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陈阳 《理论文萃》2008,(1):55-63
雅典对苏格拉底的审判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转折和旋涡,标志着雅典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剧烈的冲突——言行合一传统的颠覆和古典民主思想的式微。罗马共和末期,塞涅卡拒绝法庭审判而由学生尼禄赐死,则意味着一种转折,在他那里,古典政治学终结了。相反,一种对近代影响巨大的政治理论开始出现:国家与政府只是堕落的时代中人类不得不承受的命运安排,善与正义的完全实现意味着国家与政府的消亡。古典时代之后,对耶稣基督的审判,开创了基督教政治思想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学习导报》2011,(6):52-53
一次,柏拉图对老师苏格拉底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柏拉图回答说:“他老是挑剔您的学说,并且不喜欢您的扁鼻子。”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11,(6):52-53
一次,柏拉图对老师苏格拉底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柏拉图回答说:“他老是挑剔您的学说,并且不喜欢您的扁鼻子。”  相似文献   

4.
要懂得低头     
有人问哲学家苏格拉底:“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答:“三尺!”“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许多窟窿。”苏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能够长久地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政治逻辑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象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古希腊哲学作为西方思想之河的源头,为人类思维提供了愈掘愈新的精神资源。柏拉图作为第一位有完整著述传之于世的古希腊先哲,他的政治逻辑开启范式影响深远。柏拉图生活于雅典民主政治由盛而衰的历史变革时期,急剧动荡的城邦政治与纷乱无序的城邦生活加之他那重构一切的宏图大略,启使他思考完善的人和完善的生活,也即苏格拉底关注的“正确的生活方式”。由于古希腊的个人生活与城邦国家的兴衰休戚相关,所以完善的人与完善的生活在柏拉图的逻辑中即意味着一个人在完善的国家中的生活。由此,柏拉图围绕着“…  相似文献   

6.
凌峰看待丑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审美观。知道自己“丑”的人不丑.不知道自己“丑”的人才丑:“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没有自知之明,就会混淆丑与关,因此导致颠倒是非。  相似文献   

7.
忘却     
《党课》2010,(3):59-59
有人问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先生,你可曾听说……” “且慢,朋友,”这位哲人立即打断了他的话,“你是否确知你要告诉我的话全部都是真的?”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专家和学者们都一直坚持哲学是给人以智慧的智慧之学;1996年7月2日,郑一奇同志在《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史学──智慧之学。笔者仅就哲学、史学何以称为智慧之学以及二者的统一谈点认识,以就教于同仁。(一)“哲学”源于希腊文,意指爱智慧.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列宁称其为道德哲学的创始者)很有学问,且善于论辩.据说,一次他和欧提德漠斯进行了一场关于什么是“善”的问答,内容如下:欧问:请问苏格拉底先生,什么是善?苏反问:盗窃、欺骗、卖人当奴隶,是善还是恶?欧答:是恶.苏又反问:欺骗敌人是恶吗?欧答…  相似文献   

9.
树有根,人也有“根”;树无根会枯萎,那么,人无“根”会怎样?什么又是人的“根”呢?不久前,在西部某地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有一位来自某大都市、派头十足的人。一发言就“语出惊人”:“刚才,我问过许多人,知道什么是CEO吗?结果没有一个人答得上来。现在,我还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有谁知道?”台下居然没有人吭声。不知道在坐的是真不知道呢,还是虽然知道但不屑于回答他这样的问题。有几个人面面相觑。好像在为自己的“无知”感到汗颜。  相似文献   

10.
人格的魅力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社会性。在人的社会性中,人格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诚如歌德所说:“人格是至高无上的价值”。人格,不是生来就有的抽象物,而是一个人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淀的内在综合特质,是一个人思想意识、性格志趣、言谈举止的集中体现和惯常模式。人格有高下之分。高尚的人格,能冲破时代的羁绊、阶级的局限,彪炳史册,世所敬仰。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刚直不阿的海瑞……都给世世代代的人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英国作家斯迈尔斯写的《人生的职责》一书中,介绍古雅典英雄…  相似文献   

