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四哥王光杰是《永不消逝的电波》电影主角原型王光美的十多个兄弟姐妹中,最早参加革命的是四哥王光杰,他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的原型之一。解放后,王光杰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成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播出,人们又想起了当年的同名电影,更会想到那部电影的原型人物——中共秘密情报员李白。 笔者曾采访李白的战友,了解到许多剧中没有写到的秘密。  相似文献   

3.
周如冰 《湘潮》2014,(12):21-23
江文是解放军通信事业的先驱之一,一生充满传奇。长征前夕,任弼时危难之时力保江文,把他从红军保卫局"抢"出来。他与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人物原型李白既是浏阳同乡,又是姑表兄弟,还是同行。今年是江文诞辰百周年,特发此文,以示缅怀。  相似文献   

4.
看过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观众大概都记得片中的男女主人公“李侠”和“何兰芬”。这部拍摄于50年代的反映我党地下工作者斗爭生活的影片曾教育和激励了一两代人。 已故天津市公安局原副局长王文和他的夫人——市公安局离休干部王凤岐夫妇就有着和电影主人公相似的经历。今年春天我们寻访到了王凤岐老人。 在天津市河北路一幢老式楼房里,86岁的王凤岐老人平静而快乐地生活着。10年前,与自己生活了50  相似文献   

5.
<正>“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2023年12月1日下午,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南苑街道“庐山恋”小剧场内,辖区居民党员自导自演的话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首映。当舞台灯光渐暗,剧中男主角李侠慷慨赴死,现场观众饱含热泪,掌声久久不能平息。该话剧以真实事件为原型创作。其原型人物李白,在上海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誓死守护党的秘密电台。1949年5月7日,李白牺牲,倒在了上海解放前夕。话剧中男主角李侠对党忠心耿耿、为革命英勇献身的事迹,真实地再现了李白烈士短暂却光辉的一生。  相似文献   

6.
看过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观众大概都记得片中的男女主人公“李侠”和“何兰芬”。这部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反映我党地下工作者斗争生活的影片,教育和激励了几代人。 岁月荏苒,沧海横流。从那个年代走来的人大多已是耄耋老人或已经离开人世。当时间的长河将我们缓缓载入21世纪第三个春天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寻找到了一对60  相似文献   

7.
李白烈士是我党我军中长期战斗在无线电通讯工作岗位上的最优秀的代表;他也是我党隐蔽战线的英雄、对敌斗争的勇士。他就是著名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主人公李侠的原型人物。1948年12月29日晚至30日凌晨,李白在上海用地下电台向当时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坡通报时遭到敌特的包围逮捕,押到敌警备司令部连续受刑讯逼供30多小时,前后用刑30多种,他以超人的钢铁意志,始终坚贞不屈。1949年4月,李白被秘密转押至国民党南市警察局蓬莱路看守所。  相似文献   

8.
正李白烈士是我党我军中长期战斗在无线电通讯工作岗位上的最优秀的代表;他也是我党隐蔽战线的英雄、对敌斗争的勇士。他就是著名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主人公李侠的原型人物。1948年12月29日晚至30日凌晨,李白在上海用地下电台向当时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坡通报时遭到敌特的包围逮捕,押到敌警备司令部连续受刑讯逼供30多小时,前后用刑30多种,他以超人的钢铁意志,始终坚贞不屈。1949年4月,李白被秘密转押至国民党南市警察局蓬莱路看守所。他通过一位出狱难友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在上海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李白,以他为原型,拍摄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电影中的李侠对党忠心耿耿、为革命英勇献身的事迹,真实地再现了李白烈士的一生。李白,原名李华初,曾用名李朴,化名李霞、李静安。1910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四军通信连的一名战士,后任通信连指导员。1934年6月,李白调到瑞金红军通信学校第二期电讯班学习无线电技术,结业后分配到红五军团任电台台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全国抗战爆发后,193…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上篇写到:在“文化大革命”前,有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片名叫《永不消逝的电波》。电影主人公李侠的原型李白,是个年轻的共产党员,他从延安来到上海建立地下秘密电台,在敌人的心脏里克服种种困难,英勇机智地同敌特展开斗争,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通讯联络任务。但是,战斗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时刻都有被捕、牺牲的危险。疯狂的敌特侦破了我地下电台所在,李白夫妇终于不幸被捕了…… 那么,他们是否能够经受得住斗争的新考验,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请读者继续着下半部——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16,(2)
正张沈川是中国共产党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更是中共第一位无线电报务员,他亲手编制了中共第一本无线电通信密码,参与创建中共第一部地下无线电台和举办中共第一个无线电训练班,写下了充满挑战、惊险和传奇色彩的壮丽篇章,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的原型之一。被周恩来考察选调学习无线电报务1900年4月2日,张沈川在湖南省慈利县出生。幼年读私塾,后进入渔浦高等小学,1911年考入澧县文学专修科,1922年考入湖南省立法政专门  相似文献   

