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制博览》2010,(4):4-4
《宰相刘罗锅》等电视剧开播之后,刘墉“刘罗锅”名气大增。但是,刘墉这人不是宰相,更不是罗锅。 清朝从来就不设宰相,而以内阁大学士代行宰相之职。内阁由三殿三阁组成,位置从高到低的排列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每个殿阁设一个大学士为最高长官。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一代大儒程颐与有“布衣宰相”之称的范尧夫素有交往。 有一天,程颐闲来无事,来到范府小坐,那时范尧夫刚刚卸任宰相之位。说起当年当宰相的事时,范尧夫的神情似乎甚是怀念,程颐则不以为然,知识分子爱较真的脾气又犯了,责怪他说:“您任宰相时,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好,难道您现在不觉得惭愧吗?”  相似文献   

3.
水银河 《法制博览》2009,(13):55-55
宰相下台无外乎两种途径——主动走人和被炒鱿鱼,但是在明朝却有一位宰相是靠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下台的。这个人就是历史上递交辞呈最多的宰相——李廷机。  相似文献   

4.
李阳泉 《法制博览》2008,(23):29-29
唐玄宗李隆基是历史上的知名皇帝,曾经任用过多个知名宰相,如姚崇、宋璩、张说、韩休、张九龄等,李隆基前期所取得的政绩,与他们的辛勤工作分不开。而促使李隆基从明君变为昏君的,也是一个知名宰相,这就是“口有蜜,腹有剑”的李林甫。  相似文献   

5.
王觉溟 《法制博览》2008,(16):26-27
蔡京(1047-1126),字元长,北宋末年权相,书法造诣精深;其仕途生涯跌宕起伏,在宰相任上四起四落;工于权术、狡黠善变,搜尽天下膏脂以供君臣挥霍,最终导致北宋覆亡。  相似文献   

6.
程民生 《法制博览》2009,(23):33-33
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十月的时候,朝中发生了一件挺大的事情:两位宰相双双被降职,向敏中罢为户部侍郎,张齐贤则责授太常卿、分司西京洛阳。说起缘由,实在有点不光彩,竟是因为这两位堂堂宰相争娶一位寡妇而起。  相似文献   

7.
大唐王朝,很大程度上是葬送于宦官之手。这些宦官中,有一权宦,杀死两位王子,逼死文宗妃子,害死两位宰相。他,就是赫赫有名的仇士良。  相似文献   

8.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10,(15):F0002-F0002
民间传说,元稹是遭雷击而死的。这么说,显然太过恶毒,《新唐书·元稹传》的记载是“暴疾”,就有些接近真意。元稹是一个很会混的人,他出身不高,又是孤儿,但通过不停地写诗,又不停地依附京兆尹韦夏卿、宰相裴珀及宦官诸人,青云直上,官至宰相、节度使等要职。元稹的好朋友白居易说他“以权道济世,变而通之”。  相似文献   

9.
常强 《法制博览》2009,(21):58-59
宰相历来被公认为是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超高级职务,值得众人仰慕。在古代中国,谁能荣登相位,必是光宗耀祖、风光至极之显事。然而宰相也有苦恼,毕竟他们没有将屁股下的位子传之子孙的特权。帝制时代之下,天生高贵者仅有皇室这么一家子,皇帝自然至高无上.除他以外,在尊位的金字塔上,真正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把手”位置的,实际上是皇帝权威与地位的法定继承者——皇太子。  相似文献   

10.
《法制博览》2008,(7):9-10
大凡乱国枭雄,都有一套超乎常人的厚黑心术,李辅国是此中圣手。阿谀奉迎,溜须拍马,他不学就会。翻云覆雨,落井下石,他无所不能。谋害同类,残杀异己,他从不手软。从亲王、宰相到皇后、皇帝,有用时可成为手中权杖。无用了则手起刀落,痛杀干净。  相似文献   

