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像家庭伦理、人际关系、为人处事、阅读方式、饮食习惯等,却变化很小,体现了文化的韧性。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先生认为"读书是生活方式的一种",我深以为然。不过,怎么个读法,即读书的方式或姿态,却有不同理解。在我看来,"手不释卷",应该是所有时代读书人的标准像。不管世界上的阅读方式,或者  相似文献   

2.
品味老成都     
正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经修葺一新的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  相似文献   

3.
书香门第     
<正>我身边几乎所有的朋友或同事都认为我来自书香门第。他们往往是因为我读书多,发表的文章多,而如此揣测。其实很遗憾,我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与生俱来热爱阅读,单我的故事任然充满了传奇色彩,不妨听听看。小学时代,我凭借"小聪明"而玩转校园。语文作业中有阅读后让家长签字一项,我总是撒撒娇,就哄着爷爷把字签了。四年级那年爷爷住院了,作业签字的事只好交给妈妈。我妈居于那种特别认真的人,以前5分钟应付  相似文献   

4.
正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笔下的人生哲理影响了无数学子和文艺青年。近日,在其三十年文集签售会上,周国平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我是爱读书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方式,我的阅读方式,归纳起来有三个"不",这是我的"三不主义"。第一,"不务正业"——博览群书,不要受自己专业的限制。从中学开始我就是这样,大量的时间都用在读课外书——那些对分数没有直接用处的书上。进入大学后,虽然我是北大哲学系的学生,但是  相似文献   

5.
裴小明 《党史文苑》2011,(6):43-44,47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是学习成才的典范。毛泽东的"活到老学到老"的读书精神、"博而精"的读书取向、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读书风格、注重"讨论式阅读"的读书方式、"使看书占领工作以外的时间"的读书热情、"学以致用"的读书目的,对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对进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来到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对《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很感兴趣,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他多次引用成语、典籍,多次提及《史记》《春秋》《诗经》《礼记》《管子》等书或书中的故事、名句。2014年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接受采访时,习近平说,"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们得到智慧  相似文献   

7.
正我叫郑世远,今年70岁,是毕节市大方县人。我是个"老书虫",家里目前有2000多本藏书,很多书籍年份久远,包括已经绝版的1968年3月出版的《马恩列斯语录》。今年4月23日,我的藏书荣获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的"社区最美图书"称号。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喜欢读书,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读书使我快乐。小时候,我家里十分困难,有8个兄弟姐妹,父亲是聋哑人,生活重担都压在母亲身上。我在家里排行第  相似文献   

8.
阅读,身未动而心却已游历山川;阅读,穿越千年时空与先贤交流;阅读,让生命之旅更加宽阔丰盈.一个民族的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离不开阅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离不开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历史上凡是读书蔚然成风之日,必是思想活跃、文明进步、精神文化拔节生长、社会人心昂扬进取之时.上世纪初即有先进知识分子呼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长起一大批勇于担当的俊杰.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书香家庭"、"藏书之星"、"满城书香"等风生水起,滋养人心.如今全民阅读活动辐射面越来越广,风起云涌,全国各种读书活动项目已有3000多个,约400多个城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首次将"全民阅读"写入其中,必然有助于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9.
正鲁迅把读书分为职业的读书、嗜好的读书。他认为: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课……其实这样的读书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我理解,鲁迅心中"嗜好的读书"才是愉快的事情。梁衡说: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作为领导干  相似文献   

10.
<正>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决定了一个人的知识、思想、意志、审美、情趣,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虽说读书是一件私人化的事情,但是,从《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种种政策信号都在国家的战略高度上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您多久读一本书?我们要读什么书?……看看本期沙龙中,大家是怎样畅所欲言的吧。  相似文献   

11.
正双江古镇位于重庆市潼南区,因镇内有两条小溪,一条叫"猴溪",一条叫"浮溪",两溪环绕,故名"双江"。古镇建于清代初期,目前还保存有几条老街,全长约千米。老街宽窄不一,宽的如正街,可并行几驾马车;窄的如老猪街,只能容两三人并行。路面的青石板历经岁月,已显现出斑驳痕印。古镇的清代建筑遗存丰富,有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禹王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刻     
正【笑话】》扎腰刚才修空调的师傅很卖力地加完氟利昂,我看他满头大汗,掏出20块让他买瓶水。师傅连忙说:"不用了,我一个月挣一万五,比你们有钱……"顿时感觉一杆红樱枪扎腰子上了。》我是贵宾去银行办业务,一女不排号突然插队到我前面,我跟她说,"大家都在排队,你先去拿个号。"她说,"我是贵宾。"我回她,"还以为你是藏獒呢!这么霸道。"  相似文献   

13.
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读书是一种能力。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面临着"本领恐慌",一碰到难题,首先打开的是"百度"等搜索引擎,无需动脑,迅速输入关键词便能得到答案。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  相似文献   

14.
正宽窄巷子是成都一处著名景区,偶有外地同学朋友来蓉,定会陪同前往领略宽窄巷子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生活情调。但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行走在宽窄巷子之间却另有一种感受,那就是"宽窄有度、宽严相济"。宽窄巷子历史悠久,宽严相济同样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尚书·吕刑》中记载"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春秋时期,《左传》中记载"宽猛相济"的施政策略。郑国政治家子产提出"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孔子对此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15.
晓歌 《先锋队》2015,(9):52
在一次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文艺生活,谈到了文艺对自身成长的影响。2014年2月,他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了对阅读的喜爱,"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从健康的角度来看,"近书者寿"还真不是一句空话。很多时候,道理不是不懂,只是忙于现实的工作、应酬,沉湎俗世,本身则是对自己的放纵。有调查表明,近年来,国人平均每年的读书量还不到1本,而在家国多  相似文献   

16.
正毛泽东之所以比同时代许多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从阅读角度讲,是因为他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拥有渊博的学问知识,二是注重阅读"社会"这本更大更厚的"无字之书",三是能够把这两方面所学融会贯通,把书读"活"。"出神入化"的读书本事读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读法和用法,在于是不是拥有从书本到实践、从主观到客观进出自如和出  相似文献   

17.
类似的题目我曾写过一个,那是二十年前.说的是"共渡难关",而不叫"共克时艰". 仅从字面上看,"共克时艰"与"共渡难关"是有些区别的.就拿"克"字与"渡"字相比,"克"字显然带有相当明显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无论是克服困难还是克敌制胜,都很有气势."渡"字似乎就没有"克"字那样的积极、主动,倒是隐隐约约使人感到某种无奈.  相似文献   

18.
<正>在今年两会上,"书香社会"、"全民阅读"是热词,不少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都出现了它们的身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会上,不仅分享了自己个人的读书感受,还提议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政府层面,对阅读如此重视,这是往年所未见的。政府开始操心民众读书这件"小事",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我国阅读现状着实令人担忧。专家认为,读书这件事不像其他事,可以通过制定制度或规则  相似文献   

19.
走进宽宽的窄巷子,你已唱起了四川的歌谣; 走出窄窄的宽巷子,你说你喜欢好辣的水饺. …… 光头李进一首<好想留住你的微笑>让成都的宽窄巷子更添神秘.  相似文献   

20.
任玉梅 《当代贵州》2013,(21):23-23
"我聆听到世界的声音"4月22日,第18个世界读书日前一天,贵州省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内,30多位视障读者通过"听世界"全语音导航平台登陆贵州数字图书馆,"阅读"有声读物。"真奇妙!在这里,我聆听到世界的声音!"视障读者小王感叹。这个让小王感到奇妙的贵州数字图书馆,开通于2009年9月28日,是一个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