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建》2008,(2)
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相似文献   

2.
说“慎”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说文解字》说,"慎,谨也"。老子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论语》里随处可见"慎","慎终追远""慎言""慎行""慎思"……中华文化本就有一个"慎"字蕴含其中,慎是一种贯彻始终的优秀品质。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慎"是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拒腐防变的一道防线。要守好这道防线,就必须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慎初、慎独、慎微。  相似文献   

3.
正几年前,我省山水画家一白先生曾谈到,在当学生时,从师于潘天寿的得意门生陈我鸿先生习山水画,请教陈先生,画速写时,满眼是景,无处下笔,不知如何处理,尤其是构图上没有把握。陈先生说,什么构图不构图,你大胆画就是,无非是一个字——"舍"。要敢于"舍",画出来才会有意境。画家一白经过十几年的苦苦磨炼,终于悟出了"舍"字的真意。他说,的确是这样的,如果面对山水,不加分析,不敢取舍,不懂详略,只能是罗列、是照相机了,甚至不如照相机。画家的主体性在哪里呢?就在"舍"  相似文献   

4.
正我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农村。家里有8个兄弟姐妹,因为孩子多、开销大,日子过得很艰难,但母亲从未打骂过我们。母亲没上过学,但在教育我们时却常常语出"金句"——"人要走得正、行得正,脚正不怕鞋歪""说话要知深浅,做事要懂倒正""心宽不怕房屋窄""处人要有长远劲儿,淡淡泊泊长流水儿"……这些平淡无奇的道理,成了滋养我们成长的原生态营养。此外,还有两句话令我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5.
一颗善心     
一位哲学家有一次曾问他的许多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哪一件事?"答案有许多。但最后有一位学生说:"一颗善心。""正是。"那哲学家说,"你在这善心两字中,包括尽了别人所说的一切,因为有着善心的人,对于自己,则能自  相似文献   

6.
<正>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到别人时,内心难免愧疚,于是常常会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话来安慰自己。也有人用这句话把自己自私的行为粉饰得冠冕堂皇甚至理所当然。毫无疑问,大多数人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理解是,如果一个人不为自己谋利、谋权、谋财的话,上天都会诛灭他。按照这种逻辑,自  相似文献   

7.
<正>在各级各层大大小小的会议上,领导都喜欢谈合作,强调要及时"补位"、多多"补台",当一项工作出现紧急情况或者任务比较繁重时,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要迅速跟进,伸出援手,予以帮助和支持。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合作"往往容易走样、变味。譬如将本职范围内的工作以"合作"的名义推给别人;或者一个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江苏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草案)》提请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将见义勇为行为重新进行界定,删除了"不顾个人安危"的字样,引发网友讨论。有人说,"不顾个人安危"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如果删除这样的表述,岂不是让我们在面对身处险境的他人时袖手旁观,甘当"吃瓜群众"?也有人说,"不顾个人安危"去救别人,对自己和他人都不负责任,可能会带来我们不愿  相似文献   

9.
《奋斗》2016,(5)
正时下,虽然干部的作风建设大有改观,但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我们仍然可以经常看到、听到领导"亲自挂帅""亲自到会""亲自讲话""亲自调研""亲自深入第一线""亲自检查工作""亲自宣讲文件"等提法。"亲自"二字滥用现象已经到了可笑和甚至是令人生厌的地步,以至于有人讥讽说:"看来,领导以后吃饭、睡觉、走路、上厕所也得‘亲自’了!"  相似文献   

10.
正"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用这句话表达群众对一些地方官员媒介素养的期盼,非常贴切。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和舆论监督的官方应对中,"真诚"与"套路"之别让人印象深刻。大约8年前,我到福州的一个郊县去采访台风暴雨灾害。我一进入该县境内,即有当地官员全程"随行"。到受灾户家中了解情况时,总有人用当地方言告诫对方"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要乱说"。因为采访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与官方通报的灾情出入较大,当夜,这个县的主要领导来到我的住处,很"真诚"地说起自  相似文献   

