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看了贵刊的《专家谈台湾“3·20公投’,》,一时难以平静。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不顾台湾人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4,(5)
陈水扁罔顾台湾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打着和平与民主的幌子,一意孤行地挑动两岸民众对立、破坏两岸关系的所谓公投,是对台海和平与稳定的单方面挑衅,其实质是要为今后利用公投实现“台独”做准备。  相似文献   

3.
周铁农 《团结》2009,(3):4-8
2008年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变化。陈水扁和“台独”分裂势力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地推动所谓“去中国化”和“法理台独”等严重的分裂活动遭到空前惨败。坚持“九二共识”,坚持和平发展,希望通过改善两岸关系、扩大和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已成为广大台湾人民的期盼。自去年5·20以后,国民党重新夺回政权。台湾政局的变化,使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我认为民革全党都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化青 《瞭望》2000,(23)
面对海内外舆论对台湾新领导 人“5·20讲话”中关于两岸 关系方面内容的种种批驳,台湾“陆委会”主委5月22日“呼吁各界”对”讲话”要“从整体角度观察”。然而,越是基于“整体角度观察”,就让人越发感到这篇讲话经过精心包装,实际弦外有音。 其一,这篇讲话,虽然并未像李登辉1996年的“5·20讲话”那样,直接鼓吹两岸“制度之争”,诬指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是“反对民主”,但他暗将祖国大陆作为“反衬”。不仅标榜自己的当选是“民主的胜利”,而且声称这种“胜利”是“超越了恐惧、威胁和压迫…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2,(33)
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公然声称“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鼓吹“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在台湾社会引起强烈震动,受到舆论和各界的质疑。 《中国时报》评论说,陈水扁已经“变脸”了,他的“一边一国”论,其实就是李登辉“两国论”的另一说法。陈水扁从承诺不介入党务,到兼任民进党主  相似文献   

6.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争议仍未结束,在选举中大肆操弄“一边一国”、“公投制宪”的陈水扁,于“5·20”就职连任。陈水扁的“台独”言行和欺骗伎俩,台湾岛内的政局走向,都使海内外不能不对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产生高度疑虑。中台办、国台办5月17日发表的受权声明,站在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负责的高度,对两岸关系的前景作了清晰透彻的剖析。这对我们认识当前形势,遏止“台独”,维护两岸关系及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具有强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台湾倒扁运动的效果,要看两个“临界点”何时到来在泛蓝推动罢免案之时,泛绿方面以“六月雪”讥笑其不能持久,岛内不少媒体也认为“罢免案表决之日,即是陈水扁脱困之时”。当时,“名嘴”陈文茜即相对应地提出“九月枫”的说法,预言9月份才会是陈水扁处境最艰难、台湾政局变数最大的关键点。近来岛内“倒扁”声势再起,陈水扁困境加深,似乎印证了陈文茜的判断。然而,以台湾的政治气候推论,9月的秋风真的能让枫叶变色吗?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2,(33)
港澳舆论和有关人士强烈谴责陈水扁公然提出两岸“一边一国”及鼓吹所谓“公民投票”的“台独”言论,认为陈水扁把两千多万台湾人民的福祉视为个人的豪赌,把台湾推向危险的地步。  相似文献   

9.
近期陈水扁抛出的所谓“一边一国”论,引起海内外中国人的警惕,其言其行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李登辉当年提出的“两国论”。更加巧合的是,陈水扁最近又重弹李登辉在台上推行“戒急用忍”时执行的“南向政策”老调,意欲阻止台商到祖国大陆投资热潮的进一步发展。 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台湾当局都在极力推动台湾企业向南发展,但台湾媒体失望地指出,“南向政策”推动近十年,许多南行的台商却每况愈下,铩羽而归者不在少数。 与“南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台商投资祖国大陆虽然要遭遇“戒急用忍”和“三不通”的拦路虎,但台商依然络绎不绝,“西进”之路人潮汹涌。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台商掀起一波波到祖国大陆投资的热潮,从早期的中小传统企业到今日的高科技大厂,数以万计的台资企业已遍布大江南北,并正在从战术性投资转向战略性布局。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20日,为期42天的台湾“汉光18号”军事演习结束。此次以大陆为假想敌的台“三军”联合作战演习,假想大陆在2005年春季对台发起攻击,其规模之大、分量之重,前所未有。 自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上台后,台湾的各种军事演习剧增。2001年度举行的各类军事演习达300余次,成为近来台湾军事演习最多的一年。而在这些演习中,“汉光”演习被称为“年度重头大戏”。  相似文献   

