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谈增设剽窃他人著作罪雷东生近年来,抄袭、剽窃他人著作予以发表的现象屡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剽窃行为既严重地侵犯了著作权人的著作权,欺骗了社会公众,也影响了文化市场的健康、正常发展,而原有的民事、行政制裁措施已不足以制止这种行为的发生,因此,运用刑...  相似文献   

2.
抄袭剽窃行为是指把他人智力成果据为己有,并用自己的名义发表该作品的行为。剽窃与抄袭两者含义略有不同,江建名先生认为:剽窃与抄袭意在微殊,但一般理解为:以多少改变形式或内容的方法,将他人作品全部或部分作为自己的作品加以发表的行为。而抄袭则是剽窃的一种直接手段。”①因此,抄袭与剽窃行为的本质是相同的,即非法地将他有的智力成果占为己有。抄袭剽窃行为古已有之。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尚未形成的年代,人们对抄袭剽窃行为只能给予道德上的谴责。然而,《著作权法》在我国已颁布多年,抄袭剽窃行为却屡禁不止,其中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3.
蒋卫忠 《中国律师》2004,(10):42-43
讨我国国内民商事领域存在的违约合算现象,是我几年前就有的想法,迟迟没有动笔是因为担心以偏概全。几年过去了,社会上的违约行为依然十分严重,违约合算现象也没有改观。虽有对此不满之声荡传于商界上下、法门内外,却不见有研檄之文。笔者认为,要把中国发展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打造诚信社会,必须要解决违约合算的问题,而敏锐、深刻、知情的法律人应当承担起透析违约合算现象并为其出招的责任。违约应当受到制裁,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已为国人常识。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违约现象仍然司空见惯,诚信守约的商德已经被侵蚀得黯然失色。可以说…  相似文献   

4.
【裁判要旨】高等学校学生提交课程论文是课程考试的一种方式,其抄袭行为属考试作弊,是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应当受到处罚。但高等学校不能适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四条第(五)项所规定的因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可以开除学生学籍的情形。该第(五)项所称的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  相似文献   

5.
"于艳茹案"是我国首个因论文抄袭导致博士学位撤销的行政诉讼案件。撤销于艳茹博士学位决定的合法性,必须结合教育行政法治的基本原理并结合案件事实予以评析。本案中的主要问题有:学位撤销的法律依据;这篇涉嫌抄袭的论文是否构成博士学位撤销的要件;"舞弊作伪"与"抄袭、剽窃"的区分;博士学位撤销的程序合法性;以及当事人权利救济。对抄袭剽窃行为的治理,除司法审查外,还应当建立一种回归知识理性的学术评审规范。  相似文献   

6.
<正> 抄袭亦称剽窃,是一种窃取他人作品为自己作品的行为。抄袭是最常见的一种侵害著作权的行为。要追究抄袭者的法律责任,首先需要划清抄袭与非抄袭的界限,准确认定抄袭的行为。是否对作品进行独立的创作活动是划分抄袭与非抄袭的总标准。但是,这一标准过于概括和抽象。要在实践中解决对抄袭的认定问题,有必要对此进行具体的分析。那么,具体地  相似文献   

7.
谈剽窃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剽窃、抄袭他人作品,是一种严重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侵权人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而且要承担行政责任。在现实生活中,剽窃也是侵犯著作权行为中发生得较多的一种,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剽窃者并非原文照搬他人作品,而是删删减减,修修改改,采取了更为隐蔽的手段,给案件的实际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认定剽窃的问题。一、剽窃、抄袭是否同义?  相似文献   

8.
浅析如何判定剽窃、抄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剽窃、抄袭不仅被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为一种严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而且也是在社会生活中存在比较广泛的一种现象。然而,如何才能准确地依照著作权法的规定,严厉制裁这种违法侵权行为,以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却是当前审判实践中迫切需要加以妥善解决的一个难题。为此...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术论文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 关于学术论文中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我国以往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如何认定抄袭剽窃行为方面。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抄袭行为的认定却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其原因之一,就是在我国学术领域中,目前有一种反常现象,“天下文章一大抄”见多不怪,抄来抄去,以致于最后谁是原始创作者,谁是抄袭者已分辩不清。笔者以为,产生这一状况的一个重要根源,是我国学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公众人物学术造假事件的曝光使得民众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关注进一步提升,其行为的危害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如何有效的防范、遏制抄袭等学习不端行为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讨论"剽窃"的法律概念,探究"剽窃"的认定标准,最后探讨的是抄袭的识别技术和检测工具。以冀对于"剽窃"的阻遏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1.
论抄袭的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抄袭的认定王毅抄袭,又称剽窃,是指将他人的作品据为己有,并以作者自居,在剽窃的作品上行使著作权的行为。①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作者的精神权利,也侵害了著作权人的经济权利,还欺骗了公众,所以历来受到人们的严厉谴责。目前,在各国著作权实践中,剽窃著作权案件...  相似文献   