11.
李开周 《法制博览》2008,(19):13-13
宋朝姓苏的名人当中,再没有谁比苏舜钦运气更好的了。此人出身高贵,老爸是工部郎中,爷爷是参知政事,宰相杜衍是他岳父,枢密副使范仲淹是他老师,知制诰富弼是他的好朋友,靠山过硬,人也聪明,二十多岁就做了县长,如果不出意外,宰相的位子迟早就是他的。然而人生总有意外,仕途上的意外更多,苏舜钦刚要进升迁,就碰上检察系统和行政系统狗咬狗,让人当狗毛给扯了下来,于是卷铺盖回家,下岗分流。  相似文献   

12.
大唐盛世,在位居宰相高位的人中,最没有为官的威风的,就得算娄师德了,但这不是说他的相貌猥琐,没有官样,据说他“身长八尺,方口博唇”,不乏气度,而是因为他为人低调,低得有时要混同于平民百姓了。  相似文献   

13.
《法制博览》2009,(23):55-55
我国古代官服的颜色从唐朝开始就已经有了区别:三品以上为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为绯袍,佩银龟袋;六品以下为绿袍,佩五鱼袋。如果官吏职务高而品级低,仍按照品级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的字样;州的长官刺史,则不拘品级,都穿绯袍。清代官服原则上都是蓝色,只在庆典时可用绛色;  相似文献   

14.
关涛 《法制博览》2009,(9):14-16
萧太后,名绰、小字燕燕。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 辽国皇帝景宗即位时,国势已日渐衰微,虽然景宗很想改变现状,但由于身体原因,也是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5.
鲁晋野 《法制博览》2008,(16):52-53
拍马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几乎有人的地方就有拍马。会否拍马,不仅关系事业成败,甚而关乎身家性命。有拍马得宰相高位者,有拍马富可敌国者,有拍马权倾朝野者。  相似文献   

16.
王鲁瑜 《法制博览》2008,(11):36-36
历史上李清照与秦桧的亲戚关系是有史料可稽的。北宋有一个宰相,名叫王跬。他的孙女王氏,史书无名,嫁给秦桧。有关王氏的史料很少,但她显然是个河东狮吼式的女子。秦桧后来当了宰相,虽然势焰熏天,不可一世,但在王氏的雌威面前,却只能伏低做小。王氏不生育子女,影响到秦桧传种接代,这在古代当然是了不得的事。秦桧仅与女婢生下一子,王氏却将此母子轰出家门。后来有人向秦桧建议,把庶子林一飞复归秦姓。虽然对秦桧来说,这是至关重要而迫切的头等大事,但王氏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房子情结     
常霞 《法制博览》2010,(20):39-39
郑板桥在家书中鼓励兄弟读书,说不要“一捧起书本就想着中举人、造大房子”。这里反映的就是中国人的房子情结。一个人发达了,首要的事就是治房。“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道的就是房子。中国人读书做官的情结很重,官位是与房子连在一起的,官位越大房子越大。“一阔脸就变”道破世态人情,如果改成“一阔房就变”,更符合国情。  相似文献   

18.
王勃(650—676),字子安,隋末大儒王通之孙。这个家族秉自然之造化、钟天地之灵秀,上下三代,牛人多如牛毛,单说王勃爷爷辈,王通号文中子,儒家学问可了不得.贞观年间好几任宰相都是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王爽 《工会博览》2009,(7):138-138
时效制度作为刑法中一项重要法规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然而其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时效制度并就死刑追诉时效,单位犯罪追诉时效,建立行刑时效制度,超过时效期的重犯者是否应考虑其犯罪经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马少华 《法制博览》2010,(12):73-73
给领导送礼是一件很考验人的事,几千年来,中国人在这方面没少下工夫。唐懿宗时,宰相杨收建了一座白檀香亭子,还没等竣工就给大家都发了请帖,让大家来亭子看看还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