产党的政治活动空间虽有所扩大,但在国际政治生活中的“边缘化”处境尚未改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未来一定时...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留下的遗产之一是对外汇储备作用的新认识,即外汇储备可以作为应对未来金融危机的重要工具。或许正是基于这个新认识,东亚许多经济体在那次金融危机之后都出现了外汇储备持续性大量增加的趋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这个共同的变动趋势难以简单地用经常账户平衡或汇率体制特点来解释。东亚经济体外汇储备的增长在一定意义上也可用本地区集体合作机制相对滞后来解释。然而,联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广泛影响,应当更清楚地认识到外汇储备作用的有限性和连带不利性。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失衡的角度看,东亚重要经济体可在外汇储备问题上寻求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产生了深远影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俄罗斯所处的战略环境,恶化了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使俄罗斯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更具紧迫性,同时也影响了与中国的双边贸易。这些影响又间接作用于俄罗斯的对华战略,主要表现为:俄罗斯对华借重、合作领域有了新的方向,对华战略中更加突出经济因素的作用,调整对华经济战略,力图改变单纯依赖能源出口贸易结构,进而稳步提高双边贸易额,减少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在今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俄罗斯本国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俄罗斯对华战略也将发生进一步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2008年发生的俄格军事冲突对俄罗斯与西方大国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一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使得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受到巨大考验.这两场看似没有联系的重大危机都表现出俄罗斯在危机形势下不甘示弱的态度,也折射出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复杂状况.所谓危机政治经济学强调的是,无论是摆脱军事冲突,还是金融海啸式的危机,大国间的合作将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国际危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美荣 《欧洲研究》2003,21(6):85-99
危机冲突与战争无所不在。在今天的核时代 ,危机升级为战争的风险性增加 ,和平弥足珍贵。虽然防止危机的发生和结束国际社会中的冲突现象似乎是不可能的 ,但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处理 ,以减少战争的发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政策目标。因此 ,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国际危机展开了研究。本文从危机、危机管理 /处理以及危机决策等层面出发 ,对国外及中国学术界的危机研究情况进行了述评。需要说明的是 ,本文所指的危机是国际政治中的军事安全危机  相似文献   

11.
东亚的崛起不仅改变了现有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 ,而且向人们昭示 ,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并非只有一个模式。然而 ,自 1 997年 7月以来在东亚地区爆发的金融危机 ,使许多人在一夜之间改变了对“东亚模式”的评价。有些舆论盖棺论定 ,认为东亚金融危机说明了“东亚模式”的脆弱性 ,“东亚模式”已经死亡 ,“东亚经济奇迹”已经终结。怎样正确评价“东亚模式”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本文拟对上述看法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 ,并试从制度和文化层而对东亚金融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作出分析。笔者认为 ,东亚必须走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新相结合的道路 ,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普京治下的经济复苏,改善了俄罗斯的财政状况,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没有使俄罗斯经济实现成功转型。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本质:普京八年的俄罗斯经济只是恢复性增长,而非以投资和创新所驱动的可持续性增长,对能源仍然高度依赖。虽然危机之后俄经济有所恢复,但与能源价格上涨密切相关,其现代化进程任重道远。2012年之后的俄罗斯仍然将是一个缺少竞争力且严重依赖能源资源出口的国家。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下半年至今,越南金融出现了较为动荡的局面.其表现为: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越盾贬值、股票和房地产暴跌等.其中,通货膨胀是导致其他一系列负面经济情况产生的根源.造成这次金融动荡的原因,除了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外,还与越南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不力、外贸逆差急增、投资效果差有着极大的关系.面临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越南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对应措施,这些措施已逐步取得成效.越南经济发展的潜力无疑是很大的,但是越南经济能否稳步、顺利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分析了韩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国内国际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解析马来西亚的伊斯兰金融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来西亚的伊斯兰金融系统是马来西亚现代化模式的一个特色,即体现了它的伊斯兰与现代化相结合的特点.它的产生、发展与国际伊斯兰金融运动和国内伊斯兰复兴运动紧密相联.马来西亚的伊斯兰金融系统是世俗金融系统的一个重要补充.但是,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17.
After the prolonged stagnation that followed the post-Bubble economic collapse at the end of the 1980s, from 2002 onwards the Japanese economy exhibited its longest period of economic expansion (albeit gradual) since World War Two. As this expansion came to an end and the economy was on the verge of the downward curve of the economic cycle, it was confronted with the current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es, which originated in the USA. Nevertheless, Japane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d invested little in sub-prime-related financial products, and with th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issue of bad loans in the 1990s, Japan's financial system enjoyed greater stability than that of any other major nation. However, in the period from the end of 2008 to early 2009, Japan experienced the sharpest economic decline of any major nation.

Yet, with the worst period having ended in the spring of 2009,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has predicted in its October 2009 forecasts that Japan will experience real economic growth of 1.7% in 2010—a higher rate than the USA (with 1.5%) or the Euro Zone (with 0.3%). Despite forecasts of a protraction of excessive US imports as a direct result of excessive US consumption, Japan is being forced to reduce its degree of reliance on exports to the USA and to make major adjustments to its export structure—both in terms of the regions to which it exports and the products that it exports. Japan also faces the task of setting itself on the path to economic growth, using the twin drivers of foreign demand and domestic demand, and this will necessitate the cultivation of domestic demand. Now, the long-term strategy for Japan is to promote the expansion of regional demand in Asia, to couple this regional demand with domestic demand, and to latch on to Asia's economic dynamism.  相似文献   


18.
印尼的社会问题由来已久。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 ,印尼的社会问题不断恶化。它既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又影响了政局的稳定。如何解决社会问题 ,是印尼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就金融危机以来的印尼主要社会问题的表现、成因、对策作了分析 ,并从中得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泰国的金融部门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金融危机后,泰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在1997年至2001年间对金融部门进行了大规模重组,通过维持市场信心、关停大批金融机构、推动企业债务重组、提高监管标准等措施,使金融部门重新走上正轨.2002年以后,泰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继续强化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的监管,通过实施金融系统整体规划、新金融机构法、国际会计准则、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存款保险制度和信用局制度等,强化金融部门抗风险能力.泰国金融部门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也存在一些不足,其政策措施对应对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明伟 《当代亚太》2002,(12):28-31
本文论述了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盟四国外商投资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分析了导致这些变化的国内国际经济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