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剧发源于博兴县闫坊镇、纯化乡一带,是山东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由民间艺术———花鼓、小曲、杂调为主,并吸收了“腔”、“梆子”、“京剧”等戏曲艺术和山东琴书的艺术成分,不断丰富壮大而形成,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一、吕剧发源的地域和成戏前的艺术背景据...  相似文献   

2.
周平 《党史纵览》2003,(1):11-13
庐剧(旧称倒七戏,俗称小倒戏)是安徽土生土长的四大地方剧种之一,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张治中生前对庐剧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喜爱庐剧,而且在不同场合引荐和宣传庐剧,为庐剧事业的繁荣倾注了心血。  相似文献   

3.
2013年.武汉市江夏区继续打造谭鑫培京剧文化品牌,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谭鑫培杯’2013武汉戏曲达人秀”活动.给广大票友戏迷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为弘扬传统戏曲文化,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惠民,建设文化强区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吴江 《新湘评论》2008,(9):55-57
在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京剧是观众最广泛、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京剧刚产生的时候叫皮黄戏。又叫京腔大戏,后来叫京戏、京剧,在台湾和海外,也称为国剧。  相似文献   

5.
吴江 《学习导报》2008,(9):55-57
在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京剧是观众最广泛、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京剧刚产生的时候叫皮黄戏。又叫京腔大戏,后来叫京戏、京剧,在台湾和海外,也称为国剧。  相似文献   

6.
《理论导报》2012,(6):69-I0005
赣剧是我国重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属于多声腔地方剧种,也是赣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中高腔又是古老的声腔。被学界称为戏曲唱腔的“活化石”和“大熊猫”,高腔最初在弋阳地区产生,但在乐平得到了保存和发展,迄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乐平作为赣剧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深厚的戏曲文化土壤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被学术界公认为真正的赣剧之乡。  相似文献   

7.
江正云  李松 《学习月刊》2013,(14):23-24
在当前的中国戏曲史研究中,学界关于戏曲现代戏的概念一直存在模糊之处。本文拟结合戏曲现代戏、京剧现代戏、"样板戏"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具体的史实予以辨析。一、何谓戏曲现代戏学界关于现代戏的界定未有定论。刘厚生认为"我们所说的现代戏概念,主要是指二十世纪初清末以来的当代题材戏";高义龙、李晓主编的《中国戏曲现代戏史》清理了戏曲现代戏的历史过程,他们认为,20世纪前三十年表现当时社会现实的戏曲称为时装新戏;而30年代起在陕甘  相似文献   

8.
沙敏 《北京党史》2012,(2):43-45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北京最早。的戏剧文艺称为“院本”.至元蛇剧艺术得以高度发展,清代,代戏剧艺术得以高度发展,清代,北京举行过大规模的戏曲集中演出.促进了戏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出现了全国最大的剧种之一——京剧。  相似文献   

9.
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她那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色彩斑斓的舞台服饰,自具韵味的流派唱腔,无不充满着神奇的魅力,作为“三大国粹”之一的京剧,更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然而在流行音乐风靡神州大地的今天,我国传统的戏曲音乐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们对此更是了解得少之又少,有的几乎是一无所知,更不用说是幼儿园的孩子了。因此,在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如何用新的教育手段让幼儿走进戏曲,是值得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石述思 《党课》2011,(20):121-122
在酒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茅台酒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号称“国酒”,地位类似于戏曲中的“国粹”京剧,但显然比没落的“国粹”更有市场。  相似文献   

11.
晓萍 《支部生活》2010,(3):53-54
“国粹”之一的京剧,自乾隆五五年(1790年)在我国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相继进入北京后,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唱腔的徽调和汉调、昆腔、秦腔等地方民间曲调相互融合发展起来,成为从帝王到寻常百姓都喜爱的一种戏曲。  相似文献   

12.
一坛傩戏     
宋代朱熹《论语集注》曰:“傩虽古礼而近于戏”;清人杨静亭《都门纪略》谓“戏肇端于傩与歌斯二者之间”。傩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在古老的艺术表现中,那些久远的故事正被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3.
论艺术欣赏的审美心理定势─—兼论京剧振兴刘本锋振兴京剧、弘扬民族艺术是振奋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江泽民同志号召大家:“做好振兴京剧、振兴戏曲、振兴民族艺术这篇文章。”近年来,“京剧艺术在新的形势下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日趋...  相似文献   

14.
常德丝弦戏,是由曲艺品种常德丝弦发展而来的地方戏曲新剧种。  相似文献   

15.
样板戏审美效应与传统戏曲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样板戏审美效应与传统戏曲改革仪平策当前,在我国的文化市场和一些文艺活动中,产生于六、七十年代的“样板戏”正成为一个群众性的消费欣赏热点。应当说,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审美文化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样板戏效应”。尤其在上上下下皆为传统戏曲的生存而苦思良策、...  相似文献   

16.
江正云  李松 《学习月刊》2013,(16):30-31
戏曲现代戏是中国戏曲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以京剧作为艺术载体的现代戏(即京剧现代戏).则是中国戏曲现代戏的主体.它尤其在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了檄其重要而特殊的艺术景观。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京剧现代戏.其发展阶段包括新中国成立之前和之后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17.
60年代中期,毛泽东曾先后对文艺问题作出两个批示。1963年12月的第一个批示,针对的是戏曲舞台上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1964年6月底第二个批示作出的时候,文艺界已开始进行一件当时被认为是“文化战线上的一个大革命”的盛事——京剧改革。 1964年6月5日至7月31日,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28个剧团参加演出,共37个戏,其中有名的剧目是黑龙  相似文献   

18.
在地方戏曲日渐衰落的背景下,黄梅戏通过对曹禺的名剧《雷雨》的改编异军突起,成为时下中国戏剧舞台上的明星。本文试图从文化研究的视角,细致解读黄梅戏版《雷雨》的改编和接受情况,并以此为切入点,思考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思想状况和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论调:“戏曲改革算什么新鲜的事儿呢!戏曲改革自古有之,一部中国戏曲史,就是中国戏曲改革发展的历史。”这是大错特错! 为什么? 我们通常所说的戏曲改革,不是别的,是指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现在戏曲传统问题上,以至一切文化传统问题上所提出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指导方针及其贯彻在民族戏曲方面全部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戏曲学校始建于1957年。“文革”期间曾合并到吉林艺术学校,只保留京剧、地方戏两科。1978年经省政府批准恢复吉林戏曲学校建制。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使艺术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主动适应文化市场的需要,以邓惜华为首的校领导班子确立了“从严治党,从严治校,从严治学”的办学思想,抓住机遇,以超前的改革胆略,制定了“以戏曲为主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学科办学”的改革方针,对学校的教育体制、办学方向、人事制度等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改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