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 2 0世纪 6 0年代印度与当时欧共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始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 ,印度欧盟的双边贸易发展较快。印度已经成为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 ,同时 ,印度欧盟的双边贸易表现出进出口平衡发展、印度出口产品结构相对集中在传统初级产品、进口产品结构主要集中在机电等制成品、贸易条件不利等点。展望 2 1世纪 ,印度国内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的发展、印度外贸体制的改善和欧盟一印度贸易投资发展项目的实施 ,都会极大地促进印度欧盟的双边贸易。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02—2021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相关数据,在分析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发展的基础上,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出口贸易潜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年间,中国对东盟贸易出口呈逐年增长态势,双边贸易产业互补性大于产业竞争性。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规模、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对中国贸易出口额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较大,双边贸易存在广泛的合作领域。为促进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发展,双方应加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双边关系,高质量地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共同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同时,中国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战略性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提高中国对东盟贸易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殷永林 《东南亚》2009,(3):46-50
受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短期内中印商品贸易处于下滑和恢复增长阶段。受目前中印商品贸易规模、印度对进口中国商品心存疑虑以及中印商品贸易严重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中期甚至更长时间内,中印商品贸易将进入平缓增长期。为保持中印商品贸易持续增长,中印双方有必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印经济关系中存在诸多问题,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一是中印经济关系发展程度不高;二是印度在双方贸易中存在较大的逆差;三是近年来中印贸易出现下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双方运输通道不畅;二是印度出口能力不强;三是印度存在顾虑较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印自由贸易区建设意义重大。为解决中印经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中印应该增强相互信任,加速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促进中印贸易扩大,推动中印投资增加,促使中印经济关系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印医药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中国对印度医药贸易持续性顺差,我国对印度的医药出口超出了传统优势所能解释的范围。"本地市场效应"认为我国日益增大的国内市场会促使某些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这些具有规模经济的产品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本文综合新贸易理论和传统贸易理论,在Schumacher(2003)1构建的引力模型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中印医药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结果显示在6大类医药产品中有5类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在传统比较优势不断弱化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本地市场效应来保证我国对印度医药出口贸易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与印度政治关系的改善,中印双边贸易投资不断扩大。但中印之间也存在着贸易投资比重小、贸易不平衡、贸易摩擦频繁等问题。本文分析中国与印度贸易投资的现状与问题,探讨其发展趋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印度主流英文媒体上,发生了围绕中印贸易问题的争论。有的文章从维护印度经济利益的角度反对中印贸易;有的文章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渲染"中国威胁";也有观点主张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分开,印度可以从中印双方经贸合作中获利发展。印度主流媒体中,对中印贸易的负面舆论居于主导地位。这与中印经贸关系矛盾、印度对华整体舆论态度、民间沟通交流不足、印度舆论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及利益集团推波助澜等因素有关。在中印深化合作的进程中,媒体要发挥"展形象"的使命,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为中印经贸合作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8.
霍强  秦绍娟 《东南亚》2015,(2):37-42,109
本文以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与印度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特点来构建进口和出口贸易引力模型,并运用2001~2012年中国与38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进口和出口贸易引力模型,测算中国与印度进口和出口贸易潜力。近年来中国与印度进出口贸易潜力系数均大于1,进口贸易潜力巨大,出口贸易也有空间,而提升双边贸易合作关系、建设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等举措可以进一步释放双边贸易潜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BRCA和IRCA二维分析框架分析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竞争力模式和水平的分布和变动情况。结果显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不利于中国对东盟的双边贸易竞争力,但显著提升了东盟对中国的贸易竞争力;CAFTA增加了中国和东盟部分初级产品行业的互补性,但增加了更多制造品行业的竞争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产业分工合作重点是BRCA低于1但IRCA高于1的第Ⅲ类行业。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对外贸易总体规模偏小,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世界趋势逆向而动,主要特征是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低,服务贸易发展不足,而且这种趋势近年还在强化,导致俄罗斯国民经济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俄罗斯以原材料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的强化,使研究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印度的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印经贸关系的现状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印两国政治外交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双边商品贸易持续增长,商品贸易结构有一定变化据中国海关的统计资料,中印双边贸易额从1991年的2.648亿美元扩大为1998年的19.22亿美元,增长了6倍多,现在印度已成为中国在南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在中国外贸伙伴中名列第20位(见表1)。表1 中国与印度的商品贸易(1991~1998年)     (亿美元)     时间中国对印出口中国从印度进口贸易平衡贸易总额…  相似文献   

12.
