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今天进行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是中央政治局深化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的一项重要安排。党的二十大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强调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我们以这个题目进行集体学习,目的是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明确理论创新的方位、方向、方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 《奋斗》2023,(20):4-9
<正>今天进行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是中央政治局深化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的一项重要安排。党的二十大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强调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我们以这个题目进行集体学习,目的是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明确理论创新的方位、方向、方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从三个方面学习和领会这一命题,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深入学习“两个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学习“两个行”首先要深入理解经典马克思主义,深入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赵春辉  梁贞  王艳萍 《奋斗》2023,(1):31-3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的经验总结,指引我们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王亚杉 《世纪桥》2023,(1):82-85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立足中国大地、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化的理论成果,充分反映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历史主动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庄严历史责任,这就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继续坚持和贯彻“两个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掌握历史主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正>在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根本所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把握其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需要着眼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基点,从洞察时代精神、揭示根本途径、实现理论飞跃、彰显世界意义和凝练思想精髓等方面,深化对这一思想之所以能够开辟新境界的内涵逻辑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郑寰  熊雨松 《先锋》2023,(7):41-44
<正>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2023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党的理论创新的思想源泉、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的重大命题。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关键是要以学促干,在实践中体悟真理、笃行真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三次飞跃性成果,明确提出了当代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深入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研究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深化学理依循、创新研究方法、拓宽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9.
张志初 《湘潮》2023,(1):4-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题中之义,也是二十大报告所概括的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立场观点方法之一,更是我们理解和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这为我们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坚定历史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大论断包含了对党百年奋斗的经验总结、昭示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彰显了担当历史责任的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二十大报告的创新论断,有着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无可辩驳的科学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横向空间的本土化和纵向维度的实时发展,是被实践反复检验为正确的具体化了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百年党史的核心主题,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彰显对党的百年理论创新史的高度认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自信,对新征程上接续推进理论创新的高度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回答好“谁来结合”“结合什么”“怎样结合”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曲青山 《党建》2023,(6):9-12+63
<正>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次主题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使全党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杨冬梅 《奋斗》2023,(1):28-30
<正>守正是坚持,创新是发展;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守正的目的,二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前提条件,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把握坚持守正创新的时代背景、深刻理解坚持守正创新的丰富内涵,对于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善于理论创新又重视理论武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断明确提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为我们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深刻领会“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需要弄清楚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何处、为什么行、怎样继续行等根本性问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继“两个结合”被正式写入第三个历史决议之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再一次阐明“两个结合”作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具体意涵,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总体理论工程的构建提供了明确的战略谋划。站在历史总体性的立场高度,“两个结合”具有内在交互关系。其哲学性质的历史定向具体展现为双重智识——理论辩证性思维与社会系统性思维的综合运用。承前启后,贯穿于“两个结合”内在逻辑的历史总体性立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持续布局;一脉相承,理论辩证性思维统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各个理论范畴,突出党带领人民作为历史主体的理论自觉和政治智慧;吐故纳新,社会系统性思维兼顾理论构建与现实展开以及二者之间的互为关系,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活力。“两个结合”是历史经验与历史意识相统一的思想结晶,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重要体现。“两个结合”正在历史地发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历史到文本,又从文本返回至历史现场的理论性指南。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在逻辑及其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是大众化理论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时代化是中国化的客观依据,中国化是时代化的理论总结;大众化是时代化内在要求,时代化是大众化的内在活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体现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属性和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中国的科学总结;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8.
王超 《新视野》2023,(1):14-20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历史起点上,宣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本刊特邀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教授,为大家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值得密切关注与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这将有助于我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密码。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就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以全新的视野正确回答实践课题和时代之问、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黄意武 《当代党员》2022,(17):51-52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所在,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