12.
正李白,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是我党隐蔽战线和情报工作的无名英雄。1910年,李白出生于湖南浏阳河畔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李白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8月,李白正式加入红军,成为红四军通信连的一名战士。1934年6月,李白被组织上安排学习无线电技术,结业后分配到红五军团任电台台长兼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13.
正故事片《野火春风斗古城》是八一电影制片厂于1963年根据李英儒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摄制的。看过这部小说或电影的人,无不为主人公杨晓东的机智勇敢所打动。而这部作品中两位主要人物杨晓东和关敬陶的原型,以及他们之间的真实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主人公杨晓东原型叫厉男,是黑龙江省情报侦查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东北地区公安战线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当时与中共东北局社会部副部  相似文献   

14.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讲述的确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抗日战争爆发后,李白受党中央的派遣,化名李侠,从延安来到日军占领的上海,在日军和汪伪集团的眼皮底下秘密架设了电台.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上决定物色一个女同志扮作李白的妻子作掩护.李白是湖南济阳县张坊乡人.1925年他年仅15岁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红四军举办的无线电培训班,毕业后即从事党的无线电通讯工作,长征中任红五军团无线电队政委.  相似文献   

15.
佳音 《廉政瞭望》2010,(20):42-43
看过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都知道隐秘战线斗争的复杂、激烈。  相似文献   

16.
正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永不消逝的电波》风靡全国,影片中"李侠"的人物原型就是李克农上将的老战友、我党的谍报天才李白。在上海解放前夕,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年仅39岁。李白烈士被称为中国无线电波之父,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两次被捕入狱1910年5月,李白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白石村,原名李华初,化名"李  相似文献   

17.
邓颖超同志曾说过,“像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所写的原型李白同志,为了党的利益,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些同志是永远值得纪念的.”关于李白,在“李白烈士故居”里,有份材料这样记载:李白,原名李华初,又名李朴,化名李霞、李静安.1910年5月1日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张坊区板溪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李白的祖上没有田产,父亲李荣德以贩运纸张为业,膝下有三男一女,李白居长.李白小时候只读过3年书,后因生活困难,13岁起当染坊学徒,他要承担一个成年人的繁  相似文献   

18.
<正>孩提时候,最开心的就是搬着小凳子去看电影,《刘胡兰》、《永不消逝的电波》、《洪湖赤卫队》,这些革命影片陪伴我渡过了一个个难忘的夜晚。让幼小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影片中英雄人物总是会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此他们或冲杀在前、或慷慨赴死。在我懵懂的心里共产党员成了充满魔力、让人敬仰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一位令我非常尊敬的老友,她就是《北京晚报》的创始人之一、解放前我党培养的第一批地下革命电台译电员——方亭同志。和我有着50年友情的方亭今年已经88岁了,但是她头脑清晰、心态平和。看着这位衣着朴素的老太太,谁都想象不出来,她的青年时代就如同《潜伏》《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影视剧中描述的我党地下工作者的情景。方亭经常和我说起她当年的革命经历。  相似文献   

20.
正那天看电视,我恰好看到电影频道正在播放《永不消逝的电波》。这是一部我小时候就看过的电影,时隔多年再次观看,却有了不同的感受。今年,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的姥爷——97岁高龄的老红军刘澄清,得到了由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章。这枚珍贵的纪念章,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遥远的战争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