11.
刘宏 《瞭望》2002,(34)
陈水扁当局为讨好美国,强势介入华航购机的商业活动,欲将华航原拟购买欧洲空中客车公司飞机的20亿美元订单,转为购买美国波音公司的飞机,在台湾岛内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陈水扁力推“台独”的困兽之斗,让他与其“台独”路线都从一个困境走向更大的困境自发表题为“民主台湾,声声不息”的元旦讲话起,陈水扁“急独”言行确实“声声不息”,步步进逼两岸关系红线。而各方的反应表明,陈水扃番番躁动,只换得“台独”路线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与两岸同胞的一致摒弃。  相似文献   

13.
一、台湾自草莱以来.历有人居,归属祖国大陆管辖《尚书·禹贡》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地理书,书中写道:“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岛夷”指台湾,“卉服”指纳贡。《前汉书·地理志》称:“会稽海外,有东夷人,分为二十余国。”“东夷”指台湾,“二十余国”指高山族泰雅、赛夏、布农等二十几个族群。上述史实,《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进一步的阐释,该书指出,勾践是夏禹的后代,禹王称帝时,中原王朝极具主权、领土意识,特别对周边“四夷”,总是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在手中,不断扩大中原王朝的辐射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早已政策失败、人格破产的陈水扁,2300万台湾民众的愤怒,又岂是一套“放权”把戏能平息得了的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陈水扁接连抛出颇具挑衅性“台独”言论。2006年元旦,他发表所谓“元旦文告”,不仅提出紧缩两岸经贸往来的倡议,而且还特别强调明年(2007年)可进行“新宪公投”,并于2008年催生一部所谓“合时、合身、合用的台湾新宪法”。农历新年初一(1月29日),陈水扁再度发表“台独”言论,提出“三点诉求”:即要认真考虑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在明年举行“新宪”公投。2月6日,陈水扁又声称,台湾的“国家主权”属于两千三百万台湾人民,不能和中国大陆十三亿人民共同分享。陈水扁不断发布“台独”论调,不仅…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发生已近一年,在这期间,世界各地恐怖主义的威吓、爆炸、袭击接连不断,阿富汗塔利班头目扬言这种“战争”刚刚开始,发誓要与西方大国打持久战。与此同时,美国组成反恐联盟连出重拳,各种恐怖组织受到重创而退缩,但仍四处活动。 在“9·11事件”后,国际局势的确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透过这些纷繁的事件,可以看出,国际局势在“变”中还有“不变”。  相似文献   

17.
12月22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在与台湾媒体记者的座谈会上对其“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又有了最新说词,他声称他在2000年5月20日就职演说中提到的“四不一没有”是有前提的,前提是“如果中共无意对台使用武力”,那他保证在任期之内做到“四不一没有”。陈水扁还声称,“何谓有意动武?已经瞄向台湾、针对性来做所谓飞弹试射和演习等,我们认为,这已经是很清楚的对台动武的意图,本来就没有‘四不一没有,的存在。” 针对陈水扁的说词,2003年12月25日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举行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对陈水扁狡诈无信,为了个人选举私利不惜制造台海危机的言行做了充分揭露,呼吁海内外中国人团结一致,制止陈水扁“台独赌博”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主事者陈明通虽是学者身份,却是台湾岛内公认的陈水扁智囊,且被认为极有可能出任“陆委会”主委一职日前,台湾大学教授陈明通抛出所谓“中华民国第二共和宪法草案”,拟冻结现行“中华民国宪法”,声称为“协商两岸终局政治安排”提供“宪法授权”。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08,(18):28-28
5月20日上午9点20分,陈水扁与马英九交接完毕,正式下台,当即失去了所谓“刑事豁免权”的保护伞。上午10点钟,台湾“最高检察署”特侦组马上签署“2008年特侦字第三号”,将陈水扁列为“国务机要费”案的被告,进行侦办,案由是贪渎罪。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所字结构”1.语法分析 a.“所字结构”的构成。 通过对《孟子》218例“所字结构”的调查考稽。“N·所·V”是其基式,其余的结构形式皆由此式而演化派生出来。一般说来,或隐去N,成了“所·V”式;或在“所·V”之间加上介词、介宾结构、副词、形容词等;或在“N·所”之间加个结构助词“之”,成了“N·之所·V”式,等等。 b.“所字结构”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