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的普及,免费搭乘现象越来越普遍,因免费搭乘发生交通事故所引发的损害赔偿纠纷逐渐增多,立法的呼声日益高涨.鉴于免费搭乘情谊行为的性质,为合理分配免费搭乘致害赔偿责任,改变我国对免费搭乘致害立法缺失以致司法陷入困境的现实,有必要建立一套以过失归责原则为基础、系统完善的免费搭乘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以平衡免费搭乘内部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提高司法判决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2.
借鉴国外立法司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加强民法理论尤其是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理论的研究,探索构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适用制度体系,对于弥补立法上的不足,排除司法上的疑义与空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民法领域基本确立了较为完善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与此同时,刑事立法却逐步封闭了被害人通过附带民事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能性。这一立法冲突直接导致司法实践中当事人选择不同的诉讼程序可能导致精神损害赔与不赔两种结果,严重损害法院权威。为维护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和实现公平正义的立法价值,我国应当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4.
关于产品责任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学者间争议颇多。本文通过对国外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相关立法中有关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的成就与不足,在探讨其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数额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依法保障生育权,对实现男女平等、维护家庭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目前的法律对生育权的保护存在诸多不足,如立法明显滞后、男性生育权未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司法救济途径狭窄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司法实践的进步。为此,完善我国生育权制度,应建立健全系统的生育权体系,进一步加强男方生育权的保护力度,不断拓宽救济途径,尤其应将过错责任作为损害赔偿的前提条件,加大精神损害赔偿的力度,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司法建设。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民法典》《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行政机关虽然均享有原告主体资格,但在环境司法实践中,其原告身份还存在着重合或缺位现象,极易引起司法适用上的不确定性,不利于诉讼合力的发挥。因此,应以公共信托理论为依据,明晰行政机关的诉权来源,建议限缩行政机关的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明确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原告主体角色,立法确定行政机关发起的诉前磋商程序,以提升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法律没有规定受害者及其近亲属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而民事法律却有这样的规定。这样,既导致了刑法、民法在这方面的立法不平等;同时也不利于安抚、补偿受害者及其近亲属,在经济上惩罚犯罪分子和教育其他人。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立法保护上取得突破和司法实践上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司法侵权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法理依据;对司法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范围、方式及数额的计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与司法救助相关的概念和制度有人民法院的当事人司法救助制度、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和国家司法救助制度。概念的分歧直接带来制度认知、构建和实施上的模糊与偏差,不利于司法救助制度的科学合理发展和规范统一运行。立足于一种价值论而非本体论立场的制度理论根基,并基于一种现实必要性而非理论必然性的现实政策选择,应以国家司法救助作为一个统一的概念,在把刑事被害人救助吸纳进来、把人民法院的当事人司法救助排除在外的基础上,整体设计针对刑事和民事侵权案件受害人的损害赔偿救助制度机制,并着手研究制定统一的国家司法救助立法,避免因碎片化的制度制定模式带来立法资源的浪费和规范上的不确定、不统一。  相似文献   

10.
《婚姻法》修正案确立了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夫妻约定财产,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行为的救援,离婚损害赔偿等新制度。探讨这些制度的立法必要性、进步性、具体内容的法理蕴意及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等,将有助于这些新制度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中美两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损害赔偿是法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对我国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反思性检讨的研究课题。近年来,我国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制定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总的来说还不够完善。而战后美国政治经济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法律和法学也迅速占据英美法学的主导地位,并不断影响着大陆法系国家,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也较为成熟。本文运用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在历史发展、适用范围、证明标准、赔偿数额的确定四方面对中美两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比较;力图借鉴美国法律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立法和司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家庭冷暴力属于精神暴力,它是与身体暴力、性暴力并存的家庭暴力形式。目前,我国在防治家庭冷暴力方面存在如立法缺失、司法界定难、追究法律责任难等诸多困境。因此,应尽快出台《家庭暴力防治法》,明确家庭冷暴力的法律责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扩大证据形式,赋予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不断完善我国家庭立法,进而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王玮 《探索》2014,(2):98-101
美国作为产品责任制度的发源地,在损害赔偿方面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通过对中美两国产品责任之损害赔偿制度的比较分析,找出两国的立法差异以及后者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以促进中国产品责任制度的完善。从责任主体和赔偿范围两个方面对中美立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并进一步对其中主要的立法差异、焦点问题、立法借鉴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比较国外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相关立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缺陷;论证了我国未来产品责任法中设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客观必要性及现实可行性,并对我国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数额的确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蓓 《当代贵州》2009,(14):10-10
贵阳市:首个交通事故巡回法庭成立 7月7日,贵阳市首个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交通事故调解中心正式挂牌,将专门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简化交通事故受害者诉讼程序,降低诉讼成本。充分利用财产保全等措施提高执行力,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庭和中心可为交通事故双方提供免费咨询,每周二贵阳市将派专人受理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6.
彭斐 《党员文摘》2008,(11):17-19
北京的王永是个超级“拼客”。10年来.他每天上下班都会在邻近的公交车站喊顿路的人免费搭乘他的车。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就推进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法制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作了全面部署。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方面。正如《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所强调的那样,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等方面扎实推进,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8.
立法、执法与司法监督□姜永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制,法制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在严格法律的保护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发展。为此,必须加强立法、执法与司法监督。第一,必须加强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江泽民同志指出:“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加强立法工...  相似文献   

19.
《先锋队》2004,(5)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我国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具体操作标准上的法律空白将被填补。制定这个司法解释依据的司法价值理念是:让无辜的受害人能够得到司法救济;让无视他人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20.
杜卉卉 《唯实》2006,(8):105-107
胎儿的权利保护在我国立法中很不充分,应扩大对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范围,在健康权、继承权、抚养、损害赔偿、受遗赠权以及程序法上作为诉讼主体的权利等方面予以确认。同时,立法上应对胎儿民事权利保护的方式作较为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