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贫穷的外套     
李乔 《党建文汇》2008,(2):48-48
农夫回家时,发现屋里有个衣不蔽体的陌生人:“嘿,”他大声喊,“这是我的家,你赶紧离开!”“尊敬的先生,”陌生人回答,“从今天起,这儿也将是我的家了,您怎么可以把我赶走呢?”农夫奇怪地问:“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你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1,(20):84-85
三岁多的时候,翩翩忽然开始关心生死问题,一天在卫生间担心地问我:“妈妈,将来你老了的话,很快会死的,是吗?”我安慰她:“那还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事呢!”某天路过一家花圈店,她大为惊艳:“这么多漂亮的花呀!”我说这是花圈,是送给去世的人的。她问:“为什么人死了要送花圈呢?”  相似文献   

3.
李秋生 《学习导报》2010,(21):32-33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有一次去修车,一名女工接待了他。那女工长得很漂亮,车也修得很好,这一切都吸引了洛,他便问:“你喜欢看电影吗?”“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女工答后说:“好了,先生,您可以开走了。”洛却依依不舍:“小姐,你可以陪我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洛依然不死心地问:“既然你喜欢看电影,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相似文献   

4.
梁新 《学习月刊》2012,(22):1-1
11月8日这天,我随便问了几位群众,都让我感到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党和国家的大事。我问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老人说:“怎么不知道呢?今天是十八大开幕的日子”:我又问怎么这么清楚:老人说“我是老党员,能不关心十八大么?”我问一位农民工:“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位农民工脱口而出:“今天是十八大召开的日子”。我又问一位去超市买东西的大姐:“大姐,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位大姐也是不假思索就答出:“今天是我们党十八大召开的日子。”群众关注党的政策走向,是因为和自己的生活有关。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有荧。和自己的未来有关。那么,群众都关注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鸡毛与令箭     
易水寒 《党员文摘》2007,(10):22-22
宋仁宗出游,多次回头找饮水的器具,没找到,也没吱声。回到宫里,他渴坏了,“咕咚咕咚”喝了好几杯水。旁边的人问:“皇上,您渴成这样,干吗刚才不说呢?”仁宗回答:“如果我说了,一定会有人因此获罪啊!”  相似文献   

6.
最近,东北又出一名巨贪———某行黑龙江省分行副行长丁志国因贪污受贿达一千余万元被法办。据说,这位金融蛀虫有一句常挂嘴边的“名言”:“要在一个单位混,什么关系都得整明白。”那么,他所标榜的“需要整明白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呢?是下级关系?肯定不是。因为这位丁行长在任市行行长时,是个出了名的“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的主儿,下属员工无不恨之怨之。其霸道作风,常让下属胆战心惊。有一次,上级行打电话找丁志国,因其不在单位,秘书便接通了他的手机。秘书随口问了句“丁行长您在哪儿”,这位丁行长便不耐烦地训斥道…  相似文献   

7.
立身靠什么     
春节前,一位青年同志悄悄问一位老同志:“过节一定要给单位领导送礼吗?”老同志一怔:“嗯?我工作几十年,从没给哪位领导送过礼!”青年同志纳闷:“您真不知道?咱单位有些人每年春节都给领导送礼。”老同志摇摇头。青年同志半开玩笑地说:“怪不得您的仕途不够顺呢!”他告诉老同志:自己心里很矛盾,作为一名要求入党的青年,本不该沾那些庸俗的事,可又怕领导在乎,日后真给“小鞋”穿。还说,我就是想在30岁前把基础打好,也叫立身吧。  相似文献   

8.
孟兰英 《世纪风采》2013,(12):23-25
刘少奇: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1959年冬,刘少奇在海南岛休假时,当地干部在他生日那天送来一个带有“寿”字的大蛋糕。他知道后,生气地对秘书说:“谁叫你们搞的?赶快拿走!”然后问王光美,知道不知道,  相似文献   

9.
搬家     
有一次,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问张艺谋:“张导演,能不能问您一个私人问题?这几年,您的《英雄》、《十面埋伏》在国际、国内都取得了很高的票房,您已经是国际上知名的大导演了。有人传言,在当今电影界,仅‘张艺谋’这三个字,就是一个聚财的品牌,能不能透露一下,您现在到底有多少财富呢?”  相似文献   

10.
《新湘评论》2011,(6):52-53
一次,柏拉图对老师苏格拉底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柏拉图回答说:“他老是挑剔您的学说,并且不喜欢您的扁鼻子。”  相似文献   

11.
《学习导报》2011,(6):52-53
一次,柏拉图对老师苏格拉底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柏拉图回答说:“他老是挑剔您的学说,并且不喜欢您的扁鼻子。”  相似文献   