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贸易结构变化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文章对CMS模型进口需求结构效应和出口结构效应及两者细分效应的算法进行了调整,并运用改进的CMS模型对中国出口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同时为了研究各影响因素在重要时期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文章将研究周期设定为2008—2022年,包括了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等重大事件。研究发现:(1)中国对东盟商品出口规模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进口需求规模扩大、出口整体竞争力提升,以及两者交互作用的整体交互效应。在结构上表现为进口需求结构效应显著促进出口,出口结构效应抑制出口的特征。(2)出口结构效应抑制出口主要是因为我国出口集中在出口效应较低的国家和商品上。(3)在东盟面临危机时,需求驱动的增长模式和本来就抑制出口的出口结构,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更加明显。因此,为了促进中国对东盟出口平稳增长,需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提高中国商品出口竞争力;充分利用好RCEP减税和原产地累积等规则挖掘商机;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全面提升中国—东盟经贸制度型开放水平,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墨贸易加速发展,双边贸易总量稳步增长,贸易产品的加工程度、技术构成和集中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并存,尤其是在高技术领域内,产业内贸易已经占据主导优势。但是,影响双边贸易持续、深入发展的问题和障碍同样不容忽视。中墨贸易在绝对数量增长的同时,其相对发展速度滞后于中拉贸易的增长,两国双边贸易的结合度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中墨贸易长期处于相对不平衡状态;双方海关在统计方法、原产地规则和统计渠道等方面的差别,以及受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两国双边贸易的统计存在较大差异,其规模超出了可解释的正常范围;中墨贸易认知上的差异及其导致的后果,对双边贸易的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印贸易现状与制约双边贸易发展的原因陈继东唐璐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毗邻的地理位置、巨大的市场容量,具备了开展经贸往来的较好条件。然而,中印两国的贸易现状却与两国的市场容量极不相称,发展潜力很大,值得研究、分析。一、中印贸易的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中巴商品贸易的基础,回顾了中巴商品贸易增长的情况,分析了双方商品贸易的结构,指出了双方商品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中巴商品贸易发展的建议。文章指出,目前中国已经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商品贸易伙伴,但是巴方贸易逆差严重,能够出口中国的商品种类较少,双方政府应采取一些措施促进双边贸易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印度和中国两国海关的机构设置,权利管辖以及税收政策的制定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双方存在的差异,为深入研究中印贸易领域和规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泰国出口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无庸置疑,外部因素对泰国经济这一成就起了重大作用,泰国出口主要是传统初级产品,其中许多产品的生产状况从根本上说不但取决于变化莫测的气候,而且还取决于世界市场的需求和产品价格的涨落。为了使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生产多样化,当局曾采取过一些富有成效的措施。但是,泰国贸易的成就仍继续受到波动不定的国际需求、价格、汇率和利率以及主要市场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印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进程有所加快,但仍然保留了浓重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倾向。近年来,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位居各国之首,对中资企业投资和商品准入设置障碍。究其原因,一是印度特有的历史和政治格局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保护主义传统,二是印方在双边贸易关系中处于劣势,三是中印两国政治安全互信仍有提升空间,四是域外大国拉拢疏离双方合作关系。尽管如此,双方经济产业的互补性、应对国际经贸格局变化的共同挑战、上海合作组织经贸促进功能增强等都为两国经贸合作条件的改善创造了新的机遇。我国应加强同印方发展战略对接,推动RCEP等区域经贸安排落地,适度扩大印度商品服务进口,探索与第三国共同开拓印度市场。  相似文献   

19.
周建华 《东南亚》2010,(4):32-36
中国和印度都属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但两国的贸易结构及方式、产业结构却有很大的区别。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和印度,如何发挥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贸易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和印度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服务业和工业已是印度经济增长的两大驱动器,服务出口占出口的比重一直较大,制造业也不断融入国际分工;贸易模式的转型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日本都是东盟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都把扩大机电产品出口作为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生产力要素。文章采用出口相似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从多个视角对中日机电产品在东盟市场上的规模、贸易结构及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发现中日两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层次较低,但整体而言又各具特色,具有差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