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论在政府职能转型中社会中介组织的角色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无论向市场,还是向社会转变职能,都需中介组织作为载体,形成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市场三层次的连动体系,从而使社会发展以一种均衡的状态进行。社会中介组织是社会利益关系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要求和产物,其发展使社会权力结构建立在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市场这一框架体系下,其本身在政府和市场之间起到联结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政府和社会中介组织相互利用来发展自己,促进社会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本文就社会中介组织的角色转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非营利组织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芳华 《行政与法》2003,(10):62-64
非营利组织是与政府机构和市场机制相平行的一种制度安排,作为制度安排,它同政府与市场一样存在着失灵。我国非营利组织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伴随政府职能转变而发展起来的,它自身存在资金、人才缺乏和组织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目前正面临社会需要非营利组织充分发展以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而非营利组织本身发展又难以为继的困境。由此,笔者建议采取如下对策:明确非营利组织的组织使命、加大对非营利组织管理和监督力度、加大对非营利组织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雪 《法制与社会》2013,(25):175-177
西方国家的规制理论是应市场失灵而产生,应政府失灵而改进,其基本路径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市场失灵现象,成为政府规制经济的正当理由,但政府也不是万能的,政府也会失灵。两者都会"失灵"的结果就是促使政府规制制度不断改进,以协调两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随着福利国家时代的到来,给付行政作为一种国家的治理模式和秩序类型在世界各国悄然兴起,它要求国家和政府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为国民提供生存照顾,增进公民的福利。然而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出现要求国家还权力与社会,从一些领域中退出,客观上为非政府组织在给付行政领域弥补政府失灵所带来的政府职能的缺位提供了空间。本文针对中国非政府组织失灵的表现形式,从行政法的角度提出治理非政府组织失灵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中介组织的行政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中介组织发端于西方社会,是市场经济和政府"双失灵"的必然选择。作为沟通政府与社会的桥梁纽带,社会中介组织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中介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受我国传统行政法理论的影响,在行政法学研究中,社会中介组织在行政法上的地位却不明确。本文拟从传统的行政主体理论入手,以公共行政理论为支撑,对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主体地位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政法学刊》2015,(4):76-82
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质上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政府的自我改革,改革中必然会面临困境,行政审批过程中目前面临诸多的困境:法律和现实的交锋——非行政许可审批概念的存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力量的较量——政府的越位、缺位和错位;政府和社会之间的纠结——第三部门的尴尬等。面对以上几种困境,我们借鉴日本和美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验,在《行政许可法》的基础上将非行政许可审批概念取消;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型,在服务型政府之下审视当代政府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积极培育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润滑剂"——第三部门(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逐步建立起政府依法监管、行业协会依法自律、中介机构依法执业的配套体制。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市场中介组织的几点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中介组织作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纽带”、“媒介”,对政府有效实施宏观调控职能有着其他社会组织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已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运作的经验所证明。借鉴国外的经验,我们在致力于建立发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同时,也应当大力发展、培育市场中介组织,积极引导、规范其行为,使之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强有力的辅助手段。一、市场中介组织的法律职能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市场中介组织具有四个基本法律职能:(一)…  相似文献   

8.
腐败作为一种世界文明的社会公害,其实质是以权谋私。腐败滋生蔓延的根源不能归咎于权力与市场之间存在联系,更不能简单地加罪于权力进入市场。因为政府权力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市场失灵的缺陷离不开国家权力的干预。权力的商品化才是腐败的内在根源,所以必须确切定位市场经济中的权力,按权力限度原则和法制规范原则设定权力的边界,在转变政府职能和防止权力腐败的基础上建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双失灵”是对西方管制经济学中市场调节——市场失灵——政府管制——政府失灵——市场调节这一理论形成过程的概括。然而这一理论思路却存在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并且使经济学理论和实践陷入对市场和政府的两难选择。针对经济学分析方法的不足,可用法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和理论,为“双失灵”难题的解决找到答案,即以法律规制解答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思 《法制与社会》2010,(24):218-219
本文从"政府失败论"入手,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政府失灵"的现象,提出了构建教育评估中介组织是有效克服"政府失灵"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日趋信息化、透明化的时代,政府的回应行为对于树立政府形象显得越来越重要。政府不积极回应势必会给社会、公民带来不理解甚至激烈对抗,使得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也难以发挥主导作用。本文从善治理论入手,采用实证的方法,探讨树立一种新型政府形象的行为之一就是强化政府回应。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它体现了专家参与政府公共决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践中专家决策参与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某些问题。“专家失灵”是其中最集中最典型的问题。本文通过“专家失灵”原因的探究试图寻找到相应的补救措施,以期实现专家决策参与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相应地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计划经济缺乏市场经济那种优越的信息机制和强大的动力机制,使得经济系统效率低下,整个社会缺乏活力,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发起了市场取向的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其实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政府能否实现从过去的无限、低效政府向有限、高效政府转变是改革能不能取得成功,“好的市场经济”能不能最终确立的关键。为此,政府要科学设计改革方案,增强自身改革的动力;尤为重要的是要积极推进“新的法律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政府规模的合理选择不能简单地以"大政府"、"小政府"来定位,而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以提高政府能力的有效性,满足广大公众的需求为标准来确定。我国政府组织改革应突破"小政府、大社会"理念框架的限制,以合理政府规模理念为基础,寻求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度规模的合理、高效政府。  相似文献   

15.
秦国荣 《行政与法》2014,(1):101-108
中国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与西方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起点和内在要求,其历史起点在于我国变革计划经济模式基础上开始的市场经济体制建构,其发展的两条主线为,在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建构中不断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终建成法治政府和法治化市场经济;在后发式“变法型”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转型与法律进步相互促进,在社会关系变迁中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经济法理论及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一项新生事物,它既体现了政府追求效率,转变职能的方式,又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发展成熟,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一种崭新方式。本文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涵、国内外政府购买的现实、政府购买存在的问题、政府购买的对策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试图对正在开展和即将开展的政府购买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面对我国政府管理中的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些主张在不同的地方被不同的政府拿来作为政府改革的目标。本文通过对法治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比较分析后,认为法治政府已经涵括了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之内容,服务型政府则从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上突出了服务之作用,因而,我国应该建立法治基础上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8.
余川  陈灿辉 《行政与法》2006,4(3):42-45
“换位思考”是一种要求主体站在客体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政府通过推行换位思考,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社会管理的效率和公共服务的质量,避免形式主义,减少决策失误;可进一步增强行政人员的“民本位”、“社会本位”的思想,克服官僚主义的作风;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自我监督、自我反省和自我纠偏的能力,减少脱离群众、盲目行政与消极行政等不良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喻晓才 《行政与法》2013,(12):10-13
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的作用.没有良好的政府信用就无法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不仅是推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需要,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水平的需要.本文从用户需求的视角,通过对社会公众视阈下影响政府诚信的突出问题的分析,剖析了造成政府诚信缺失的体制性、根本性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构建“内生与外源互动”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的“内输入”型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时代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这一体制逐渐暴露出其不足和缺陷。为此,本文提出构建“内生与外源互动”的新的决策机制来对原有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进行发展和更新,主张从完善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证制度和社会听政制度方面来对决策机制进行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