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发表谈话指出,当前的国企改革如何突破?就宏观层面而言,关键是着力促进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国有经济应收缩战线,有序地退出竞争性领域。吴敬琏说,目前京城经济学家在研究一些问题时,大多首先确认哪些领域需要且适宜国有经济占垄断地位。除此之外的领域,国有经济均应退出。据  相似文献   

2.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所有制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就必须首先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营经济的功能和性质的定位认识,即弄清国企应占领的领域和应退出而让民营经济占领的领域,否则,国企的改革便会陷入盲目性。20年来国企改革之所以步履维艰,首先是因为未解决好这个定位问题。就宏观层面而言,当前国企改革的突破点是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国有经济应收缩战线,有序地退出全部竞争性领域,甚至包括部分基础性领域。只有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才可能集中精力抓好大型国有企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成都召开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研讨会上指出,目前有些地方主张国有经济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这与中央精神不符。各地应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全盘考虑和安排国有经济的“进”与“退”,使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黄淑和说,国有  相似文献   

4.
对“退出论”进行质疑,他说,国有经济应从竞争行业中退出的论点有待高榷。理由有:一是“退出论”不利于维护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如果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行业,就意味着国有经济的阵营里只留存一些由财政资助度日的保本或亏损企业,也就无法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二是“退出论”不符合中国国情。目前我国的非国  相似文献   

5.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市长林树森不久前说,广州从来不讲“国退民进”,也没有讲“国有经济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更没有搞“一卖了之”。他说,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全体人民的家业,也还有你的一份,效益好、市场  相似文献   

6.
赵振华 《人民论坛》2012,(15):28-29
中国改革的成功之处在于,国有企业有了巨大活力,民营企业也突飞猛进发展争议五:国企是在与"民"争利吗?关注度:☆☆☆☆☆争议焦点:"国企凭借垄断优势和政策优惠挤占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已成为流行观点,因此有舆论主张国企应退出所有竞争性领域,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空间。调查提示:在"您最关注以下哪些国企争议"调查中,与"民"争利得票率为53.3%,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省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一部分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并作出了显著的成绩。长期以来,我国国有经济战线太长、摊子太大、国有资本高度分散,不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有计划、有步骤地促使国有资本退出那些本应由私人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的竞争性产业领域,通过市场化的资本营运,实现国有资本布局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的需要,也是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契机。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支…  相似文献   

8.
张凡 《学习与实践》2000,(10):53-54
建材业属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对建材业战略性调整的近期目标是收缩战线、加强重点。按“抓大放小”的方针,绝大多数国有建材企业属于国有经济不为、国有资本退出的对象,也就是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所要求的放开搞活的对象。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途径较多,但按性质分只有动产权的和不动产权的两  相似文献   

9.
在今年“两会”上,国有企业改革,一直牵动着大学的心。但现在社会上有些说法,比如,“国退民进”,国有企业要“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国企不要同外企民企争利”等,这此提法不准确,容易造成人们的混乱和疑惑。 要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绝不意味着不要国有经济、不再发展国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十五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的重要成果。国资主管部门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国有企业经营状态进一步改善。"共和国长子"经过凤凰涅槃般的洗礼,重新展示活力。但是,还须清醒看到,国有经济深层次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国企改革仍需继续推进。主要表现:一是国有经济依然分布过宽。党中央明确提出"国有经济要缩小范围,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  相似文献   

11.
近一个时期以来,针对国有企业在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些人提出“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行业”的观点。我认为,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资本量不足问题,为了改善经营,丰富管理实践,对国有企业作短期的、局部的调整,使某些国有企业暂时退出某些竞争性行业,是可行的。就像打仗的策略一样,有进有退,有得有失。但国有企业的发展事关整个国计民生,是否要让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全面退出,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2.
千万不要刮歪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要坚持“有进有退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 ,不能简单提“国退民进”的口号 ,不能笼统地说“国有企业要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 ,必须坚决按照中央的决定办 ,不能有任何含糊。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等形式实行股份制。股份制改革 ,不是要把国有资产量化到个人 ,千万不要刮这个风。要健全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在强化监督机制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中小国企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为县城经济发展作出过卓越贡献。中小国企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仍处于攻坚阶段。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不得不再度审视国企现状,千方百计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力争更多的中小国企早日再现活力。 一、明确改革的基本取向 按照我国现行方针政策,中小国企既是国家“放”的对象,也是国有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过程中“退”的对象,因此,“国退民进”应是我们首选的总体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14.
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调整国有企业的布局和结构,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实施国有企业战略调整中,其具有改革意义和关键作用的是国有企业如何退出。实施国有企业有效退出,从长远看,可以收到退一步进两步的功效:其一,收缩国有经济战线,使部分国有企业退出,可以通过存量资产的调整,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步伐,培育和扩大民间资本市场,促进多元的投资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形成,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其二,可以减少或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经济质量和运营效率,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主导…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与理解   “十五”期间我国将集中精力解决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的问题,争取用四至五年的时间,使那些丧失竞争能力、应该退出市场的企业基本退出市场。可以预见,国有企业改革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的重要内容将是建立国企的退出机制,实现国有企业乃至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由于体制性、历史性等因素,我国国有资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已难赢利的境地中不能自拔,“凝结”在实物状态上的国有资产严重损害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与深入,严重阻碍了经济总量的发展。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我们的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国企重组是党的十五大确定的近几年搞好整个国民经济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方针,是把国有企业改革同发展结合起来的正确选择。其核心内容是通过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对现行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提高国有经济的运营效益。国企重组是一项系统工程,现阶段从事这一工作涉及到企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政府职能的转换、体制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转变等多种因素,其中政府职能的转换又是整个工作的中心。政府要根据国企重组的新要求对自身职能重新定位,明确在这一工作中应扮演的角色,在此基础上搞好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保安服务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经济的有所为是因为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有经济承担宏观调控职能,以补充市场调控能力的不足,实现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而有所不为是因为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中,国有经济违背了生产力的要求,进入了不需要宏观调控的领域,造成资源配置中的浪费和国有资产的无形流失,从不为领域退出正是为了解决国有经济比重过大,范围过宽的问题。保安服务公司作为国有经济的一个部分和以经济杠杆组合的经济组织形式参与治安宏观管理调控,也应充分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1.从治安管理的需要认识保安服务企业的有所为。保…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结合嘉鱼县实际,实事求是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脱困,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国有企业启动盘活率达96%,税收过百万的企业今年可望达到15家。 (一)“敢”字当头,从体制上解决改革脱困的羁绊。我们坚决、果断地将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中退出来,将停产多年、资产规模较大、经营者无力购买的企业让  相似文献   

19.
政策信息     
《政策》2012,(2):95-96
国企将分公益性竞争性"十二五"时期,国企改革将走向何方?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路径日渐清晰,国有企业正在向两个方向集中,并逐渐形成两种类型不同的国有企业。一种是功能定位于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  相似文献   

20.
《时代潮》2001,(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军扩分析说,吴敬琏这次对股市的评判并不是他的新观点。在1997年主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课题、1999年主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课题研究时,他就对中国股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