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公安院校是以培养能在公安实战部门从事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学校。在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教学基本原则,贯彻现代教学理念。公安法律文书教学旨在培养公安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制作公安法律文书的能力。在公安法律文书课的教学实践中,贯彻“以学生为本,以应用为导向”的现代教学理念,必须坚持学用一致、讲练结合的教学原则。突破“灌输型”教育观,树立“学/导型”教育观,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空间。紧贴公安实战,采用多元实践教学模式,按需施教,精讲多练,培养和巩固学生制作公安法律文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公安本科院校治安学专业实习是进一步深化公安实战化教育训练改革,着力提高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水平的需要,是面向实战、服务实战、融入实战,促进治安学专业教学与警务实战"零距离"无缝对接的重要一环。面对实习制度不完善、实习标准不明确、基地建设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须规范治安学专业实习模式的构建,紧紧围绕治安学专业学生所必须要具备的治安行政管理、刑事执法办案、应急处突、接处警以及网上办公、办案,制作常用公安法律文书等能力,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创造性地开展治安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综合实验实训,是高度模拟公安实际侦破刑事案件的过程,要求学生从现场勘查、物证的发现、显现、提取、检验鉴定及物证鉴定文书的制作,到案情汇报全过程进行的训练。是以贴近实战为目标的一种综合实验实训教学模式。构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综合实验实训,应明确实验实训的技术思路和较强的操作模式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通过实践,开展综合实验实训教学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综合实战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岗位实训是公安职业教育过程中一种特有的实战性教学训练模式,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建立符合岗位实训教学规律的方法体系是公安职业教育实施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岗位实训应采取集中辅导、跟进指导、动手操作一体化,即"三位一体"教学方法是反映岗位实训教学规律的方法体系。这种方法体系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松散型实训模式,为促进岗位实训精细化发展、提升实训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前各国警察实训都要求贴近警务实战,监狱学专业实训教学的目标应定位为提高学生的警务实战能力。实战化的实训教学要求教学设计贴近实战需求,教学活动以模拟实战的情景方式展开。监狱学专业的实训内容包括:警察基本实战技能实训、监狱警察基本实战技能实训、各警种专业及综合实战技能实训。通过实训设计、准备、实施和考评等教学活动使实训教学贴近实战,讲究实效。  相似文献   

6.
110接处警要求民警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长期以来,公安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缺乏实战训练,从警后很难胜任接处警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在《110接处警规范》实训课堂教学中,采集来自公安一线鲜活的接处警案例,精心设计110接处警场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供教学情境,实现学生自主探索,优化考核形式,加大过程性考核的力度,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实战能力是提升学生实战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侦查专业模拟实训是公安院校针对侦查专业课程整合,贴近公安实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所构建的一个系统工程。作为该工程的核心,实训内容往往决定实训教学能否体现预期效果。本文结合我院的实践经验,对实训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和思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安院校开设了信息化侦查相关课程,此课程的开设顺应了公安信息化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也符合创新改革侦查专业教学的趋势。根据"学习金字塔"模型关于学习形式的分类及其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将"对抗式"训练引入信息化侦查课程当中,利用信息侦查的特点,精选实战中的经典案例,将案例分析与理论讲授相结合,并在实训过程中设立相对立的团队,确立竞争规则和竞争机制,使之相互制约、相互对抗,并相互促进。经过研究以及在实训中的应用,发现"对抗式"教学训练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极大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紧贴公安实战,有助于将理论知识实践化。  相似文献   

9.
公安队伍建设需要警务人才的培养,而公安院校的实践教学是实现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其中法学实践实训教学是重要一环。要加强公安法律实训课程,充分发挥其培养高素质警务法治人才的作用。实训课程设置要突出公安特色,实训内容上突出公安实战,强调学生基本技能和法律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同时注重法治观念、执法理念的养成,为进一步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10.
实战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是公安业务课程实训教学的根本目的。受困于自身工作岗位及知识背景,公安院校专业教师较难胜任公安业务课程的实训教学工作。浙江警察学院《治安案件查处》课程组以"专业教师+基层民警"模式实训教学工作,通过完善实训教官的遴选机制,优化团队实训教学的评价制度,夯实公安业务课程实训教学的保障条件,推进公安院校实训教学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1.
对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公安教育体制存在学生基础知识单薄,综合素质不够高,办学规模过大,经费无保障,偏重学历教育,在职干警的培训规模和质量难以保证,招生和入警不能完全衔接,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单位性质不明确,影响教职工队伍稳定,师资队伍结构单一,实践与理论脱节等问题。必须根据中央及有关部委对公安政法院校进行改革的精神,改革警察招录培养体制,压缩招生规模,调整办学定位,以职业教育为主,结合学历教育,办出公安特色;明确公安院校的公务员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公安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公安院校和公安机关人才流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建立一支专兼职适应需要的骨干教师队伍;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以公安业务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职业精神、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教育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新的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民警察。  相似文献   

12.
公安教育改革的要求使公安行政法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积极有效应对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实训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的组织运作为例,研讨集行政法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执法技能为一体的公安行政法新型教学模式——“执法场景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整体构想。以期达成让学生接触公安实战工作具体情况、复习巩固公安行政法相关知识、锻炼独立思考能力、模拟运行公安行政执法程序、综合运用公安行政法理论和规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公安秘书人才培养主要有自生型、转行型及专业型等几种模式。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公安秘书工作需要,我们提出新形势下公安秘书人才培养的两个板块,即“理论知识的传授及意识的形成”与“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包括传授全面的秘书工作知识及公安工作知识,强调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职业素养和良好意识;另一方面强调设计课堂教学模拟实训、鼓励学生参加实习活动以及开展校局相结合的公安秘书人才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4.
公安交通管理专业综合实战训练将过去交通管理各门专业课程训练独立运作、条块分割的形式取消,将公安交通管理专业技能进行有效规范、整合,对学生进行集中的综合性、系统性、连贯性训练。通过综合实战技能训练使实战性、可操作性、综合性、全面性的原则真正在教学环节中得以体现,从而更好地实现和达到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对各类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论公安专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安专科教育是我国公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别于公安中等职业教育,又不同于公安本科教育,主要为公安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一种适应公安实际工作需要的专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构建公安专科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符合专科教育培养目标等方面的要求,且必须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电子取证专业是新生事物,是我国公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探索。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融合,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重视核心课程的整合,增强专业教学监督力度,构建适应公安网监业务需求的立体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公安院校如何创新公安教育训练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既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对公安院校的客观要求,也是公安院校实现自身长足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要通过创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在职民警培训和隐性教育的方式方法等途径,实现公安教育训练为公安实战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依托公安特色,在法学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公安执法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教育,继而培养专门执法人才是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目标.设置实践性教学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积极改进适合公安院校的法学教育,并在具体实施中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锻炼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法学实践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案例教学法是公安院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典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对所选案例、学员素质、授课程式和内容特点、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是做好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