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步平 《当代韩国》2005,(2):7-12
2005年4月,由日本右翼和保守势力组织的“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由扶桑社出版的《新历史教科书》第二次被日本文部科学省审查通过。这部历史教科书从酝酿、编写到获得审定,其实是日本社会变化的深刻反映。但是,迄今为止多数对《新历史教科书》的批判,仍然仅仅强调教科书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历史的歪曲以及对侵略事实的否定,有的批判还力图具体列举出该教科书对历史事实篡改的地方有多少处。《新历史教科书》对侵略历史的歪曲确实是严重的,对侵略事实的否定也是相当恶劣的。但是,无论是从宏观角度还是从深层的思考上,仅仅关注《新历史…  相似文献   

2.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朝鲜在摆脱与清王朝之间藩属关系的同时又陷入了日本侵略势力的魔掌。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朝鲜终于挣脱了日本的殖民枷锁,获得了独立自主。然而,1954年日内瓦会议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无果而终,无情地宣告朝鲜半岛又进入了南北分治时代。当新的甲午年来临之际,回顾前两个甲午年朝鲜半岛的历史,总结其经验教训,将会为我们客观认识和妥善处理当前朝鲜半岛问题,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一绪论“重新编写历史教科书会(以下简称重编会)”扶桑社版的日本中学新教科书,由于2001年的“儿童与教科书全国网21”等市民团体的反对运动导致被选用率极低。围绕着消失的历史记忆所展开的国际和国内论争,因在2005年4月日本文部省通过对教科书的检定而再次变为争论焦点。本次扶桑社版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对于日本侵略的历史露骨地进行歪曲,并对侵略的史实不做反省。所谓的教科书是对于民族国家的国民的统合起着决定作用的媒介物,根据其所收录的内容将对国民的主流意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强调尊重人格的尊严和人权,传播与别的国家和民族…  相似文献   

4.
通过日本大和民族的自身特征来分析近代以来其侵略思想如何生成并演变为一种民族特性。日本岛国上产生的神话传说被统治者利用并被改造为日本的神国史,强化了神道信仰和皇道思想,再加上后来幕府时代政治理念,即武士道精神,造成了大和民族对外侵略扩张的政治文化特性。明治维新后,这一政治文化同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和扩张主义相结合,进而演变为国家神道信仰与资本主义天皇制政体,最后变种为天皇统治下的靖国神社思想和军国法西斯专政体制。总之,日本岛国地理环境、神道信仰、神国皇道思想、武士道精神在漫长的历史中融为一体,演变成了近代日本大和民族侵略扩张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5.
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于2001年5月9日在北京召开了“日本侵略亚洲的历史不容否认——评日本2002年版历史教科书”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上海、山东、吉林等地的专家学者近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朝鲜史研究会秘书长李敦球主持,姜孟山教授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韩国研究中心理事长汝信教授发表了重要讲话。大连华兴企业集团总裁郑贵南致贺词。与会学者围绕对日本2002年版历史教科书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中国朝鲜史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6.
在抗日战争过去半个世纪之后的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年头,在日本政府未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作彻底清算之际,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却日趋嚣张,不断向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民发起挑衅。几年来,改宪的争论、新防卫指针的制定、历史教科书问题、政府高官的靖国神社参拜、海外派兵法等等,一幕接着一幕,不得不令人们睁大眼睛:日本究竟要干什么?日本将往何处去?特别是曾经饱受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之苦的中国人民自然对这些事件更加敏感。我们要捍卫和平,发展中日友好,应该对这些事件有一个清楚正确的认识。2001年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在中日、韩日之间乃至亚洲和世界上再次引起轩然  相似文献   

7.
1.日本义务教育中,经检查认证的教科书对历史的歪曲 在日本,中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如果韩国的历史在中学用历史教科书中被歪曲的话,就意味着日本未来的全体国民将会受到被歪曲了的韩国历史的教育。 日本对中学用历史教科书,实行文部科学省的检查认证制度。过去曾有过7种日本历史教科书,加上这次由所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撰,扶桑社发行的1种,共有8种教科书。这8种教科书  相似文献   

8.
德、日对二战侵略历史的态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日同为二战侵略的罪魁祸首,但两国对待其侵略历史的态度却迥然不同.本文着重介绍战后德国如何清算历史和战胜过去,以为仍在错误思维中徘徊的日本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9.
"脱亚入欧"是被称为日本近代之父的福泽谕吉为近代日本设计的国家道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正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快速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这条道路同时也给亚洲人民带来不可磨灭的伤痛。文章通过福泽谕吉早年的经历和各个时期的相关作品及言论,解读其当时的亚洲观和西洋观以及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并结合当时日本国内外形势分析福泽谕吉"脱亚入欧"思想的形成轨迹。  相似文献   

