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珍华  王雪珂 《法制博览》2013,(10):215-216,187
司法公正是人类永恒不懈的追求。而实现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关键在于构建以法官独立为核心的现代化法官制度。同样,我国要建立法治社会,实现依法治国,法官独立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社会阶段下我国法官独立制度的现状、原因以及法官独立制度对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力图通过一系列的论述,为我国法官独立制度的进步与完善,提供可行性建议及参考。  相似文献   

2.
作为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带有明显的法律方法论属性。从方法论的角度解题,需要对命题之中的"融入"进行恰当的理解。"融入"不是硬性推行,而是要找到符合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要求的进入方式。这就需要借鉴中外历史上已有的法律思维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合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具体方法。立法是最为简单的融入方法,可以直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到法律规定中;但立法也是一种必须审慎使用的方法,而且也无法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常态化问题。因此,通过司法、执法的方法,也就是通过法律解释、法律论证和法律修辞的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暂缓起诉制度符合现代刑事司法由能动型司法向回应型司法转向的要求,也契合现代社会刑罚理念由报应刑到目的刑主义价值理念转换的趋势,在比较法的视野上,也具有异域相关先进制度作为先导和有益借鉴。因此,我国在新的刑事诉讼法修改中,将这一制度予以正式确立。然而,在将来的立法中,仍然需要在增加法官的制约力量、增强媒介的参与权与监督权等方面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4.
李岳林 《法制博览》2024,(8):127-129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将最密切联系原则确立为我国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显现了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处理涉外民事关系时法律选择的重要地位。但是,倘若一味地适用“拿来主义”只会造成“舶来品”的“水土不服”。在经过司法实践后,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过程中被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联系地的不确定性、法律依据的不确定性、法官的属地主义明显和在实施过程中法官的专业素质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功能性,有时还会加大审理案件的复杂程度,与此原则确立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本文针对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实施时产生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以期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完善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相似文献   

5.
朱世海 《南风窗》2014,(5):23-25
<正>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力量源泉,这不仅体现为只有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制定符合人民意志的法律,而且体现为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确保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民主和法治,已写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推进民主和法治建设,对于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至关重要。关于民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理论界和实务界曾有过这样的共识,即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  相似文献   

6.
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未来社会制度的设计和构想中,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法治思想。当前,我们国家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强调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当代价值角度来考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法治思想对加快我国法治国家的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21世纪的开启,我国也逐渐步入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理念是在第十五次全国人大上提出,这一伟大理念的提出正式将法治社会的重要性展现在公众视野中,同时也正确的阐明了法制应当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制度保障的理念。随着1999年第三次修宪,"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这一规定被加入到《宪法》第五条中,它表明了中国以法治国坚定态度,也宣告了人治社会的结束,法治社会的到来。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开展的如荼如火的时候,城市法制建设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在我们的视野中。中小型三线城市作为城市圈中的最基础组成部分,它们在法制建设过程中因其自身特殊性遇到的问题应该是最多的。武汉东湖学院政法学院暑期实践调研"梦之队"开展了以京山县为调研地的法制宣传调研活动,目的是通过实践实地了解三线城市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刘柳 《法制博览》2013,(8):26-27,23
法律理性化是西方法律文明从古希腊以来一以贯之的传统。在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重提法是理性这一命题,不仅要求我们正视理性在法律中的地位,而且要求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法律发展的主要问题,并能够果断的提出解决方法,使中国社会主义法律能在法治发展的长河中准确定位,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9.
就社区矫正这一系统化的非监禁刑罚社会管理工作而言,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正确理解"社区矫正法治思维"和"社区矫正法治方式"的深刻内涵,并用法治思维构建中国特色之社区矫正监察监督新模式,从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刑罚制度已为主的阶段进入了以非监禁刑为主的阶段。社区矫正是当今世界各国矫正领域中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也是集中体现各国在矫正领域中的创新精神的领域之一。在许多国家中,适用社区矫正的人数大大超过监禁人数,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随后,各地在加强和创新特殊人群管理上,又根据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已开展了不少构建中国特色之社区矫正新模式。从我国现行刑罚制度来看,我们的社区矫正有自己的体系和特色,但与国外的情况相比,在适用的对象、范围、矫正的方法及其效果方面还有待加强。总结提炼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成功经验,制定的规范统一全国社区矫正监察监督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还没有。  相似文献   

10.
郭灿 《法制博览》2013,(6):110-11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著作权案件纠纷逐渐成为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实务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经常会适用或者参考美国的"红旗规则"以及"避风港原则"来解决此类案件,此类原则的合理性却一直存在着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