11.
<正>2008年,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伊生,成为了中国建设监理事业特殊贡献奖的最年轻获奖者。他对自己获得的荣誉一语带过,但他讲到中国建设从刷新到刷屏时兴致盎然。他说,"中国速度""中国精度""中国高度"的未来,还有太多的课题需要我们探索。记者:从事工程建设管理几十年来,您对中国建造的发展变化有哪些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12.
"邱某推荐孙某、张某推荐周某,我向他们推荐字某等人,形成了各自的利益同盟,形成了团团伙伙……"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了云南省昆明市政协原党组成员罗建宾严重违纪违法案。身为领导干部,罗建宾一边大肆收受贿赂、攫取私利,一边费尽心思搞团团伙伙、培植个人势力。最终,"小圈子"变成了大圈套,害了别人,也套住了自己。  相似文献   

13.
说“撞钟”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世人常用这句话来批评那些缺乏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工作得过且过的人。近日,偶翻旧报,看到一条消息,说的是一位治学严谨的老师给前去拜望的学生写了一幅字:"既为小和尚,理当勤撞钟。" 细细品味,这里包含了一位人类  相似文献   

14.
生前,王海青曾拿自己开玩笑,说这辈子过得太令自己"意外"了——1976年,他从山东逃荒来到汤原,钻过砖厂烟筒,扛过深山原木,当过民办教师,没曾想,自己竟能"意外"地当上乡党委秘书.此后从乡长、乡党委书记再到林业局局长.  相似文献   

15.
正《菜根谭》中有这样一段话:"进德修道,要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著,便坠危机。""木石的念头"指坚定的意志,"云水的趣味"说的是淡泊的胸怀。这句话旨在警示人们,唯有不断修炼内心,才能以刚毅的"内在"抵御各种歪风邪气。  相似文献   

16.
东汉文献中有关于"乳舍"的记录。追溯其渊源,应当注意到《左传》产妇"偕出"的记载,有人解释为"出之产舍"。"乳舍""产舍"应是妊娠女子专用产房,有迹象表明其社会公共设施的性质明朗,使用似乎并没有阶级身份和职业等级等条件的限定,因而妊娠女子与初生婴儿可以得到较好的社会保健待遇。考察与"乳舍"相关的礼俗制度,可以探求与原始生育禁忌传统的关系。"乳舍"的历史记忆,使人联想到东汉晚期在复杂文化情境中出现的"义舍""义米肉"等社会公共服务设置的存在。对于相关现象的思考,或许有益于对当时社会文化风貌的认识。有关汉代"乳舍"的研究,可以深化对当时孕妇与哺乳期妇女社会地位、社会待遇的理解,亦涉及新生儿的生存条件。相关社会意识的说明,也有推进社会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为啥这么说?因为看病难,看病贵啊!"经常被百姓挂在嘴边的这句话,道出了看病的艰辛。长期以来,看病就医对于困难群众而言,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患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更是高达数万、数十万元,这不仅让贫困群众望而止步,还让更多脱贫人群因病返贫。怎样破解难题?我省把医疗救助作为扶贫解困的解题之道,"直捣黄龙",就是要斩断因病导致的穷根。?点对点消灭"虫癌""拔穷根"  相似文献   

18.
<正>我是德江县委组织部选派到稳坪镇铁坑村工作的驻村干部,"名头"是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刚开始我不是很喜欢别人这么叫我,但后来经常听到"有困难,就找杨书记"后,我便乐意接受了。记得第一天到农户家走访时,油榨房村民组组长张前东就对我说,"要是哪天,我们老百姓家养的狗都不咬你  相似文献   

19.
越是成功的人,越说自己浅薄;越是伟大的人,越说自己平凡。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主持研究的超级稻,大面积亩产已经达到926.6公斤,但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他仍把自己比作"种子""、小学生"和"运动员"。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三严三实"的逻辑体系中,"三严"是实现"三实"的前提和根本,而在"三严"中,"修身""律己"最终落脚到"用权"。可以说,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以用权"是关键。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好了能推动工作、造福一方;用错了会害人害己害国家,甚至权倾人亡。各级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如何做到"严以用权",要诀在于明白"公权私用即为盗""纵权乱用就是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