10.
满铁是近代日本设在中国最大的"国策会社"。从其成立到解体,满铁始终在日本对华进行侵略和大陆扩张政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满铁彻底撕下了企业的招牌,自动投入到关东军的麾下,成为关东军的左膀右臂,在日本对华侵略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九·一八"事变中,满铁充当了关东军的总后勤部、兵站基地、情报部,整个事变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东西文明调和论是日俄战争后在日本思想界兴起的一股带有文明使命观性质的思想潮流,其代表人物是大隈重信。该理论是作为解决当时欧美排斥日本移民问题的思想手段登上历史舞台的,其核心内容是"对于东洋来说,日本是西洋文明的介绍者;对于西洋来说,日本是东洋文明的代表者"。该理论为大隈重信的对外政策论:"支那保全论"和"日英同盟论"提供了理论支持。该理论具有对西洋先进国的从属性和对落后于西洋的东洋后进诸国的优越性的双重性质,其特征是完全无视东洋后进诸国的主权和自主性,因此最终沦为日本帝国主义对亚洲实施侵略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次右翼学者"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撰的中学历史教科书送审稿被日本政府审定通过,在日本国内外激起了第三次"教科书问题"波澜.围绕"教科书问题"的斗争将继续,并对日本政治与外交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乐石滢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0,(1):49-63,154,155
历史教科书是建构民族成员历史记忆乃至民族认同的重要媒介之一。在印度民族认同建构中,历史教科书如何认识中国这一历史悠久的邻国和定位中印关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印度中央和六个邦现行的高小(6~8年级)、初中(9~10年级)阶段历史教科书,可将印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按印度史的分期大致分为近代前、近代、独立后三个时期。近代前,中国是印度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友好邻国、物质文明大国,而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印是"学生-精神导师"关系。其中,西藏被塑造为印度文化圈的成员,而非中国的一部分。步入近代后,中印同样在帝国主义殖民浪潮冲击下,经历了衰弱和被剥削的文明古国,印度的教科书将中国视为"难兄难弟"。独立后,中国仍然被书写为国际格局中重要的一极,但中印之间围绕边界、涉核、涉巴等问题,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立,中国也开始在教科书中被视为对手和威胁。此外,印度的世俗民族主义、印度教民族主义和地方视角也导致了教科书中中国形象的差异性建构。  相似文献   

14.
日本侵略印尼的历史真相──批驳某些日本人为侵略战争辩护的谎言黄阿玲引言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惨败之后.日本不仅没有做过深刻的反省.反而美化其侵略行动.说这是“解放”殖民地人民.完全无视日本军国主义铁蹄残踏大半个亚洲的历史事实.因此有必要揭露...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科书是结合历史研究结果和历史认识,连接教育过程和教育现场的最直接最具体的媒体。一般在教育方面,中央统治和权威主义的倾向越强的国家,对教科书就越重视。特别是日本,它是除了社会主义国家之外,最重视教科书的国家。在过去的帝国主义时期更是如此。这是因为日本人对教科书抱有神圣而绝对的观点。他们相信教科书的真理性和标准性。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日贸易,日本幕府末年业已有之,1871年中日首次立约后得到进一步发展,时至甲午战争前后,发生了阶段性变化。这是由于1896年《日清通商航海条约》的缔结,日本除了通过马关条约获得割地赔款等权益外,在经济上也扩大了对中国的浸透。尤其是日本的棉纺织业,更以棉纱为主,逐渐控制了中国市场。日本对中国试销棉纱始于1889年。初期数量较少,1891年共输出108包计3.2万斤,1894年也不过323万余斤。但甲午战后,日本对华出口量开始激增。1894年——1913年,日本对华出口的棉纱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板垣退助晚年的对韩认识和态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对未能早日实现"征韩论"表示遗憾;其次是对近代日本在半岛上实行的帝国主义政策进行维护和辩解;再者则是为统治朝鲜半岛积极出谋划策。他从地缘和历史的角度视朝鲜半岛为日本国家安全保障的外廓,辩称日本在半岛上实行的政策都是为了维护"和平",绝非侵略,甚至认为日本吞并朝鲜是"出于迫不得已"。他既对日本吞并朝鲜欢欣鼓舞,也为"征韩论"未能早日实现表示遗憾。其实质,可以说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国权而完全忽视他国的国权,这是其思想的最大局限和最为人批评之处。  相似文献   

18.
今年已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第61个年头了,“作为当年的法西斯侵略战争发动者之一,日本是有责任深刻地反省历史并向曾经饱受侵略之苦的国家和人民道歉的。”然而,靖国神社问题,钓鱼岛问题,频频修改和平宪法……这一系列不和谐音使曾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苦的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不禁要思索,“日本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度”要了解日本,不仅要摸清其历史发展轨迹,更重要的是从中探究日本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提炼出影响日本民族精神的关键因素——武士道。研究武士道产生、发  相似文献   

19.
正一强行建立"统监政治"统治体制日本帝国主义既然通过《乙巳保护条约》获得了将朝鲜变为"保护国"的"权力",势必在进入下一个侵略阶段后,面临以下两个课题。第一,如何界定日本侵略者下一步面临的基本任务。历史表明从这时起,日本侵略者开始赤裸裸地使用最明确的语言来表述他们侵略的基本目标,这绝非偶然现象,它是在明示侵略朝鲜政  相似文献   

20.
一 引起韩日间纠纷的“新历史教科书”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成员撰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新历史教科书”),通过日本文部科学省审查(2001年3月30日)已经过去一个半月了,这段期间,韩国强烈谴责严重歪曲韩国历史的“新历史教科书”,舆论界也向韩国政府施加压力。韩国政府终于在5月8日向日本政府递交了要求重新修改“新历史教科书”的备忘录,即修改“新历史教科书”中的25项内容和已有的7种教科书中的10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