12.
违约责任是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我国现行《合同法》规定,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为继续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施和经济补偿(包括支付违约金和违约赔偿损失)。笔者认为,继续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施是合同履行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合同义务的过程。而违约责任的承担是对违约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的承担,是违约行为致使对方当事人受到损害的补偿,主要体现在财产损失上的补偿,也是对违约行为人的违约行为处理结果。所以,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应为支付违约金和违约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3.
一合同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是维护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正常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任何国家的统治阶级,无不要求合同当事人必须严守合同纪律,全面履行合同,反对并制裁违约行为。因为任何违约行为,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在不同程度上给国家经济秩序带来消极影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合同违约现象却是不可避免的,当违约事实发生后,必须进行合同补救,使受损害一方能及时合理地得到补偿;制裁违约一方的违约行为,从而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性购买和保护性销售即为诸多合同补救方法之一。保护性购买,又称补进性购买,指买方在卖方违反合同的情况下,善意而适时地向第三者购买同类标的物,以替代卖方的履行,买方可于事后请求卖方补偿买方因保护性购买而花费的高于合同价金的差额,以及附带损失。保护性销售,是指卖方在买方违反合同不受领货物的情况下,适  相似文献   

14.
李文胜 《中外法学》1996,(1):28-30,36
<正> 我国刑法学者通常认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其中,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长期以来,这一观念在我国刑法学界处于主导地位,被认为是通说。但近些年来,也有一些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一)、二特征说。认为犯罪的基本特征有两个:1.犯罪必须是对社会有危害性的行为;2.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二)、四特征说。认为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四个:1.犯罪必须是对社会有危害的行为;2.犯罪必须是触犯刑律的行为;3.犯罪必须是有罪过的行为;4.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三)六特征说。认为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六个:1.行为的客观性;2.行为的质物性;3.行为的客观危害性;4.行为的主观意识性;5.行为的违法性;6.行为的应受惩罚性。除此之外,对于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这一观点,也有学者提出异议,有的认为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应受刑罚惩罚性,有的认为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刑事违法性。  相似文献   

15.
刘玉娟 《法制与社会》2010,(25):260-261
效率违约包括三个层面的概念或内涵:1.效率违约首先是一种违约行为,而且是根本违约行为;2.效率违约对应着特定的违约救济方式和责任形式:违约损害赔偿;3.效率违约之所谓"效率",不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也是现代民法尤其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本文指出从此三种维度考察效率违约在传统民法中的具体概念,方能把握其概念内涵、本质和特征,从而为引进效率违约制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前,“抄袭”一词成为影视圈的新热词,其传播与流行的程度与影视剧的热播基本同步,如影随形.是时候该为这个“抄袭”正名了. 抄袭之析:抄=窃 抄袭,在《辞海》中的释义为:把别人的文章、作品私自照抄作为自己的去发表;照搬别人的思想、方法、经验等. 在法律意义上,抄袭一词出现在1990年《著作权法》.该法第四十六条第一项即是“剽窃、抄袭他人作品的”.由此可见,1990年《著作权法》把剽窃和抄袭作为并列的侵权行为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17.
对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性质的一点异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览阅近几年大多数的民事诉讼法学教科书及有关的报刊文章,发现在谈及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性质时,几乎毫无二致地认为其只是一种强制性手段而不具有法律制裁的性质,认为法律制裁只包括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而这三种制裁的共同特点是对违反实体法的行为,依据实体法而给予的制裁。有的教科书更是一语破的:“只有实体法才规定法律制裁(北京政法学院民事诉讼法讲义第153页)。”  相似文献   

18.
(一) 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由于自己的过错,致使合同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而按照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应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所以违约金的支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必须要有违约的行为。这种行为就是当事人没有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2.要有过错。这种过错包括当事人的故意和过失两个方面;3.违约行为与过错之间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即当事人不全面履行合同是由其过错所造成的。这三个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必须说明,在实践中,有时会发生不具备上述三个条件而支付违约金的问题。比如,  相似文献   

19.
违约行为及其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违约行为 (一)违约行为的概念 违约或是违约行为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中的专门术语,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中原多用“不履行”表述与违约或是违约行为相类似的情况。但现在两者都采用。对于表述违约行为的概念,有着相当大的分歧。英美法系学者一般以债务人违反合同义务的形态为标准来表述违约行为的概念;相反,大陆法系则主要以债权的目的是否实现为标准来定义的,或者是债务的不履行。我国台湾学者史尚宽认为,不给付即是债务的不履行。我国学者多用解释的方法定义,认为“违约行为就  相似文献   

20.
案情简介某市的S杂志上刊登了一篇社会故事(简称J文),原告K、D自动对号入座,指控S杂志社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并有剽窃、抄袭行为。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即S杂志社)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由精神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