12.
1959年初春,梅宅书房里很暗,只有窗前一点光亮。梅兰芳披着~件深灰色的上衣,面朝窗伏案认真地书写着,一连十多天都这样。他凝重的神态,融合着书房里的色调,似是一幅庄严的油画。梅夫人进屋轻问:“何不请秘书笔录或整理呢?”梅兰芳放下笔。郑重答道:“不,这不能请人代笔!”原来,桌上厚厚的一叠文稿,是他重新亲笔撰写的《入党申请书》。其中写道:“本人已过花甲之年。却时刻自问:我为什么要申请入党?其实,早在建国初期,我就在心中立誓要为建设新中国努力工作,也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我由衷感激周恩来、陈毅、周扬等同志对我在政治上的亲切关怀……”解放初期。  相似文献   

13.
廷玉 《党建文汇》2009,(9):53-53
圣人问众门徒:“为什么生气的时候,我们会大喊大叫?”门徒们思考片刻说道:“因为我们失去了理智,我们的喊叫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你不能同对方心平气和地说话吗?虽然你很生气,但是他离你那么近,为什么要大声喊呢?”圣人问。门徒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是没有一个令圣人满意。最终,圣人解释说:“当两个人怒目以对时,他们的‘心’离得很远。为了跨越距离的障碍让对方听见,他们不得不呼喊。  相似文献   

14.
爱的表白     
《党员文摘》2009,(11):10-10
阿明暗恋一位女同学,决定先匿名写信给她。朋友问:“那她反应如何?”阿明:“很激动,”朋友:“那很好嘛!然后呢?”阿明:“然后她就报警了。”  相似文献   

15.
见不得人     
佚名 《党员文摘》2009,(3):15-15
县电视台记者到某乡就县里实施的一项政绩工程进行采访,硬拉住农民要他说点好话。农民被记者劝得无奈,只好按记者的话说了一遍。说完后农民问:“播出时能否把我的脸用马赛克蒙起来?”记者奇怪地问:“为什么?”农民说:“电视里不都这样吗?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时就用马赛克把他的脸遮住。现在我违背良心说了这些话,也见不得人呢!”  相似文献   

16.
笑笑     
《党建文汇》2014,(4):62-62
在家吗 刚接一电话,那人张嘴就问:“哎,你在家吗?”号码陌生.但这语气肯定是熟人啊.不知道是谁还怕尴尬。于是我也装熟回他:“我周五还能在家?饭局啊!一到周五就这样,好几个局,你在哪儿呢?啥事?”对方沉默一会儿.说:“你叫的外卖,我在你家门口呢。”  相似文献   

17.
1959年初春,梅宅书房里很暗,只有窗前一点光亮。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披着一件深灰色的上衣,背门朝窗伏案认真地书写着.一连十多天都是这样。他那凝重的神态.融合着书房里的色调.似是一幅庄严的油画。夫人进屋轻问:“何不请秘书笔录或整理呢?”梅兰芳放下笔,郑重答道:“不,这不能请人代笔!”  相似文献   

18.
沈岳明 《求贤》2010,(4):49-49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美国思科系统公司总裁钱伯斯接受记者的现场采访。记者问:“作为公司的总裁,您对公司的业务应该非常了解,您能跟我们谈谈贵公司的主要业务吗?”钱伯斯摇摇头,说:“对不起,这要问我的业务经理。公司业务方面的知识,我几乎是一窍不通!”  相似文献   

19.
钓鱼     
张学伟 《党课》2011,(10):71-71
廖老师在河边钓鱼,来了三个学生。仅仅小半天功夫,廖老师就钓上了半篓鱼。廖老师钓鱼却不吃鱼,要将篓里的鱼分给三个学生。谁知,有两个学生摇摇头,不要鱼。结果,半篓鱼让另外—个学生全部带走了。见岸上的两个学生不走,廖老师问:“你俩不要鱼,那要什么?”其中一个学生不客气地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宝贝——高级钓竿。”廖老师惊诧地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学生答:“那篓鱼虽然多,可很快就会吃完的。我要是有您这宝贝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鱼了,  相似文献   

20.
苏峰 《北京党史》2009,(2):31-38
一、实事求是的突出楷模 韩伯平:1947年,晋察冀土改初期,阜平有些村、镇在斗争地主时,发生了打死地主的事件。然而刘仁的驻地桑园村却没有打死的事情。当时也斗地主,挖浮财,在斗争中,有些人喊着:“打死他!打死他!”刘仁同志就把几个积极分子叫到他的屋里,问:“你们知道打死人就活不了了吗?”他们答:“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