11.
路的断想     
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岁月长长路长长》,引发了我不少有关路的联想与思考。一前不久,美国的一篇研究报告称:汉字能治病、其科学性如何,我无法论定。但汉字能给人以启示,引人去深思,甚至能使人顿悟某种哲理.却是确凿无疑的。比如这“路”字,是由“足”和“各”组成的,其表征及内涵是:各种各样的人,能走出(走着)各种各样的路。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在一条路上不管有多少人在走,总有一个勇于探路的先行者。没有勇气,便没有探路者;没有探路者,便没有路。三新加坡有一部…  相似文献   

12.
毛利 《廉政瞭望》2014,(11):76-76
“噢,克里托,叫人来把这些女人弄走。”苏格拉底临死时这么说。如果苏格拉底是个司机,那么他每次拥堵在内环高架上,没准内心也是这样地嘶吼:快,把这些女司机弄走。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每次我开车走在高架路上,背后总有无数辆死命嘀着我的喇叭。  相似文献   

13.
苏格拉底的哲学与人格是交融、统一地并进发展的,其以“善”为理念的“自我”理性化的哲学同当时社会存在决定的其人格的统一成为了一种必然。苏格拉底哲学与人格的统一实质上是一个哲学人格化、人格哲学化的过程,他的哲学实现着他的人格,他的人格升华着他的哲学。这种统一启示我们,要谦虚、正直、善良、仁爱、宽容地为人,要执著、全身心地追求知识、投身事业。  相似文献   

14.
风青杨 《党课》2012,(10):69-70
记得徐静蕾有一次在李咏主持的“咏乐汇”节目中回答问题时,有“粉丝”问老徐,说她是才女,在很多领域都很有建树,并且总是乐呵呵的,给人的感觉是她“老徐”是一个很容易成功的人。徐静蕾听完后,淡然一笑,说:“你们只看到了贼吃肉,没有看见贼挨打。”  相似文献   

15.
高考结束.暑期来临.那些“金榜题名”的考生自然欢欣地放松一下,而那些落榜者也不必落寞,因为孔老夫子也没有大学文凭,苏格拉底靠自学成为有学问的人.梁漱溟只是初中毕业就当了大学教授,比尔·盖茨则没有上完大学就去创业。这样说来,“落第不失志”是很有道理的,落榜后仍能干出一番大的事业.已经被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经历和成就所验证。就从古都北京商业繁荣的历史上看。众多的老字号中不都是“学院派”出身,至少有三家老字号是由“落榜者”创办的,这就是著名的“王致和”“全聚德”和“一得阁”。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要保持社会的稳定.以稳定求发展,以秩序求前进。邓小平同志反复要求:“我们搞四化,搞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6页)。他还说:“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4页)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发展就会一事无成。当前,在社会稳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安定的因素。从我们株洲的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一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相互…  相似文献   

17.
《新湘评论》2007,(9):1-1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和大学师生的见面会上,引用古希腊“七贤”之一泰勒斯的哲言寄语全体师生:“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  相似文献   

18.
凡人与名人     
如果做一个问卷调查,请被问者回答:“做凡人好还是做名人好?”我估计,被问的人有八九会说:“当然做名人好。”做名人当然好。请看,名人走到哪儿都会被前呼后拥,一大帮粉丝呵着你捧着你,有人会拿个本本挤上来求你签个龙飞凤舞的大名,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4,(4):92-92
有一个有名的“三八”理论: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这个人人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是在于业余时间怎么度过。时间是最有情,也最无情的东西,每人拥有的都一样,非常公平。但拥有资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资源的人才会成功。白天图生存,晚上求发展,这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欲为一代经纶手,须读几篇要紧书。”我们认为,一个人即使没有做“经纶手”的宏愿,也应当“有关家国书常读”。可是一提起读书,就有人喟叹没有时间,埋怨环境不好,说出许多不读书的“理由”。岂不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你是诚心好读者,在当今社会还能读不成书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