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李武西 《新湘评论》2010,(16):53-53
她用一根皮带,把双胞胎儿子的脚脖子捆上,摁到沙发上,她坐在儿子的腿上,对儿子说,只压一会儿就好了。可是她坐上去就不起来了,儿子痛得大哭,在后面使劲砸她的背,骂她:"妈妈是大坏蛋……"  相似文献   

2.
陈女士和老伴退休后一直和两个儿子单过。这几年,老伴患了老年痴呆症,陈女士自己也不好,照顾不了老伴了。一天,陈女士召集两个儿子商量养老的事。经过协商,她与儿子达成一致,自己和老伴由两个儿子分开赡养,陈女士还和两个儿子签了一份赡养协议。随后,两位老人各自跟着儿子生活。可没过几个月,陈女士就后悔了,她觉得除了生活上的不方便,感情上也接受不了。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7日.家住甘肃省兰州市小稍门的周女士收到从北京寄来的一个邮包,同事们都很羡慕她,以为是周女士在北京上大学的儿子给她寄来了小礼物,只有周女士哭笑不得:“哪里是什么礼物!是儿子穿脏的衣服,寄回来让我洗!”  相似文献   

4.
王瑜 《党建文汇》2011,(10):36-36
崔女士将自己所有的一套房屋借给儿子王某当做婚房,结果“啃老”儿子婚后却一直拒绝搬走,导致崔女士居无定所。无奈之下她将亲生儿子起诉到法院要求讨回房屋。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法院当庭判决儿子王某和儿媳腾退房屋。崔女士说,王某从初中毕业后就一直闲散在家,后来因为结婚无房,她和丈夫便将位于密云县鼓楼东区的一套楼房借给王某做新房使用。  相似文献   

5.
2001年大年三十晚上,杭州市留下镇的一栋农舍里,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早早地准备好团年饭,呆呆地坐在大门口,守望着经过村前的那条简易公路,她在等她的儿子这么晚了,莫非儿子不回来了?但是他说过要回来陪她过年的啊……  相似文献   

6.
卫志良 《党课》2008,(7):73-73
6月3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离休老干部、老党员史维兰的追悼会上,她的女儿郑重地将母亲临终前嘱托的1000元“特殊党费”交给街道党工委。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听说儿子要去一线救灾,身体已极度虚弱的老人坚定地对儿子说:“去吧,多为灾区人民做点事情,不要管我。”在老人生命垂危之际,家属们征求她的意见,是否叫儿子回来,她坚决地拒绝了,艰难地说:  相似文献   

7.
“我要为儿子写一部成长史,在他18岁的时候送给他。”尽管肩挑江津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的重任,杨利把太多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但作为一个母亲,她始终坚持着对儿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关注和记录。在许多个加班后的深夜,她将心灵深处对儿子的牵挂和爱都变成了心灵手记。  相似文献   

8.
她已年逾古稀,9年前丈夫和儿子相继离世,留下了5.4万元的债务。从此,她便每天风雨无阻地行走在大街上捡废品,攒钱还债,用这样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诚信。如今,9年过去,她终于可以挺直腰板舒心地说:“老伴和儿子欠下的债务我还清了!”  相似文献   

9.
仲藜 《廉政瞭望》2008,(10):50-51
一位靠收废品生存、身患绝症的母亲在生命进入倒计时之际,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北京鸟巢见参加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儿子最后一面。可是当好心人助她圆梦之际,却发现儿子原来参加的是残奥会开幕式文艺表演。这场美丽的误会之后,绝症母亲能够完成最后的心愿再次进入鸟巢,再续她的特殊奥运之旅吗?  相似文献   

10.
剑锋  小兴 《党员文摘》2009,(7):18-19
头疼儿子,打工嫂发现商机 今年38岁的王修梅是河南省唐河县王集镇人。1997年,从县化肥厂停薪留职后,她到南阳油田打工。几年下来,她省吃俭用有了一些积蓄。  相似文献   

11.
母爱之旅     
再长的路也有尽头,再多的苦难也会结束。刘列艳——一个中年女性,在历经太多磨难的时候,她没有放弃希望,没有放弃对儿子的那份真挚而浓烈的爱。四月的街头。华灯初上之时.当她迎着散发花香的春风,迈着奔波了一天的疲乏脚步向家中回归之时,她心中的信念依然那样坚定,她相信,只要努力,只要自己不言放弃,儿子的病一定会好起来。  相似文献   

12.
吴育瑞 《当代贵州》2007,(17):40-40
与龙玉兰的交谈是从她的家人开始的。说到家人,在工作中巾帼不让须眉的她十分遗憾,那愧对家人的表情在清秀的面庞上显露出来。龙玉兰说,自打儿子出生几个月后。孩子就一直吃住在婆家,而自己总是忙于工作,再没时间与机会好好带过儿子。  相似文献   

13.
付春阳 《奋斗》2014,(10):63-64
当年,赵一曼烈士被押上去珠河县的火车时,她知道日军要将自己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的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相似文献   

14.
张杰 《党建文汇》2002,(10):27-27
赵丽蓉自己没有文化,可是,她一生中嫁的两个丈夫都是大学毕业生,而且是亲生兄弟。赵丽蓉生前从不愿意披露此事,这次也是经过她的儿子们同意后,笔者才写了这件事。  相似文献   

15.
我以前在台北有位邻居,从她孩子出国留学,就四处得意地张扬,秀她儿子开的医院和孙女的照片,3年前老两口宣布要移民,把房子让给亲戚住,但却没多久就回来了. 从此除非有人问,她再也不提儿子.不是她儿子垮了,是她儿子更棒了,忙得早出晚归,连老爸老妈看病,都往自己医院一扔,半夜下班才像败兵似的带他们回家,更甭说谈心了.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放弃     
三秋树 《廉政瞭望》2013,(22):68-69
一 听到儿子遭遇车祸不幸身亡的消息,罗瑛一整天都没有缓过神来。她还没有来得及悲痛,就急急忙忙地赶赴儿子所在的那个北方城市。  相似文献   

17.
李女士刚结婚那会儿,用自己的木料制作了一个酒柜,送给了公公刘老汉。李女士的丈夫经常和李女士吵架。李女士在丈夫那儿受了委屈,便向刘老汉诉苦,希望他管教儿子。可刘老汉不管教儿子,还总是向着儿子说话。一次,李女士被气急了,她抄起身边的铁锨,将她送给公公的那个酒柜砸坏了。刘老汉把儿媳告到法庭,要求李女士赔偿。  相似文献   

18.
快乐地工作     
《当代党员》2011,(1):1-1
她18岁开始经商,挣下了两间门面,丈夫是镇领导,儿子上大学,日子过得很滋润。 接到党组织邀请她回社区竞选总支书记的召唤,她立即辞去月薪4000多元的工作。当上社区总支书记后,她每天工作到深夜,把社区6000多居民团煞成一家人,什么事儿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19.
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早在1950年代初,随着电影《赵一曼》的放映,就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特别是赵一曼英勇就义前给她的儿子宁儿留下的遗嘱,更让人耳熟能详,记忆犹新。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丈夫——陈达邦。  相似文献   

20.
李小红是江津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也是一位平凡的母亲。18年来,她用如山母爱,点亮了脑瘫儿子的生命之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