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静 《世纪桥》2013,(8):67-7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过程。其中对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认识的深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点又是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然而,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种种问题又要求我们进一步思考其中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单宝君  姜阳 《世纪桥》2012,(1):67-68
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私有制的灭亡和社会对生产资料的统一占有,商品货币关系将随之消灭。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国依据新的社会经济条件对现实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中国化与改革实践的互动。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中国化过程中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斗争,为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只有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才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起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从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向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从主张实行计划经济向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转变;从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向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寻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本文对实现上述四次转变的发展过程、重大意义、影响因素及其启示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地阐述。  相似文献   

4.
唐能赋 《求实》2000,3(2):9-10
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理论勇气和首创精神,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道德理论,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与道德建设的经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与解决了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创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道德理论体系,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道德理论作出了杰出贡献。一是辩证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与道德的关系,确立了既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又能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的道德原则。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5.
冯雷 《求实》1992,(12)
党的14大确定了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理论的提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国今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应该说,中国14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每一步都深印着走向市场经济这种求索的足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继承和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很难分开的,它们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现代商品经济也可以说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也可以认为是商品  相似文献   

6.
黄刚 《理论研究》2013,(2):74-80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这一经验的取得是以科学理解"计划与市场"这对基本范畴为前提的,以此为基础,我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崭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胡钧 《前线》2008,(6):9-12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响应党的十七大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任务,不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工作提出了重大任务,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是当代中国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分配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的社会主义分配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分配观。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进程,始终贯穿着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全局与局部、过程与目标相统一的内在逻辑。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对于破解当今中国社会分配难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永葆马克思主义巨大生命力的必要路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过程,是在坚持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实现了三次重大理论飞跃,分别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等理论创新成果,使马克思中国化进入了继续发展期,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具有求真性、本土性、开拓性、时代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六大基本特征,把握这些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实质与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1.
姜喜咏 《探索》2007,5(3):4-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根据和首要的基本理论前提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国家的时代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实质和方向问题。必须追问:我们需要怎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言说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首先要深刻反思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的理论向历史转化的复杂内在递进逻辑,特别要注重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中间逻辑环节。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的基本内容主要有:(1)实践方面: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实现“软着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内在融合,民族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2)理论方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根,等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红霞 《世纪桥》2009,(7):13-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良性互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30年来,中国经济学进人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下,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经济问题,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规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是与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中,邓小平的创新性思维的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理论发展具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勇 《实事求是》2010,(2):9-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贡献不仅是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还在于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21世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指针。  相似文献   

15.
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本问题上,存在着马克思主义泛化、马克思主义神圣化、马克思主义庸俗化、马克思主义混乱化、马克思主义形式化和马克思主义兜售化等六大错误倾向。科学研究和深入分析这些错误倾向,揭示其理论错误和实践危害,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92年初“南方谈话”后,邓小平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关注和思考着当代中国在市场化改革基础上的和谐发展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重要的理论探索。邓小平指出。必须要在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本:要用发展的眼光防止和解决两极分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纲;要通过集约化和集体化解决当代中国的农村农民问题。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为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系统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文献,可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其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最大的贡献之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我国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理论,对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创新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  相似文献   

18.
陈世润  彭文龙 《探索》2011,(5):24-27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向,它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正确回答了在中国怎样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产生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实践启示我们,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以中国化为核心,必须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被引入中国并得以普及、宣传与阐释的过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以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并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路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发展历程加以历史性梳理,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课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以审视,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而来的"中国样本",其学科性质兼具理论和应用二重性;研究对象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理论与实践而展开的诸多论域与相关高地;研究框架包括主体形态和其它必要范畴;研究方法则集中于多学科、多视野的不断借鉴、融合与注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该集中于三大理论框架的探索:社会主义新质论,主要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新的伟大工程理论,其理论宗旨是澄明建设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新的社会发展规律理论则主要涵括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其理论攀升在于解决新时期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