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岱年先生一生,为学为人,均堪为世师表。他创立的“兼和”哲学,以及“综合创新”文化观,不仅在学术界,而且在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转型的道路上,都是一盏思想的明灯。岱年先生诲人不倦、关爱晚辈、奖掖后进,鼓励创新,大德无私,他的崇高品德,永远值得后人奉为楷模。  相似文献   

2.
陈晋 《学习导报》2014,(3):38-41
“中国的老法,实在有些不够用” 毛泽东接触新学和西学,稍晚一些。 他发蒙时,科举废,学堂兴,新学大倡,各种介绍西学的报刊书籍已经比较普及。但在湖南韶山冲这个闭塞山区,新思潮的冲击力似还十分微弱,教育环境依然是旧式的。直到16岁时,从表兄那里借阅《盛世危言》这本新学著述,他才开始“睁眼看世界”。可以说,是新学把毛泽东引向了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他应该有三个身份:书法家、收藏家、作家。著名书法家周俊杰先生说:“他压根儿就是一介文人,从文学里走出来的书家。” 他是赵世信先生。 苏轼、林散之是他喜爱的书家,那自由、随意又透出法度的风格流露在他的笔墨之间。近来,赵先生又喜欢上何绍基的字,他书法作品中的飘然清逸、稚拙灵妙就是最好的证明。作品“碧树数丛堪作障,青山一半不知名”,写得端严神凝,却又掩不住骨子里的风雅。他的风格与书法中的雄强派不同,他们是“大江东去”的狂野不羁,而他却是风轻云淡、从容信步;他们走平坦坦、直通通的大马路,而他偏爱曲径通幽、芳香四溢的花间小径。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之“天”有主宰、道德、规律、自然四种涵义,与之相对应的“人”则有天子、圣人、人道、人为四种意义。“何以”即统一,“合”是事物产生的前提,是事物生存与发展的最佳条件,也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准则。“一”是天与人对立双方统一的状态,这个状态是一个整体,其表现在源头上、过程上和目的上,他们分别体现了人生价值的源头、应有的努力和追求的方向。“天人合一”有四种基本思想指向——天人合神、天人合德、天人合用和天人合天。  相似文献   

5.
《新长征》1994,(4)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张岱年先生访谈录本刊特约记者邵汉明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孔子学会会长、中国文化书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元月25日,张岱年先生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6.
杀手与瓦匠     
寺人披。史书上是这么称呼他的。寺人披算是史上最早的武功高强的阉人。 现在,谈谈埃希曼。那是一个纳粹军官,他负责组织运输,把几十万犹太人送进了集中营。但是,他本人并不是一个残暴的人,他喜欢犹太人的音乐和文学,他本可以收下一笔钱,然后放过一些犹太人,但这会使他“良心不安”——埃希曼先生是个“正派”的绅士,他拒绝受贿。他严格高效地执行他接到的命令,即使明知他的列车在开往毒气室。  相似文献   

7.
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实学研究上的重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宋、元、明、清时期哲学“三足鼎立”的学术格局,构建了宋、元、明、清时期“三足鼎立”中“气本论”学派的人物谱系,关心、支持与指导了现代中国实学研究,从而为中国实学研究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白岩 《红岩春秋》2009,(4):29-32
他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时代的鼓手”。他的诗是因硝烟战火而诞生,是在跋山涉水的马背上和徒步行军中吟成,在解放后的新时期又呈现出清朴而崭新的时代意义,他的诗是时代的烈焰,是催人奋进向前的号角和鼓点。他为探索中国新诗的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张岱年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哲学方法论上明确提出了将辩证法与逻辑解析法相结合的原则。本文系统阐述了张岱年对辩证法与逻辑解析法的独特解析。张岱年的方法论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原则,也为重建中国哲学提供了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雪  徐福来 《党史文苑》2007,3(6):42-43
张岱年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哲学方法论上明确提出了将辩证法与逻辑解析法相结合的原则.本文系统阐述了张岱年对辩证法与逻辑解析法的独特解析.张岱年的方法论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原则,也为重建中国哲学提供了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紧扣张岱年先生对中国哲学价值观的分析层层展开,从价值概念的外延,深入到价值的内在意义,又分析比较儒墨两家价值观的不同,最后概括了中国哲学整体价值观的特点.文章认为,中国哲学肯定人具有独特优异的内在价值,弘扬人的精神价值,重视以道德自觉为核心的"中国实践理性",这些研究性的判断和结论,是张岱年先生对中国哲学价值观研究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杨亚利 《理论学刊》2007,7(4):58-61
张载的“天人合一”命题是他在批判佛教时明确提出的,但作为一个理论体系他是从多角度、多层次展开论证的,因此必须对它做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最后综合起来才能得到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张载在《西铭》中说:“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我与也。”这段话实际上概括了他论证“天人合一”思想的层次和角度。他是从本体论、伦理观、价值观三个角度,从天人一气、天人同本、天人和谐三个层次,论证“天人合一”的。张载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和谐观念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他为何受到大师们的青睐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来本刊记者杜梅萍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张岱年先生,海外著名学者陈荣捷先生、杜维明先生都堪称一代大师,学界泰斗。能受到他们的赏识、赞许,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当然这背后也必有支撑起这荣耀的...  相似文献   

