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理论》2013,(32)
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具有的特殊性,对不同时期的政策及效应进行评述,透过其发展及演变历程,提供政策建议:明确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目标,加大对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行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创新,提高转移支付的有效性;体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特殊性,确保政策的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2.
李丽琴 《行政论坛》2023,(3):159-166
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作为区域经济建设主体在绿色技术创新上采取的行为策略将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时间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体制下,本地政府在本地绿色技术创新策略上实施了“逐顶竞争”,但对邻地并未产生“示范扩散”效应。通过对其传导机制作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对本地环境规制、R&D经费投入和产业结构产生正向影响,但对邻地的R&D经费投入以及产业结构产生负向影响。从财政分权视角探讨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本地—邻地”效应,有助于为推进各地方政府共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央和地方财政博弈随着财政制度调整一直存在。在两级财政博弈下,地方政府在财政包干制度下存在“经营企业”行为,在分税制制度下存在“经营城市”行为。地方政府“经营城市”行为结合土地制度最终导致地方政府大举借债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孙健夫  黄敏 《理论导刊》2012,(11):78-79,85
从行政管理成本和业务运行成本的角度对中国当前的新农保制度进行计算分析,发现中央财政的扶持压力并不大,而地方财政的压力相对大一些。据此,文章提出了均衡各级财政的负担水平、逐步提高新农保的给付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明初贵州卫所屯田与财政金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屯田是受全国大势的影响,虽然开垦土地在全国所占份量不多,但对贵州而却是转折性.形成了统一的经济基础,培植了政府征收赋税基础,使贵州真正以独立的单元进入了全国的赋税体系中.虽然贵州上交给明政府的赋税不多,但实际上贵州对明政府的财政贡献却是巨大的.明王朝建立之初,军费则成为财政一项重要而庞大的支出.贵州至少承担了养活20万军队的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6.
20 0 1— 2 0 0 5年是四川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 ,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充分运用财政杠杆参与区域宏观经济调控 ,发挥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合理配置资源、公平收入分配、调节社会经济的职能作用 ,对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城镇化、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推动四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梳理了西方国家财政均等化制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经验,以对中国的财政均等化改革提供借鉴.财政横向公平是财政均等化制度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制度设计的出发点与主要目标.实践中,财政横向公平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均等化公式中财政能力或财政需要等要素的良好衡量.客观、激励相容、不被控制与透明是良好均等化制度的重要特征.不同的均等化方法其优缺点及实施条件也不相同,中国均等化制度改革与方法选择认真辨析.  相似文献   

8.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国家,财政就是公共财政,而在我国,适一概念可以说足我们经过几十年的旧式财政运行机制同新型市场经济体制激烈碰击之后悟出的真谛。财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公共财政模式,造一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从公共政府的执政理念角度,把握公共财政的实质性特徵,以期探索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财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鉴于金融和财政活动可以引导要素的优化配置,因此,改善金融错配和提高财政效率势必会成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方式。本文运用门槛变量模型探讨金融错配与财政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但当金融错配超过一定的临界点时,其负面影响无法传导至全要素生产率;财政效率则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作用,在适度的财政规模及财政压力下,其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效果非常明显;当同时考虑金融错配与财政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时,财政效率可以平滑金融错配的负向影响,且当金融错配超出一定的临界点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由财政效率发挥主导作用。据此,提出的政策建议是: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财政工具对市场调控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积极发挥地方政府财政措施的效力。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中国财税体制的几次变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公共经济学原理 ,政府的基本经济职能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方面。中央政府主要是实现分配职能和稳定职能 ,地方政府的职能应是资源配置。如果职能混淆 ,则必然造成效率缺失 ,出现混乱。尤其是中央对地方财政管制 ,使地方缺乏财政自主权 ,则必然会造成许多事情中央管不好 ,地方又管不到的现象 ,甚至造成整个国民经济的危机。从建国以来的几次大的财政改革所相应带来的变化 ,可以看出在中国建立地方独立一级财政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民生导向下户籍制度问题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户籍制度相对限制迁徙自由与附着层级社会福利之诟病,是建立民生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关键环节.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均等供给公共产品机制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将逐步缩小区域与城乡差距,真正实现迁徙自由,解决民生问题,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蒋洪 《团结》2010,(2):20-22
政府信息公开.提高财政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已在全社会形成了共识。然而在一路高奏的阳光财政乐章中仍可以听到某些不和谐的音符。前不久.有记者问一位地方财政官员对预算报告难读懂的看法时.这位官员表示:“这个不需要每个代表都能看懂”。  相似文献   

13.
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不仅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其顺利运行的关键环节。随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的日益扩大和支付形式的复杂,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在认清现有财政转移支付监督范围狭窄、监督力度不足、内部监督薄弱和监督成果利用不充分等困境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从以法律为依据的监督制度、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独立的监督机构、监督责任追究制度和监督信息系统等方面重构财政转移支付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由于财政契约的不完全性,使得政府在不同的财政约束下可以相机抉择。我国财政的连年赤字,政府通过不完全契约部分的执行,导致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的缺失。其实质是政府心理成本的变化,在政府面对巨大的财政压力时,首要的目标是获得当期的财政收入,而支出的优先次序则是依公共产品的纯度渐次减少。法律等制度资源的强制性可以促进财政契约关系的完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共服务型财政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宪政背景下公共财政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财政是一种财政制度。财政制度的变迁就是从专制、人治财政走向民主、法治财政的过程。公共财政的生成与现代民主政治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是同一个过程,它们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宪政背景下,公共财政的本质就是民主财政。建立科学、民主的公共财政制度,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更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国际海底矿产资源的财政利益分配是制定国际海底区域采矿规章的核心议题之一,当前存在制度取向不明的局限。以对财政本质的理解为切入点,国际海底区域采矿规章的财政制度包括费种设计、数额厘定和资金配置三个层面的内容,相应要求从矿山地租、税制优化和社会总产品分配这三个理论维度加以审视。我国推动构建国际海底区域采矿惠益分享秩序,不宜仅从参与者的立场出发权衡利弊,还应以贡献者的话语导向积极应对,因势利导提出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适应性和包容性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7.
徐阳光 《团结》2008,(6):24-27
财政分权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普遍趋势。纵观世界各国,既没有出现财政权力完全集中在中央政府层面的情况,也没有出现财政权力绝对分散在地方政府体系中的现象。因此,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也就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共同选择。财政分权不仅在发达国家得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32)
地方财政风险是社会经济风险在财政领域的集中表现。作为风险的一个特定领域,地方财政风险呈现出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特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地方财政风险逐步显现,增强防范意识,探索其成因,对保障地方财政平稳运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应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规范政府官员的行为;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19.
贾秀英 《学理论》2009,(8):108-110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一方面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也给县乡财政带来了困难和压力。要缓解这些困难和压力,必须在城乡统筹视角下加大县乡财政改革的力度,本文即从该视角出发,对县乡财政改革中的困难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财政体制下阶段改革仍要持续放大分税制的体制能量与功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财政能在短时间安排上百亿应急资金,并建立700亿灾后重建基金,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围绕着分税制进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带来了我国财力的巨大提升和财力运用的高效。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构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体制框架,初步理顺了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此后,无论是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安排,还是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我国财政体制一直围绕着分税制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