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廉政瞭望》2014,(4):18-20
13个月前,河南兰考“爱心妈妈”袁厉害自办的收养所发生火灾,其收养的7名弃婴不幸丧生,将袁厉害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房子被烧,接着孩子被带走,她突发心脏病住院.继而是种种质疑,她坚持了20多年的收养弃婴行为,也不得不终止。  相似文献   

2.
《前线》2012,(2):2
<正>昔日小小破烂王上学,对于吴传华来说曾是一种奢望他刚出生就遭遗弃,被一对拾荒的好心夫妇所收养。因家境贫寒,到了上学年纪,小传华只能以羡慕的眼神看着小伙伴们欢天喜地跨入学校大门。  相似文献   

3.
面对燃烧的汽车,青年民兵安宗杰跳进“火海”救出两条人命,落下个五级残废。面对穷凶极怒的刀歹徒。他又奋不顾身保护弱女身负重伤,坎坷的大半辈子中他收养了了3个“儿子”……他是大巴山中一个普通的庄稼汉,两次见义勇为的农村基层党员.传奇的人生路上——  相似文献   

4.
《党员文摘》2006,(5):F0002-F0002
2005年12月7日.是重庆黔江小女孩倪东艳8岁的生日。可这天早上.父亲仅仅说了句“照顾好妈妈”后,就停止了呼吸.小东艳从此就开始了独自照顾智障瘫痪母亲的艰苦生活。照片中的家简陋而昏暗.她就将作业拿到灶前.一边烧柴火做饭.一边借着火光做作业。曾经有好心人提出要收养这个可怜的孩子,小东艳却回绝了,因为她舍不得丢下智障的母亲。  相似文献   

5.
在文登市,有这样一位平凡女性,她爱岗敬业,清扫的路段年年是“示范路”;她感恩社会,用微薄的丁资甚至拾荒资助贫困学生;她自强不息,伺候卧病在床的母亲和丈夫,用赢弱的双肩挑起家庭重担。  相似文献   

6.
冯虞章 《党建文汇》2006,(10):14-14
凌晨5时,北京延庆县的王广森就骑车出了家门。此时,延庆县唐家堡村的鲁清合也顾不上吃早饭,推着双轮小车奔向村口。他们俩都是去“找”垃圾的。他们并不是拾荒人,但在延庆县,像他们这样每天争着找垃圾的有1000多人。  相似文献   

7.
感动甘肃·2010十大陇人骄子提名奖获得者胡佐周,是泾川县窑店镇东坡村一位憨厚朴实的农民。25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收养了一名患有“兰巩膜型脆骨病”的“玻璃女儿”,从那一天起,他就用父爱不仅为女儿撑起一片蓝天,给了她生活的希望,而且抱女上学,圆了女儿的大学梦,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人间真爱!  相似文献   

8.
姜澎 《党建文汇》2008,(12):35-35
案例:近日,记者来到长春市隆礼花园小区。在该小区的告示栏上,记者看到物业公司贴出的一个关于定点收购废品的通知,要求居民不要把废品卖给外来的拾荒人,更不能将拾荒人领进小区上门收购。通知告诉居民,小区内成立了收购点,有专人拾荒。  相似文献   

9.
《廉政瞭望》2009,(9):44-45
午饭时间,九龙坡黄桷坪铁路医院心理卫生中心。58岁的刘宗朝用筷子一口一口地送饭进嘴里。医生说:“他康复情况良好,目前正学习基本生活技能。”8月3日,《重庆晚报》刊登了《拾荒汉曾是国光集团总裁》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每天前往医院探视的人络绎不绝,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伸出援手帮助。  相似文献   

10.
钟新 《党建文汇》2006,(11):35-35
佘艳一出生就不知亲生父母,她只有收养她的“爸爸”。1996年11月30日,30岁的单身汉佘仕友在成都市双流县一座小桥旁的草丛中发现被冻得奄奄一息的新生婴儿。佘仕友买不起奶粉,就只好给婴儿喂米汤,所以佘艳从小体弱多病。佘仕友给孩子取名叫佘艳.因为她是秋天丰收季节出生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李飞从乡下初到广州的时候,只能靠捡垃圾谋生。现在,他已成为年收入十几万元的老板一族。这全靠他在拾荒中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事业”——二手砖专营。有一天,李飞在拆迁工地上挖了几百块旧砖, 被一个过路人按一毛钱一  相似文献   

12.
年过半百入党的他,把从牙缝里挤出的10万元.捐绐学校建图书馆;在三个亲生女儿都吵着要饭吃的困难时期,收养孤女供其完成学业;而他自己.10多年来没买一件新衣,一个正月才花1.5元.住在破旧的危房里不肯挪窝……  相似文献   

13.
南昌市社会福利院是一所以收养孤窦老人和社会遗弃婴幼儿为主,兼收自费代养老人的练合型省一级福利院。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院全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按照“开拓创新,先人一步,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我读了一篇题为《晒一晒我的拾荒母亲》的文章。文中的主人公于化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自丈夫身患重病后,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她开始了9年的拾荒生涯。大儿子冯英龙一度曾以母亲的工作为耻,直到亲自走进母亲的拾荒生活,才感受  相似文献   

15.
《廉政瞭望》2013,(4):10-10
微频道 @闾丘露薇:谈起袁厉害.很矛盾。政府首先缺位.她补上了,但有太多做得不好的地方。其实更重要的是透过这次火灾,思考如何完善弃婴收养制度和服务,而不是停留在好人让大家感动。  相似文献   

16.
史良明是成都市新都区军屯镇小学的民办教师。1987年7月的一天晚上.他在家门口发现一个躺在襁褓中的女婴。史良明的妻子周兴凤因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医生说不宜生育.夫妇俩便收养了这个女婴,取名史小娟。  相似文献   

17.
陈亦权 《廉政瞭望》2010,(17):51-51
现年53岁的简·艾丽斯是美国洛杉机辖内贝尔市的贫民,孀居多年,靠拾荒度日。  相似文献   

18.
微微 《廉政瞭望》2007,(4):22-23
他亲手抓捕了吸毒女犯,却收养了她被人视为蔽帚的女儿;他与女犯签下了监护协议,4年来,他履行着一个“父亲”的职责。2006年,他终于将“女儿”送进了大学校门。抓捕一名罪犯,接回一个“女儿”  相似文献   

19.
收养关系能解除吗陈某夫妇一生未能生育,于1969年3月收养了一个男婴,取名陈××。为使收养关系合法化,陈某还办理了有关的公证手续。十几载含辛茹苦,转眼养子陈××已长至18岁的一个大小伙子。为了让养子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养父陈某在不到退休年龄的情况下提前...  相似文献   

20.
韩乃寅 《奋斗》2006,(12):24-26,35
勤得利农场退休职工、共产党员康金环,自从1978年起收养患精神病的哈尔滨下乡知青李文魁28年如一日.用胜过慈母的爱温暖了这颗因失恋而尘封已久的心,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为组织负责,关爱群众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