14.
梁衡 《新湘评论》2007,(12):57-57
最近我去拜访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我知道他是研究佛教的,便问先生:“你信不信佛?”他说“不信。”我又问:“宗教为什么还会存在?”他说:“因为科学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剩下的只好求助宗教。”又问“宗教到底何时能消亡?”他说:“恐怕到共产主义社会也消亡不了。人的心理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5.
赵家治 《新长征》2007,(10):64-64
“天人感应”是中国哲学史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事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天人感应萌芽于先秦,《洪范》说:“肃,时寒若”,“义,时日勿若”,在他看来,君主施政态度能影响天气变化。春秋时期盛行占星术,依据天体运行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这成为天人感应思想的直接来源。战国后期,阴阳家邹衍“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  相似文献   

16.
1988年5月,一个美国商务代表团访问我国,其中夏威夷亚洲问题顾问德穆克先生派人送了一张名片给耿飚将军,并要求会面。由于耿飚将军正忙于其它公务,德穆克先生的要求未能如愿。德穆克先生在回国之前又托人转交给耿飚将军一本厚厚的影集,扉页上用英文写着:“献给无所畏惧的领导──耿飚。”德穆克先生是谁?他又为什么这样称呼耿飚将军呢?翻开影集的第一页,一张耿飚将军与一位美国军人的合影展现在面前。看着这张照片,耿飚将军又想起了40多年前一段往事。一1944年8月,耿飚在延安中央党校的学习已经告一段落。贺龙曾考虑把他调到抗大五…  相似文献   

17.
袁燮为宋代浙东儒家学者的代表,他深刻地洞悉了“和”的意义,以“天人一致”为逻辑支点,建立了天地人整体和谐的价值取向,而在自然、社会、人的关联系统中,他总是以人为核心。为了建立社会的和谐,袁燮提出了种种解决之道,如加强民主、顺乎民心、强调自我修养等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焕发着思想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陈成志  焦春红 《世纪桥》2009,(13):61-6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现的核心,全面正确理解“以人为本”,是践行“以人为本”的前提和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现阶段,“以人为本”中的人既不是指少数人或所谓的既得利益集团,也不是泛指所有的人,而是具有特定内涵。具体来说,以人为本中的“人”和“本”具有一定对应性。以人为本就像人民的“幸福之树”,她即需要强基固本和不断生长。也需要科学管理和铲除病虫害。要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四不原则”。  相似文献   

19.
怀念安超     
安超走了,于他来说这是解脱,痛苦永远结束了。4月9日15时成为了永恒。 然而,当他的骨灰盒捧出来的时候,我的心依然似被重重刺了一刀,此时才深刻意识到,世界上再也没有安超这个人了。我感到胸口被什么重物压着,同时又觉得空虚。“春草碧色,绿水春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远行尚且悲伤,何况天人永诀,哀哉,哀哉。  相似文献   

20.
佛教之复兴为近代启蒙文化的一个庶出而又深刻影响了主流思潮的重要特色.梁启超曾言“晚清思想有一伏流日佛学……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众多著名的政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如谭嗣同、梁启超、沈曾植、陈三立、夏曾佑、宋恕、汪康年、章太炎等.不同程度地与佛教发生过交涉。鲁迅先生作为中国近现代启蒙文化的思想巨匠,亦曾究心于佛学,用力甚深。本文特对鲁迅与近现代佛教人士的交往略加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